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首先详细阐述了贯云石与"海盐腔"之间的渊源,然后从三个方面仔细探究了贯云石在"海盐腔"创始及传播中的意义,希望能够对于"海盐腔"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任讷先生在《散曲概论》中曾说,元代"曲家大抵为潦倒文人,即鲜知遇于当时,复少显扬于后世,作剧曲者然,作散曲者又何独不然。且散曲篇幅简短,更易于遗佚,而作者兴到弄笔,往往随作随歌,随歌随弃,不甚爱惜,盖初不欲藉此以沽名也。于是履贯既多模糊,姓字亦渐湮没,篇章零落,人物消沉,历览词场,莫此为甚"。这其中的意义,除了慨叹散曲作品流传下来的少,也惋惜曲家经历的模糊。名列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  相似文献   

3.
赵南星是明代后期"东林党"的重要人物之一,是以高风亮节著称的政治家,同时也是明代后期少有知名的散曲家。虽然他的散曲流传于世的并不多,但反映了他的思想轨迹和生活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之后,昆曲清唱在文士曲家之间广为流行。以《吴歈萃雅》和《南音三籁》为代表的曲集关注晚明曲坛的流行状况,并对"唱者"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是探究晚明昆曲清唱曲坛风尚的凭借。它们以"合律依腔"、"便于歌唱"为选曲标准,对曲体规范有着比较纯粹的追求,在文采与规范产生冲突之时,舍文采而重规范。因此,在"曲体变异"导致音律乱象,新制曲文常常违背"本调"的背景之下,编选者更倾向选择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之前的作品,与晚明戏剧、散曲创作和戏剧搬演的状况有很大差异。显示了晚明昆曲"清唱"相对于"剧唱"的独立性,也彰显了晚明时期"诗乐传统"相对于"戏剧传统"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位列"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一生创作的散曲有二百余首,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天净沙·秋思》和《双调·夜行船·秋思》,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这两首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心灵的散曲,来窥探马致远的创作特色和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6.
对关汉卿生平创作进行时代上的分期和对其作品编年作一个系统性的探索,这是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追求的目标,但由于关氏行年史料奇缺,殊难有所突破。本文拟从作品人手,结合有关记载,先对关氏南下湖湘江浙以前的北方时期作品作一点考论,以就教于方家。一、透露作者早年活动信息之散曲关氏从事创作,最早当由散曲打入,此亦与元曲发展先散曲后杂剧的大致趋势相当。而这方面目前首先应当考虑的是(二十换头)[双调·新水令]这首套曲。  相似文献   

7.
谢伯阳先生倾个人之力,历时近二十载编纂成帙的《全明散曲》,洋洋数百万言,将有明一代之散曲囊括其中。此书乃谢先生继其《全清散曲》后的又一重大学术成果,其筚路蓝缕、廓拓区宇之功,殊不可没。然而,由于明代文献的浩瀚和个人著述的繁难,此书也和其他任何著述一样,殆难尽美。诚如先生所云"或有真伪不分,作者失考,乖舛疏谬之处,在所难免"(《全明散曲·凡例》)。缘此,笔  相似文献   

8.
何谓元曲?似乎是一个常识问题。当然包括了剧曲与散曲这两个组成部分。这是从理论上而言。在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臧晋叔的《元曲选》,选了剧曲一百种,而未选散曲。另一方面,梁乙真编著《元明散曲小史》,隋树森编《全元散曲》均于书名中标明“散曲”二字。因此,可以认为自明迄今,元曲云云兼指剧曲与散曲,有时专指剧曲,而极少专指散曲。  相似文献   

9.
《乐府群玉》增订与残缺情况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类聚名贤乐府群玉》选录小令的情况,可以推知它存在增订的情况,天一阁旧藏蓝格影元钞本及其后的各种校本,当源于增订前较早的版本;增订本早佚,《乐府群珠》保存了增订本的部分面貌,尤其是不同于今本的部分格局。《乐府群玉》选录贯云石等人的小令甚少,但并非残缺所致。此外,今本有三处具体可指的残缺之处;卷三、卷四是否存在残缺均有可能。这些都纠正了隋树森校订本前言对该书残缺情况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李洪启 《传媒》2002,(4):41-42
新闻界不乏入道文学艺术家殿堂的记者编辑,但集诗、书、画于一身又造诣精深的人却难觅。原人民日报社总编辑范敬宜同志就是这样一位精于诗书画的老记者。新近,新华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书画集册。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老新闻”数十年来在艺术道路上不懈追求的人生足迹。 《范敬宜诗书画》集册共收入诗、词、散曲57首,书法手迹13篇,画作27幅。翻览全书,所收诗词散曲不少是思接千里,情韵相生,久读不厌的佳作,如长诗《世情画理两悟彻》、《七律·告别〈人民日报〉》,词《浪淘沙》(记事),散曲《双  相似文献   

11.
元散曲是元代俗文学的代表,它对思想、艺术的要求较为松弛。元代艺妓对元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元散曲中有许多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青楼唱酬之作。本文探讨了元代艺妓与元散曲的关系,揭示了元散曲庸俗艳媚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2.
谢伯阳、凌景埏二先生的《全清散曲》(增补版)是迄今为止辑集清代散曲最多的集子。然而,清代文献浩瀚、个人著述繁多,加之文人喜题字号、或托伪他名等原因,致使对散曲家的生平事迹很难一一考订。笔者对《全清散曲》  相似文献   

13.
1934年7月,红军高级领导人孔荷宠叛变投敌后,在瑞金的中央各机关8月连续遭到敌机轰炸,中共中央被迫迁往云石山。云石山上有一个小庙,叫“云山古寺”,毛泽东和张闻天的住处都在里面。在小庙里那棵黄槲树下的一次深谈,毛泽东才知道张闻天也对博古、李德等人的领导深为不满。  相似文献   

14.
《全明散曲》迄今为止是辑录明人散曲最多的集子.然而,明人文集浩如烟海,凭谢伯阳先生一人之力毕竟有限,难免有所疏漏.笔者在进行明代散曲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些文献史料中对明代散曲家李登、盛敏耕的字号和王麒的名字有表述不一及错录现象,试予以考辨.  相似文献   

15.
一本开先河的散曲史力作──《中国散曲史》评介马丕环散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与诗、词一道,形成了中国韵文文学鼎足而立的局面。最近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散自史》滇补了散曲史研究的空白,是一部引起世人关注的分体文学中专著。散曲萌芽于宋金,大...  相似文献   

16.
《民生周刊》2020,(2):7-7
虽说现在的年味儿淡了,那是因为人们有着更多的物质追求、精神追求,而不再仅仅靠过年几天来"弥补",但过年毕竟是每一位国人一年的期待。又到年关,大街小巷、村村镇镇,处处喜庆。从采购的年货,就能看出中国年喜庆的"进化"。关键词:粮票、肉票、布票在物资还是相对匮乏的年代,过年吃好、穿好是一家大小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7.
所谓文体(Style),看起来仿佛是纯形式的外在层面,实质上它却是内在的膻变机制中最根本、最活跃的层面。人们读散曲作品,首先有一个突出的感觉,这就是散曲语言的构成与诗、词大异其趣,因了这种语言体式的变化,整个韵味、情致乃至神采都不同了,即意、趣、神、色皆变易了。一句话,我们读散曲时所获得的审美感受与诗词相较,有着极大的差异。这是很值得深入探究的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一般认为,审视文体演变的角度(或言探究文体演变的途径)有四个方面:一是语言学的角度,二是心理学的角度,三是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四是社会…  相似文献   

18.
谢伯阳、凌景埏合编<全清散曲>是迄今为止搜集清人散曲最多的书籍,但清人散曲专集甚少,搜罗不易,遗漏在所难免.笔者近日发现该书对王永命其人其曲的介绍就存在疏漏,特撰小文,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19.
《类聚名贤乐府群玉》(下文简称《乐府群玉》)是现存元人编辑的四种散曲总集之一,是元散曲研究的重要文献。对其成书时间的确定,以及对其影响的考察,将有益于研究者关于元散曲创作的历史性想象,有利于呈现元散曲创作的部分历史原貌,从而便于学者对元散曲做出更为细致的研究。《乐府群玉》今有郑振铎藏心井盦抄本、吴梅校本、任讷校本、隋树森校订本等,皆源于天一阁旧藏蓝格影元抄本,俱无序跋等可以直接帮助断定其成书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苏愚山洞续集》(下文或简称《续集》)三十卷,是晚明陕西籍进士李应策的诗文别集,其中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戏曲文献。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散曲小令488支,全部为谢伯阳《全明散曲》所失收,且现今所有散曲研究资料及论著皆未提及此人,具有补写明代散曲史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