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哲 《文化学刊》2012,(2):131-139
历代流传下来吟咏辽宁的竹枝词虽然不如江浙、西北和中原地区数量众多,但也属于记述辽宁地方社会风情的重要历史文献。清代著名诗人缪润绂所著《沈阳百咏》,反映和记述清末沈阳的名胜古迹、风习民俗、历史变革和人情世态,而且几乎每首诗都有按语,详述所咏风物的源流。虽然是风土诗集,却堪称沈阳史料的珍品。本文以清末民初才子缪润绂的《沈阳百咏》为主,其他与辽宁相关竹枝词为辅,试对这些竹枝词从内容及其特点两方面依据相关文献进行类析。  相似文献   

2.
初国卿 《文化学刊》2012,(4):173-176
今年8月3日是东北地区最具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史学大师金毓黻逝世50周年纪念日。当年,金毓黻与沈阳另一位大学者缪润绂相交甚洽。50年过去了,“绂”“黻”相交的名士情缘和古典心思如今都已黯然地隐入历史。对那一辈人的古雅情怀,我们只有带着敬重和虔诚来细细欣赏了。  相似文献   

3.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正月,范仲淹由邓州知州移任杭州知州,这一年他已经六十一岁了.他去西湖孤山拜祭以"梅妻鹤子"著称于士林的林和靖(林逋),此时林和靖也已作古二十一年.在林和靖的墓前伫立良久,范仲淹自然而然会想起曾经两度拜访林和靖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九月,苏东坡在杭州通判任上被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算是升职,十一月到任.很快就过年了,在熙宁八年(1075)正月十五,写下了一首词《蝶恋花 · 密州上元》,追忆在杭州过元宵节: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相似文献   

5.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人)。他约生于西汉成帝阳朔元年(即公元前24年),卒于东汉光武帝中元元年(公元56年)。另一说他生于公元前23年。他是两汉之际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重要的无神论者。同时他又是博学多识的学问家,洞察时务的政论家和技艺精湛的宫廷音乐家,著有《新论》一书,但已失,现仅存辑本。  相似文献   

6.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鲁迅先生说:“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编年有利于明白形势,倘要知人论世,是非看编年的文集不可的。”(《〈且介亭杂文〉序言》)余有志于唐诗编年久矣,然穷年獭祭,所得甚微,而疑惑愈甚。今不揣谫陋,试作数节,敬祈方家教正。武德元年(618)五月甲子(二十日),李渊即帝位,改国号为唐,改义宁二年(即大业十四年)为武德元年。欧阳询六十二岁,贺德仁约六十二岁,虞世南、萧德言六十一岁,褚亮五十九岁,李百药五十四岁,王四十八岁,孔颖达四十五岁,陈叔达约四十五岁,陈子良四十四…  相似文献   

7.
雷俊霞 《文化学刊》2008,(1):135-141
《释谚》是清末绍兴籍著名学者平步青的笔记丛书《霞外捃屑》之卷十。包含平氏以30年时间(1852—1882)辑录的越地(今浙江绍兴)民间俗语的176个词条及相关考证的重要成果。内容涉及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民俗称谓、市井交往、民间信仰等民众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它记录和反映了一定时期绍兴民间习俗惯制的主要特征,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8.
亲历北极村     
北极村原名漠河村,改叫北极村,是后来的事.从1877年(光绪三年)人们在老沟发现黄金以后,这里逐渐成为一个自然村.当时这里还没有以家庭形式出现的"人家",只有十几个单身汉在这里居住,且多是俄罗斯金匪与商人.1888g(光绪十四年)李金镛来漠河开办金矿以后,曾在这里设了一处通往老沟金矿局的驿站,并在这个驿站的基础上,建成了漠河村.1917年(民国六年)设二等县,委任赵春芳为代理县知事.  相似文献   

9.
谒王羲之墓     
从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南下70公里,便是越剧的故乡嵊州了。从市区往东20公里,则是钟灵毓秀的金庭。中国著名的书圣王羲之,在这里静静地安卧了1600个春秋。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生于西晋惠帝太安三年(公元303年),曾任右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自幼苦习书艺,将秦汉篆隶之妙融于正行草诸体,继往开来,创造了妍美的新体。他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在绍兴兰亭即兴挥毫  相似文献   

10.
辽宁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族所建前燕、后燕、北燕即三燕国(建都皆为龙城,在今朝阳老城区,已发现宫城南门)和辽代(东京,在今辽阳,未经发掘)、清初(由新宾赫图阿拉城到清初沈阳城,部分尚有地上保存)等几代王朝建都之地,向前则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红山文化的"古城古国"——牛河梁遗址。它们都是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成果和结晶,前后应有可比较甚至相互联系之处。苏秉琦先生曾将七千年前的沈阳新乐遗址所代表的文化遗存与三百年前沈阳故宫及清陵所代表的早期清政权文化遗存联系起来,归纳出一些共同特点和对沈阳城市今后发展的启示作用。[1]就城市发展史特别是都城发展史来看,近年,牛河梁遗址和清初沈阳城都有新的研究成果,相互比较,可能会有新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请缨日记》具有两个版本系统:一为光绪十九年(1893)台湾布政使署刻本,一为1955年简体节录本。中华书局本则参照两个版本而成。  相似文献   

12.
谭庄 《文化学刊》2009,(3):147-151
关于常建的生年,论者颇有争议,提出了不同的说法。本文依据常建诗文及其相关史料,考辨诸说之失误,特别是张学忠先生之说;然后考辨出常建生卒年,其约生于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公元696年),约卒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享年五十有七;并且对其生平行谊,如释褐授官、隐居鄂渚西山、诗作等问题,亦提出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13.
孙子,原名孙武,生活年代在公元前544年至公元前470年,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县)人.孙子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兵家流派代表人物,著有《孙子兵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练兵有道 因齐国内乱不止,孙子离开齐国去往吴国,潜心研究兵法.孙子结识了因遭迫害逃往吴国的楚人伍子胥.  相似文献   

14.
梳理运河城市间的差异与关联,搞清不同区域的城市特征,对推进中国城市史研究意义重大。选择明清山东运河城市济宁、临清为研究对象,从建置沿革、兴衰过程、城区布局等方面加以比较。研究发现,山东运河南北段的城市既有共同特点,又各具特色。运河废弃后,北部城市的衰落程度明显高于南部,今后运河南部城市的发展潜力将更大。  相似文献   

15.
正(一)春秋时期的越国,定都今日之绍兴。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今浙江全境几乎全属会稽郡。东汉的"吴会分治",旧会稽郡一分为二:吴郡(郡治在今苏州)、会稽郡。"新会稽郡"的治所仍在绍兴,依然管辖浙江多数区域。三国以来,境内陆续分出临海郡(今台州)、吴兴郡(今湖州)、东阳郡(今金华)、永嘉郡(今温州)等。隋唐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花鸟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徐家昌先生,所作功力深厚,工写兼长,或洒脱或精到,传神生趣,褒誉甚丰。 徐家昌先生字纪乔,1942年生于上海。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求学期间,曾得当代中国花鸟画、书法大师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陆抑非亲授;1978年在该院中国画系花鸟研究生班学习期间,又得诸乐三、陆抑非两位导师悉心指授,艺事益进。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和发表,并被多家博物馆、纪念馆及文化部对外联络局收藏。出版《国画起步》《花鸟画技法》(合作)、《当代艺术家画库》和《徐家昌画集》等。  相似文献   

17.
张琳是辽代末期汉族作家。生年不详,北辽宣宗建福元年(1122)旧历五六月间卒于辽国南京(今北京西南广安门一带)府中。祖籍沈州(今辽宁沈阳一带)。为人慷慨有大志。历仕辽道宗、天祚帝、北辽宣宗三朝。寿昌末,为秘书中允。天祚帝即位,累迁户部使,曾任枢密副使。天庆六年,高永昌占据辽东,张琳募"转户兵"、指挥作战,显示出一定的政治、军事才能,但并非军事英才。其存世文学作品有《东征请兵奏》等,《全辽文》收录三篇。其楷书书法真迹《宣懿皇后哀册》现存于辽宁博物馆。本文以《辽史》为本,辅以《契丹国志》《金史》《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并参考辽代石刻,对张琳进行了相关考证,也对《辽史》中"挹娄"之误等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28岁的玄奘法师“誓游西方,以问所惑”,不顾政府的禁令,决心去天竺求佛法。只身从瓜州(今甘肃省安西县东南)偷渡玉门关,昼伏夜行,绕过百里之内五座烽火台,闯进号称“流沙河”的莫贺延磕。“不慎倒翻水袋,四夜五天,没有一滴水入喉,”几乎渴死。历尽生死磨难,绝处逢生,来到野马泉,甘冽的泉水,使他恢复了体力。又“两三天”终于见到一片绿洲,这已是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哈密境内了。  相似文献   

19.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原名王银,生于明成化十九年六月(公元1483年7月),卒于明嘉靖十九年十二月(公元1541年1月),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王艮出身于灶户家庭,父亲是煮盐的灶丁。王艮七岁入学,十一岁时因家贫不能继续读书,只好随父兄参加劳动。十九岁以后,王艮曾多次去山东从事商贩活动,由于经商理财有方,家道日益富裕。二十五岁时,王艮在山东瞻拜孔庙后,立志学为“万世师”,开始自学《孝经》、《论语》、《大学》。二十七岁,王艮一边发奋学习儒家经典,一边开始闭门静思。二十九岁时,王艮做“天坠”之梦,醒后自称悟道,开始根据自己的心得,…  相似文献   

20.
寇丹  朱敏 《文化交流》2005,(2):64-65
元至正七年(1347年)七月初,46岁的高丽国普愚太古禅师匆匆离开住了一年多的大都燕京(今北京)大观寺,一路跋涉到达了今浙江北部湖州的霞雾山,拜访中国临济宗十八代禅师石屋清珙(1272-135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