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地方院校法律硕士点的日益增多,作为高端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法律硕士将日益增多.对地方院校法律硕士培养单位而言,如何改革传统法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法律实践能力培养成了法律硕士培养之重点.而培养学生法律实践能力,需要构建包括实践教学课程(环节)、实践教学师资、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考评机制等类型化的法律硕士实践教学体系,如此方能培养出法律知识系统、实践能力出色、适合地方社会经济需求的高端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律硕士学位教育究其本质乃是法律职业教育,对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其根本目的.我国法律硕士学位教育的培养方案仍存在定位模糊的缺陷,导致法律硕士的考核标准难以与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有效对接,在理论课程考核、实践环节考核和学位论文考核等方面也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因而有必要重构我国法律硕士考核标准,从基本素质考核标准、基本知识考核标准和法律实务处理能力考核标准三个方面设置总体性和指导性的考核标准,并对理论课程、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的考核标准做出修订.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在功能定位、课程设置、教师配备上都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法律硕士培养现状的剖析提出若干改进建议,并认为法律硕士培养必将成为法律教育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在功能定位、课程设置、教师配备上都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法律硕士培养现状的剖析,提出若干改进建议,并认为法律硕士培养必将成为法律教育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阐述了相关背景,然后分析了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现状,最后论述了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路径,包括学术能力培养与实务技能训练齐头并进;合理配置生源,精准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等等。  相似文献   

6.
回顾和总结了海南大学在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措施,包括推进法律硕士培养与司法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法律硕士培养的积极性;优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分类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7.
法律硕士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法律实务人才,但是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未得到充分落实,法律硕士人才培养和法律职业没有出现良好的联系和互动。我国法律硕士人才培养,在招生环节、过程管理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法律硕士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把握目标、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应该是未来法律硕士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主导方向。探索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考核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规范学生日常管理等,是确保法律硕士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法学成为了社会显学。在此背景下的法律硕士专业招生历年火爆,法律硕士专业汇聚了大量优秀的学子,但是由于教育理念的模糊,致使法律硕士专业教育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只有明确法律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实解决现存问题,才能保持法律硕士专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法律人才。但就其产生的社会实际效果来看,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法律硕士的社会认可度较低,在就业上也没有明显的优势。其原因在于法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不显著。为改变这种状态,需要在入学要求、培养方式和实践教学方面作出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对实务型法律服务人才需求的增加,法律硕士成为法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法律硕士是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一种专业学位.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虽处在同一层次上,但各有侧重:前者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法律人才,后者是培养学术型、专业型高级法律人才.实践基地作为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也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落实法律硕士实务型人才培养目标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硕士新培养方案的出台,说明法律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不足。为完善培养环节、落实该培养方案中实务型人才目标,本文从实务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实际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及相应内容之重塑这几个角度展开阐述,对如何更好地实现实务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2.
入学考试是法律硕士培养工作的序章,入学考试制度的科学化能够从源头上保证法律硕士培养的质量。现有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制度存在一定的不足,分类逻辑不明晰,培养单位缺乏自主性。具有类似背景的日本法科大学院入学考试制度,可以作为我国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制度改革与完善的借鉴。通过整合在职攻读法律硕士联考、英语考试社会化以及增加培养单位自主性等措施,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制度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体培养水平可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3.
对复合型法律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属于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法律硕士教育是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是一种新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种法律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尤其是在培养法律硕士研究生职业技能素质、激发法律硕士研究生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法律人的能力包括掌握系统法律知识的能力、法律思维的能力与解决能力,该三种能力的培养是法律硕士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由于法律硕士三年或两年的学制、自身思维模式以及当前法律硕士的课程体系,是法律硕士法律人能力的培养遭遇困境。案例研习模式通过案例的选择、课程设计以及研习步骤的科学规划,可以有效地培养法律硕士的法律人能力,实现法律硕士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法律硕士教育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硕士(JM)教育是一种以法律职业为背景的法律专业教育,是一种以实践为方向的学位教育,它是以培养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竞争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的的。我国的法律硕士教育制度是在借鉴西方JD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我国国内实践的时间不长,传统的教学内容、方式显然已经不太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需要积极调整现有的法律硕士培养模式,使法律硕士真正成为社会实践领域全面的、应用型法律实干家。  相似文献   

16.
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已走过了15个春秋,为国家教育事业和法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可否认,由于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的局限,在其运行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对我国法律硕士教育检视和反思,对法本法硕培养模式与机制改革与创新,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从1996年开展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法律硕士作为我国高等法律教育体系中的新生事物取得了长足发展.法律硕士教育的开展,一方面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高层次法律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又给我国法学教育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法律硕士教育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教育与培养方式具有区别于传统法学教育的特点,法律硕士教育的影响将渐行渐深.  相似文献   

18.
模拟法庭实训课的组织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能够服务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为此,在法律硕士培养过程中,实习和实训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9.
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了法律硕士学位之后,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出现了不少问题,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定位模糊,两类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雷同,培养目标不清晰等.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法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课程体系建设是在职法律硕士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课程体系是实现法律硕士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为了适应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的需要,法律硕士课程设置应当紧紧围绕实务性和专业化,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加强法律硕士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协调课程体系与考核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扩大培养单位在课程设置方面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