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化的生产方式与分工机制、个体化的利益诉求、片段化的认识范式与急功近利的文化心理,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引起了普遍的浮躁情绪。尊重劳动的价值,重拾生产性身体,感受劳动的喜悦,可以帮助人们回归久违的宁静与踏实。在劳动中学生以身体感知外部世界,在身体空间位移中产生不同的情感,在身体的排他性劳作中感受美学冲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在于谋求劳动技能的提升,而在于通过劳动教育改善认识结构、开发潜能、丰富情感与情操、提升思想与灵魂。  相似文献   

2.
虚拟化的生产方式与分工机制、个体化的利益诉求、片段化的认识范式与急功近利的文化心理,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引起了普遍的浮躁情绪.尊重劳动的价值,重拾生产性身体,感受劳动的喜悦,可以帮助人们回归久违的宁静与踏实.在劳动中学生以身体感知外部世界,在身体空间位移中产生不同的情感,在身体的排他性劳作中感受美学冲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在于谋求劳动技能的提升,而在于通过劳动教育改善认识结构、开发潜能、丰富情感与情操、提升思想与灵魂.  相似文献   

3.
在重申劳动教育的今天,强调身体回归的劳动教育可成为理解和深化劳动教育的新视角。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审视劳动教育多维的身体意蕴,可以认为劳动教育具备满足儿童身体需要、助益儿童身体认知、丰裕儿童身体情感的身体意蕴。"体脑二分"与"弱社会化"的身体、身体自由时间的漠视与身体空间的限制、身体交流的疏离与身体体验的受动乃当下劳动教育的身体之困。劳动教育儿童身体观的重塑、身体时空的解放、身体实践的深化乃突破当下劳动教育身体之困的可为路径。  相似文献   

4.
论指向生活意义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豪明 《教育研究》2006,27(8):67-70
情感在本质上是人对生活意义的感受与体验,生活意义是人的情感安顿之所。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序化并安顿人的情感,安顿人的情感并使之理性化的使命只能由“情感的教育”来承担,以情感为本体的“情感的教育”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应该引导受教育者觉解生活意义,建构完整的精神世界,更新、净化情感品质,跃迁、提升情感境界。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作为专门的课程已经走进初中生的日常,在教学的过程中各门课程的教师要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将劳动教育与具体的课程对接起来,让学生获得真正的进步。音乐的表现要素主要包含对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感受和体验,这些感受和体验与人类的劳动密不可分,提升劳动素养也能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与音乐教学美美与共、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常提到的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在于许多舞蹈教育者对"舞蹈教育"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学好舞蹈就是应该练就一身好技术,技术技巧成为评价一个学习舞蹈的孩子的唯一标准。刘青弋教授的《为未来争夺身体—关于全民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思考》,给了笔者思考,舞蹈教育应该是"身体教育",是关注身心的教育,是让受教育者在认识自己身体的同时,学会用自己的身体表达内心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格和情感。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必须让他们听听、讲讲、动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优美的音乐境界中。  相似文献   

8.
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最终形成高尚、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却发现,城区小学生的劳动技能普遍匮乏、劳动观念不强,很多教师只是将文化课教学的方法移植于劳动(劳技)课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音乐教育对幼儿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就应该让他们听听、讲讲、动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优美的音乐境界中。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在认知、情感与实践等方面遵循着严密的逻辑层次。厘清劳动教育在认知逻辑、情感逻辑和实践逻辑中的内在层次,是有效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具体来讲,在认知逻辑上,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囊括了"人人都要劳动"的低阶认知、"劳动创造价值"的中阶认知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高阶认知;在情感逻辑上,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内蕴着感知劳动乐趣的初级层次、体会劳动光荣的中级层次、厚植劳动精神的高级层次;在实践逻辑上,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包含了注重养成劳动习惯的初级阶段、着重培育劳动技能的中级阶段以及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育是当前农村初中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开展劳动课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较强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劳动方式,进而为发展多方面综合素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一、加强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水平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设计完善的活动方案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很多劳动教学方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进而导致出现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为了提升劳动教育效果,强化劳动活动方案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陶瓷艺术是人类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我国艺术发展的历史。小学劳动技术课堂中技术初步呈现了三维立体的泥塑制作,学生通过做泥工的练习获得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情感体验,在欣赏、制作、创新中感受劳动技术的乐趣,感受素质教育作为当前教育的重要性。结合现代教育背景下中国素质教育的现状,笔者对陶艺在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准确把握大学劳动教育的学段特征是有效推进大学劳动教育的认识前提。当前,大学劳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其教育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与中小学区别不大,甚至是简单重复。这必然会导致大学劳动教育的低效。大学劳动教育区别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关键点就在于大学劳动教育要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提升劳动教育的科技含量;要着力揭示完整劳动世界的复杂性,增加劳动教育的思想含量;要充分实现与专业学习的有机融合,增强专业实践的劳动真实性。  相似文献   

14.
正诗词具有意境美、形象美、语言精练、内涵丰富、表现手法独特等特点,它是中华文化中一块亮丽的瑰宝。诗词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学生人格素养的重要手段。古诗文审美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感受诗的情感,明白诗的道理,认识诗的美丽,来感受诗词所带来的美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净化学生的心灵。所以,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A0):159-160
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可以让孩子体验人对生活的能动创造,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光荣,学会尊重和爱惜劳动成果;感受劳动的快乐,在劳动中发现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也可以在真实的劳动实践中增强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显著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重述历史,是为了阐释现实。以自我民族志的方式呈现一个又一个劳动教育的“真实图景”,折射出劳动教育所发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人生似乎“处处是劳动”,原来的劳动教育具有浓厚的“乡土”和“生活”气息,身体劳作的规训助益认知的发展,身体力行的劳动促进情感的交流,身体受累的劳作锤炼心志的成熟。面向未来顺应新时代发展,在传统与现代、校内与校外、正式与非正式之间实现互动融合,把劳动教育引向纵深发展,需坚守劳动教育“劳动性”和“教育性”,积淀形成新型的劳动教育样态,更好服务于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7.
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最终形成高尚、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却发现,城区小学生的劳动技能普遍匮乏、劳动观念不强,很多教师只是将文化课教学的方法移植于劳动(劳技)课的教学中,再加上劳动(劳技)课课程标准的不完善及教学手段的落后,造成城区小学生的劳动技能缺乏、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不正确,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参加一定的劳动,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和劳动教育融合具有可行性和必然性。两者融合的内容在于明理与劳动认知、弘文与劳动技能、共情与劳动情感、力行和劳动实践深度融合,逻辑清晰,融合的过程层层递进,融合的侧重点在于信息社会的创新形式,着力点在于劳动实践。劳动教育活动是中小学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通过劳动实践激发学生对家乡山河锦绣的自然之爱、对勤劳不辍的劳动之爱、对求知创新的奋斗之爱、对朝气蓬勃的生命之爱,从而上升到对复兴中华的梦想之爱。  相似文献   

19.
由学校各种育人要素汇聚而成的学习场,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与众不同的良好环境、有效路径和学习方式。在“行园”种植项目实施中,学生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实地操作、观察记录等体验性学习方式,在学习场中积极主动地与各种教育关系和因素进行良性互动,形成经验,生成情感,实现了激发劳动兴趣、学习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情感、提升劳动素养、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庞志飞 《辽宁教育》2003,(12):55-56
面对21世纪的今天,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而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素质:高尚的社会道德品质(正确的理想指向),较高的创造性智力水平,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正确的审美情趣等。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在人的终生发展中,特别是在促进青少年时代全面、自由的发展上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一、劳动实践教育能不断提升人的道德品质人的任何一种思想认识或感受,都是来自于亲身的实践。实践的机会越多,认识或感受亦越深。劳动与人的思想认识也是如此。动手实践劳动从形式上是一种体力的付出,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