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什么是好课     
《科学课》2005,(10)
这个问题之所以要研究,是因为它主要不是用来评价哪个老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导向而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不仅是刚进入新课程的老师常常提出“科学课怎么教”的问题,即使是一些原来上出过有影响的课老师也说:科学课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上了。这都反映出对“什么课是好课  相似文献   

2.
“科学课与自然课差别太大,真不知道怎么教!”“科学课的有些内容,我自己都不会,怎么教学生……”确实,科学课有别于以往的自然课,如果教师完全用老方法来进行教学。这的确上不好科学课。“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教科学、学科学,其实质是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教师在某些方面不知道也不足为怪,只要敢于承认“我也不知道”。用好“我也不知道”。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课是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阵地,上好每一节科学课自然也是所有科学老师不懈追求的目标。然而,当我们去观摩一些公开课或者回想一下自己上的家常课,是不是真的上好了科学课呢?我想很多科学老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会有点纠结,因为要上好一节科学课都不容易,更不要说每一节都上好。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学习观摩经历和教学实践感悟,对科学课的好课标准和上好课的策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相似文献   

4.
这节课是三年级的第一节科学课,也同学们第一次上科学课。一进教室,教室里显得非常安静,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坐得端端正正,他们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我,似乎在企盼着老师给他们上第一节科学课,他们都想知道这门新科目到底会怎么上,他们都想知道科学课到底要干什么,科学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前儿天参加教研活动,听了某老师的《梦之船》一课。该课的教学流程、手段、方法的使用都恰到好处,但听学生的歌声总觉得不够甜美,不足以酣畅淋漓地表现梦幻般的色彩。老师也尽力地引导:“能不能唱得再畅快些!”,“再美些!”但怎么唱才能表达这种心情呢?学生还是无法表现出来。课后听课老师们也纷纷评价:其他方面都好,就是指导评价的语言较苍白贫乏,不能十分有效地用评价来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6.
“说课”是指对所确定“说课”题目的教学方案设计的表述。“说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说课”从不同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的分类;“说课”的内容的确定根据构成课的基本要素和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来安排;“说课”是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也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导,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精神。关于“说课”的评价,一般而言,评课标准也应是评“说课”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有趣的实验     
今天,科学课上,曹老师拿着白馒头问:“大家知道馒头是怎么做成的吗?”这一问,大家的心里都立刻充满了疑问,难道,这节课是要来教我们制作馒头吗?猜对了,这节课就要做馒头。  相似文献   

8.
引言:不识庐山真面目——语文课到底怎么上? 一个小学语文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邀请我去讲课。一上课,老师们就提出了最关心也是最核心的问题“语文课到底怎样上?”这些老师都是教学骨干,肯钻研,善思考,有个性,似乎不应该问这样的问题。都是骨干老师,难道连课都不会上?但冷静想想,到底又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第二届启发·创新绿色生态科学教育研讨会上,南京风游寺小学杨健老师执教的《六足园的食物链》一课,让我很受启发。这不是“动手做”的科学课,也不是“阅读”的科学课,它基于对话,基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探寻问题的态度、缜密的思辨能力,使学生的经验获得生长。科学课,从来都不简单。上好一节科学课,必然深思熟虑、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10.
这节课是三年级的第一节科学课,也同学们第一次上科学课。一进教室,教室里显得非常安静,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坐得端端正正,他们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我,似乎在企盼着老师给他们上第一节科学课,他们都想知道这门新科目到底会怎么上,他们都想知道科学课到底要干什么,科学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余慧琴 《贵州教育》2011,(14):38-39
又是一节公开课,正好上到文言文《曹刿论战》一课。听了那么多文言文的课,大多也都是介绍作者背景、解决字音、翻译课文、理解问题等,没有什么让人心动的地方。我不想这么平淡地渡过这一课。怎么上才能上出新意,给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一个全新的感受呢?经过反复的思考,我决定用“五读”法来和学生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2.
王荣 《科学课》2009,(9):32-33
读到《科学课》杂志2008年第6期“教苑耕耘录”中李燕老师的故事,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冲动,这种冲动,缘于我和李燕老师有过一面之缘,缘于我们都是科学课教学行列的实践者。所不同的是,我是典型的“半路出道”,回想这几年设法让孩子喜欢上科学课的情形,最大的感受就是要“一开始就吸引住孩子”。  相似文献   

13.
读到《科学课》杂志2008年第6期“教苑耕耘录”中李燕老师的故事,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冲动,这种冲动,缘于我和李燕老师有过一面之缘,缘于我们都是科学课教学行列的实践者。所不同的是,我是典型的“半路出道”,回想这几年设法让孩子喜欢上科学课的情形,最大的感受就是要“一开始就吸引住孩子”。  相似文献   

14.
于永正老师的课总给人一种朴实的感觉,不张扬,但极透彻,台上台下听讲的师生都能从骨子里认同于老师的教学,并受到感染,也变得激动起来。这一切,是和于老师在课堂上合情合理的评价紧密关联的。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于老师对学生板演生字的评价这一细节。于老师拿出红粉笔,要给写得最好的字画上红圈。在圈出了明显较好的一个字后,于老师又端详起另三个写得实在一般的字。不一会他面露喜色,将两个写得好的偏旁圈了出来。最后连那似乎挑不出“优点”的“艺”字也在折角处给郑重地画上了圈,并竖起大拇指,夸奖道“这个折…  相似文献   

15.
唐爱华 《山东教育》2005,(19):128-128
最近听了一节数学课《年月日》,课始老师问:“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什么?”几个学生汇报后,老师准备向下进行,这时,一个男孩子依然高高地举着手:“老师,我还知道闰年是怎么产生的。”“好,我们等会儿再说闰年的产生,好吗?”老师请他坐下了。课继续进行,终于学到了闰年的特点,男孩子又一次举起了手,边举边站起来:“老师,我知道是为什么。”老师用手势示意孩子坐下,继续教学。下课的铃声响了,男孩子一下子站了起来:“老师,我还没说呢!”老师愣了一下:“噢,下课后你再讲给同学们听吧。”  相似文献   

16.
曾经在刊物上看过孙双金老师和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同一课《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教学案例,因为是同一课,又都是名师,所以我把两篇教学实录放在一起细细品味了一番,发现两位老师虽然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各有千秋,教法上各显神通,却也有一个共同的地方:他们对评价语的运用准确、精彩。现将两位老师的部分评价语摘录,以交流心得。  相似文献   

17.
语感教学,也称“语本体教学”,是洪镇涛老师提出并倾力进行的一种语教学实验。十几年来,这种教学实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老师的关注和好评。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大家对语课应该怎么上的问题在认识上似乎有些模糊了。洪先生的语感教学作为对这个问题的一种回答对我们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编按]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一堂好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向来是教育决策者、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正如“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一样,对于好课的评价标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评价的一般意义上看,任何评价本质上都是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就是评价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把小学科学课的目标定位于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但目前的科学课中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低。不同版本的科学教材、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师都认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实际上科学素养的评价标准都是模糊的甚至是随意的,这样评价出来的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低怎么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呢?  相似文献   

20.
刘军 《小学语文》2007,(4):58-58
除了教学研究课,教师的日常教学常常是“我的课堂我说了算”,长此以往,教师也会不识自己课堂的“庐山真面目”。我就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如何才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课堂呢?我做了个尝试,主动邀请两位备课组同事来帮助我诊断课堂,给我的课“把脉”。由于是主动邀请,再加上目的就是请两位老师来发现问题,所以我没有任何顾忌,感觉轻松自如。讲课过程中,也不像以前要考虑听课老师会怎么想怎么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一堂课上完,我迫不及待地想听到两位老师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