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观念的偏差、教学方式的单一、教育评价的片面、问题意识的淡薄,造成了我国初中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欠缺.在数学教学中,应探讨培养初中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具体对策,比如:营造宽松和谐的问题环境;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合作交流学习;教给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具体阐述了营造问题教学的氛围,向学生提供问题解决的空间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中的本原性问题是指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师生互动、自然生成的原发性问题.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它有助于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从教师角度,它有助于教师转化数学史上原初的数学问题为教学中的本原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神秘、好奇、疑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是数学家哈尔莫斯说的一句名言。数学之所以能成为锻炼思维的体操,是因为数学发展始终都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事实上,问题也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思维的起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解决的办法。数学教学正是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反复的过程中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方面)的形成、推证和探索过程的质量是衡量数学教学效益和活力的最重要指标,所以“问题”确是数学教学的心脏。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迷惑、疑问、好奇的感觉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探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中小学“ 情境—问题” 数学教学研究是基于国际、国内数学教育改革大趋势而开展的一项前沿性、探索性与实证性的数学教学研究.它所提倡的课堂教学观有:(1)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3)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 情境—问题” 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还应在以下 3 方面做出努力:(1)实验研究范围需进一步扩大;(2)将“ 情境—问题” 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向其它学科渗透;(3)进一步提升理论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8.
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经过五年多的教学实验,系统地总结了该教学的一系列实施原则与策略“.情境—问题”教学的基本理念是: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重视数学情境的创设,重视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重视学生的数学获得及重视探究精神的培养等基本教学理念,重视基本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情境—问题”教学力图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力图将实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目标建立在数学学科教学上.  相似文献   

9.
新疆民族地区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如汉族地区主要是语言问题.哈维“实验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是:初中阶段直接用汉语讲授数学课,由于数学教师汉语水平低,哈维学生汉语基础弱,导致数学水平低于民族班.高中阶段用汉语教授数学课效果很好.实验班数学课程的模式应为:小学用母语授课及汉语为第二语言,初中阶段用汉语授课、民语解释,高中阶段用纯汉语直接授课.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意识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做到:营造和谐的环境,鼓励学生“敢问”;激发好奇和兴趣,引导学生“想问”;引导分析方法,教给学生“善问”;点拨启思,帮助学生“解问”。  相似文献   

11.
数列极限是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衔接最紧密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中极其重要的概念之一,极限的思想是人们认识数学世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武器.在数学教学中,极限(特别是它的“ε-N”定义)似乎是个永恒的难题,于是新教材向“ε-N”定义挥舞砍刀,只要求从数列的变化趋势“直观描述”数列的极限,应该说降低了难度;但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失去了一次学习、训练的大好时机.不可否认,由于“ε-N”定义的高度抽象性和深刻性,使这部分内容对高三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确实是比较困难的.考虑到所带班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好,接受能力比较强.因此我在教学中设想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试着以知识为载体,通过几个问题来启发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向目标靠拢,力争让学生自己构造“ε-N”定义,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极限的“ε-N”定义框架.从而也使同学们获得迎难历险,感受极限,锻炼智能的良好机会.  相似文献   

12.
RME与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两种教学模式都是在进行数学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都旨在让学生在数学方面有更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种教学模式在理论基础、“情境问题”、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以及教材等方面各有其侧重点。  相似文献   

13.
"问题链"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引擎.良好的数学"问题链",能够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主导性"问题、"梯度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变式性"问题和"反思性"问题,探测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厚度、角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1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为核心和载体,通过启发设问、分析矛盾、揭示规律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在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可以发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数学经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中也要关注学习困难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发展是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必须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生成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促使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进而达到"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数学"问题解决"就是比较理想的栽体,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本文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内涵及其原则、运用情景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评价来提高"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效性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真实任务的数学问题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任务作为数学学习的一种资源,在激发学生数学地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环境下,真实任务是基于现实生活或取材于其他学科领域而设计的一种情境化学习材料.基于真实任务的数学问题解决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社会文化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数学交流和数学态度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在问题解决中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基于真实任务的数学问题解决可以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供一条基本途径,一种可资借鉴的参照.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一门以问题为核心的学科,对于中职学生来讲,他们的问题意识非常薄弱,其数学教学氛围十分低迷,学生们的数学基础差厌学情绪较高,整个数学课堂教学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之中,针对这些情况的发生,教师以积极探索的创新态度以剖析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寻求、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掌握提出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所谓“问题解决”就是运用先前学到的知识技能去探索“问题”答案的心理过程,或者说在新情境下通过思考去实现学习目标的活动。思考活动和探索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活动,一种过程。现代的数学教育观已经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数学教育是一个过程教育。根据这种观点,我认为“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活动,是教师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从这种“活动教学”的教育思想和新的理念出发,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知识,而应教给学生把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及构成的“问题”给以数学化的解决方法。“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把先前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新的,不熟悉的情境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活动,使自己的数学素质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20.
巩子坤 《天津教育》2006,(10):52-54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就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亦即学习者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实现数学化的过程.本文结合一些教学案例,具体阐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数学化,并指出数学化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