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教学长期存在比较严重的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通过将课前广泛涉猎阅读材料、课堂讨论以及课后写作有机融合,分三阶段从理论以及实践的层面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引导学生锻炼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兼顾母语文化修养与英语能力的提高,增强使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2.
目前英语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中国传统文化缺失之现象,影响了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承袭传统,中西合璧,有利于把语言学习与中西文化学习有机结合,这是学生今后从事跨文化交际工作的需要。为了解决怀化学院英语专业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这一问题,必须优化课程设置,建立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丰富现有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开设实训项目,拓展第二课堂;加大师资培养,提高英语专业教师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3.
英语专业学生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影响了跨文化交际水平的提升,抑制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英语专业的目标定位,课程建设,以及教材建设等措施,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英语专业建设中,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应该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需具备的能力之一,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恰恰相对较弱。主要探讨如何在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已有的认识和提高他们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
英语专业学生课程体系中缺乏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西比较文化的内容,致使英语专业学生忽视自身知识结构的调整,这对构建英语专业学生完整性知识体系十分不利.因而,极有必要梳理整合相关研究成果,加强教学实践推广,从而形成稳定的教学原则与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反映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片面性,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吸收,而忽视了源语文化的传播。究其原因,无外乎教学目标、教材与教学方法的不得当,因此,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进行与本土文化结合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导入和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改革和完善文化测评体系,以推动英语专业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和习俗的同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却严重缺失。这会对今后中外的交流和促进中国文化发展等方面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方面,并提出如何加强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增强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需要,是适应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中英文化互补性强,有可读性强的教科书,有可靠的师资来源.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能帮助学生熟悉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测试卷与访谈为研究工具,调查了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现状。调查发现由于文化输入失衡、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等原因造成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提出了提高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孔俊文 《海外英语》2023,(22):132-134
一些学者对部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了使用英语转述中国特色文化话题的能力测试,结果表明一旦大学生遭遇中国文化,竟然说不出,患上了中国文化失语症。因此,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用英语讲解中国文化的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基于“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在400余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开展了两学期的教学研究,收集了学生的课堂演讲、测试的产出文本及问卷调查,采集了3名同行教师的课堂观察数据。数据分析表明“产出导向法”能有效促进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缓解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探讨了英语专业大学生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及在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目的在于引导英语专业学生在全面掌握英美语言文化的同时,更注重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学习,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专业学生承担着国际交流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对其文化自信的培养必须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高校英语专业可以在教学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载体,把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按照专业教师选择载体、学生选择中华文化素材、教师辅助学生将素材成果转化成可传播资料的三步走培养方案,帮助他们建立牢固的文化自信。对120名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华文化素材资料容易获得,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乡的意愿强烈,成果输出有技术保障,上述三步走培养方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中,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老师的讲授方面都是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提高英语语言技能:二是了解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如人文历史、文学艺术,国家概况等等,这种取向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说不无妥当之处,但笔者认为这种培养模式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即英语专业学生也应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因为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大多是涉外性的工作,如果他们能通过在校的学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然后在工作中随时、自然地传播给外国朋友,这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向世界宣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论述了在高等学校中,英语专业的教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外语院校主要学科为语言专业。本文探讨外语院校非英语专业类语言学习者的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问题。与英语专业学生不同的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开始学习其专业之前,都有英语学习的经验,其对英语国家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涉猎。因此,对外语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其对中国文化,目标语国家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之上的。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理解文化自信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国外语言研究领域的最新教学理论,基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知识结构、文化意识以及学术素养的学生要求,本研究尝试构建了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并实践检验框架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框架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热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由于学生文化和英语水平有限,文化误读在跨文化交际中频频发生,甚至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如何更好地在英语专业文化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能力和英语能力,避免文化误读,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高职英语教育中出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本文描述了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现状,总结、探讨了造成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深层原因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次关于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能力的测试显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面存在失语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植入中国文化内容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学生避免文化身份焦虑,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此,应进一步在英语教学大纲、英语教材、教师素质、教学评估方式等方面凸显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一次关于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能力的测试显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面存在失语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植入中国文化内容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学生避免文化身份焦虑,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此,应进一步在英语教学大纲、英语教材、教师素质、教学评估方式等方面凸显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高校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受到广大专家、学者和一线外语教师的普遍关注。该文主要针对本校英语专业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从中获得启示,以期为进一步探索英语专业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