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疫病多发的时期,疟疾、痢疾、霍乱等多种传染病的肆虐,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主要包括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动荡等。政治危机是由于疫灾导致了政治威信、政权分配以及君臣关系的改变;经济危机则是由于疫灾导致人口和牲畜锐减、社会矛盾激化,造成工商业萎缩,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则主要表现在疫灾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战争失利。“灾害天谴论”“天人感应说”是影响唐人至深的灾疫成因,而儒家的仁政思想则成为统治集团积极有效的应对理论,指导统治集团推行积极的弥灾举措。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05,(2):48-48
据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一书中的不完全统计,中国历代发生疫灾的次数为:周代1次,秦汉l5次,魏晋l7次,隋唐17次,两宋5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疫灾的发生逐渐增加并呈加速度发生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柳静虹  黄明 《大观周刊》2011,(16):247-247
我国是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这对我国灾害救助工作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2008年“1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我国不仅仅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最重要的还是我国地质灾害救助经验的一次丰富积累。笔者通过对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江油市的灾害救助实况和两年来的灾后重建进行思考研究。分析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灾害救助中的一些新特点和欠缺之处,并尝试对我国灾害救助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近代官赈难以为继,四川震灾救济依赖于民间的自我救助。临灾赈济本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过分依赖民间社会的自我救助,造成震灾救济角色的转换。其实质是近代四川政府控制力弱化下的一种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渗透在防疫抗疫、居民生活、企业生产、医疗救助、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成为保障社会运转的重要支撑2020年的春天,一场疫情,让现实世界面临困境。但困境往往蕴藏着机遇,疫情期间,数字化助力各行各业正常运转,数字经济巨大的发展潜力,渗透在防疫抗疫、居民生活、企业生产、医疗救助、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成为保障社会运转的重要支撑。可以说,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正全面提质加速。  相似文献   

6.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天地出版社的办公楼也成了危楼,出版社紧急迁址后,克服困难,紧急出版了《震后儿童心理救助手册》和《灾后心理自助》两本心理救助图书。在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和台湾开拓文教基金会大力支持下,天地出版社无偿取得了这两本书的版权授权。  相似文献   

7.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天地出版社的办公楼也成了危楼,出版社紧急迁址后,克服困难,紧急出版了《震后儿童心理救助手册》和《灾后心理自助》两本心理救助图书。在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和台湾开拓文教基金会大力支持下,天地出版社无偿取得了这两本书的版权授权。在无数次的余震中,天地出版社员工用短短三天  相似文献   

8.
导演:管虎主演:刘烨张涵予黄渤类型:喜剧剧情:二战乱世里的北京城,瘟疫肆虐,三个小人物阴差阳错卷入消除疫灾秘方的争夺中,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又热血沸腾的狂欢喜剧。  相似文献   

9.
5月18日,一套名为“与你同心——灾后心理援助行动”的广播节目首次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向各地播出,国内外著名心理学专家通过这套节目为灾区群众提供心理干预等特殊救助。  相似文献   

10.
SARS 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它给人类带来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面对肆虐的非典疫魔,全社会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迅速动员起来,胸怀全局,万众一心,以满腔的热情、坚强的斗志,同这一突发性疫灾进行艰苦的斗争。在这场没有  相似文献   

11.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12,(8):1
●财政部、民政部8月3日向山西、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等8省(自治区、直辖市)下拨10.5亿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用于近期遭受暴雨洪涝和台风等灾害影响地区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性生活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和向因灾遇难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帮助灾区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截至目前,今年以来财政部、民政部已累计下拨44.9亿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帮助灾区受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整理并分析我国古代关于疫灾的相关古籍文献材料,归纳发现古代疫情防控的措施主要集中在控制源头、监测上报、隔离治疗、赈济复产四个方面。在逐一分析以上四个方面时,本文结合现况探讨了对当下及未来疫情防控的启示,以期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31年,江淮流域爆发了规模空前的水灾,首都南京亦不能幸免.作为“首善之区”,南京的水灾救助得到了各方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各级政府机关,还是临时成立的、注意吸收社会力量的各种救灾组织,都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围绕着赈灾物资的发放、灾民收容与遣散、灾时卫生防疫以及工赈、农赈等救助措施,救灾力量形成了合作与互补的关系,一方面尽可能地减少了水灾对灾民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则为国家救灾机制的完善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4.
李曙新 《北京档案》2022,(1):51-52,62
<正>"救灾恤邻"一语源自《左传》,意为救助黎民灾难和周恤邻国祸患,后成为比邻间应互相救援的古训。1921年至1923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以下简称:苏俄)连年大旱,灾民达到3500万之众。1921年10月21日,时任中华民国国会议员的王葆真撰写了一份《赈济俄灾商榷书》,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是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历史时期。而直隶地区作为畿辅要地,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于中央政权来说无疑非常重要,因此,明清两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直隶地区的备荒与灾荒救治工作,文章即从储粮备荒、灾后赈济、蠲免缓征、抚恤安置几个方面,对明清时期政府对直隶地区的灾荒救助问题加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我15号火速赶往灾区报道河北省援助救灾情况。15天里,转战德阳、绵竹、汉旺、崇州等地,奔波近一千公里,通过连线、专题等形式及时发回最新动态消息13篇,准确、全面地报道了我省抢救生命、搜救遇难者、医疗救助、帮助灾后重建等方方面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黑水城出土文书为研究元代农业灾害情况及灾害救助体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由于亦集乃路自然环境险恶,灾害频发,加剧了当地居民生活的艰难程度。面对种种农业灾害,元朝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救灾程序,通过申灾、检踏、体覆等程序逐级将灾情上报并核实,开展救灾活动,尽可能降低灾害对当地经济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高勇 《四川档案》2020,(1):42-45
疫病,传染性疾病在暴发流行中的统称。古人把大规模流行的传染病称作"疫情""疠疾""瘟疫",并称"疫灾",其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发病急,传染性强,短时间内广泛传染波及周围健康群体;二是疫情表现相似,发展迅猛,预测性较差,对社会危害严重。四川盆地有平原、河谷、丘陵、山区和高寒山区,各地温度、湿度差异极大,孳生多种致病微生物。  相似文献   

19.
刘胜男 《青年记者》2017,(9):101-102
早在明朝时期,不少地方就出现了西方传教士的身影,清朝也不例外,这些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陌生的东方国度.来华传教士创办了多家报刊,作为近代的一种新式媒介,报纸随之成了西学东渐的重要载体.《万国公报》的创刊与停刊时间恰恰与清朝光绪时期相吻合,光绪帝在位期间,灾变频繁,灾情异常严重,《万国公报》理所当然地承担起灾害报道及呼吁灾荒救助的任务,正是在《万国公报》持续的、大力的宣传和不遗余力的灾荒救助中,西方的赈灾先进理念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救灾实践中,折射出耶儒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疾疫作为一种传染疾病,具有流行性和群发性、连发性的特点.疾疫成为灾民继粮食短缺之后,面对的又一灾难.据不完全统计,秦汉至清,疫灾发生255次,其中,秦汉至南北朝47次,隋唐五代17次,宋元明清190次."[1]"从疫疾流行规律分析,东汉末年至南北朝前期,呈现出第一个高潮,元明清时期,疫病流行达到中国历史上的顶峰,疫病的爆发达到令人瞠目的地步."[2]近代以来,我国各地仍然疫情不断,北到内蒙、东北,南到福建、云南、广西等地均有覆盖.[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