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的武术是我国传统武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直接对我国传统武术发展产生影响。文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士崛起社会背景和政治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当时侠士崛起对于我国武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朝时期镖局逐渐兴盛,镖局的产生依赖武术发展,而镖局的发展同时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武术,对当时武术传播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清代镖局的兴起及发展背景入手,分析清代镖局兴起及发展对当时武术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朝时期镖局逐渐兴盛,镖局的产生依赖武术发展,而镖局的发展同时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武术,对当时武术传播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清代镖局的兴起及发展背景入手,分析清代镖局兴起及发展对当时武术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周兴富 《兰台世界》2012,(30):69-70
清末时期,面临国运衰败、民族危亡之时,民间武术运动蓬勃兴起,涌现了一批名扬四海的武林大师,也出现了一批誉满全国的武术团体,推动和促进了中国传统武术活动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武松是北宋末年江湖上的侠士,他身具高超武艺,曾赤手空拳击杀猛兽,在江湖上行侠仗义、惩恶扬善。江湖阅历和实战经验使他成为搏击王者,他的武功和遇敌时搏击手段都对武术实战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1]。  相似文献   

6.
袁丹  敖新平 《兰台世界》2014,(2):158-159
武松是北宋末年江湖上的侠士,他身具高超武艺,曾赤手空拳击杀猛兽,在江湖上行侠仗义、惩恶扬善.江湖阅历和实战经验使他成为搏击王者,他的武功和遇敌时搏击手段都对武术实战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1].  相似文献   

7.
丁传伟  张珍 《兰台世界》2016,(18):128-131
《纪效新书》不仅是难得的军事名著,更是一份旷世的武学经典,其中所涉及的武术理论及武术实战技法对武术的发展与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戚继光武学思想的运用和发展,对当今武术的发展与传播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文明古国,其武术史曾留下了众多少数民族兄弟富有民族特色的武术遗迹,对中国武术的发展演变都作出了杰出贡献。本文就拟探析蒙古族所建立的元代武术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9.
袁斌 《新闻爱好者》2010,(6):142-143
从武术文化的形成与演变入手,分析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论述了当今传统武术及其文化发展的策略,最后提出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美德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具有时代价值意义的武术文化资源,对发挥武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为武术真正走向世界,被大众所熟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朝时期,军事和民间武艺获得了长足发展,朝廷施行府兵制和武举制,少林武术的兴起以及多种形式角力活动的开展,使得这个时期武艺运动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变化态势,构建了中国古代武艺技能演化发展阶段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1.
刘丽君 《兰台世界》2012,(12):48-49
明代是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民间武术活动空前活跃,开始形成多种风格的流派,并留下了大量研究武术技术与学理的著述,为后世研究武术、推动武术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的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在原始社会蚩尤和黄帝的部落军事战争中就已经形成了武术的雏形。伴随着冷兵器时代的长期发展,以武术竞技为代表的军事实力一直为封建王朝所重视。但自清末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西方的船坚炮利击败了晚清赖以维持的传统军事制度,作为晚清军事制度支柱的武术也因武举制度的废除逐渐与军事相分离,走向了民间化和大众体育的道路。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13.
张之江是西北军的高级将领,后由蒋介石调任为中央国术馆馆长。本文介绍了张之江对弘扬与发展我国传统武学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他创办的以武术为主科的国术体育专科学校,使我国近代武术教育走上了规范化、系统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明代是十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从明代建国开始,外部敌对军事威胁就几乎贯穿整个明代,因此明代朝廷的军事需求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来源。同时明代设立武举与武学制度为明代武术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官方平台。明代武术形成了影响后世的众多流派,出现了大量的武术论著流传于世,成为我国珍贵的武术文化遗产。武术的社会普及与平民化在明代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5.
清代是中国武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发展时期,无论是在武术套路体系、理论,还是武术思想、功能的发展与演变都有了较大的进步。清代的武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阶段,有着其特殊的功能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16.
范燕薇  张大伟 《大观周刊》2012,(11):271-271
通过文献资料法,文章分析了武术、佛教的形成与发展,并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与相互影响。研究认为:中华武术与佛教文化历经岁月的磨砺,二者之间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佛教的经典思想、伦理道德为武术技能的提高、武德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唯心的思想对武术的发展也起到了消极的影响,武术则是以其独特的实践、修行方式传承并演绎着佛教的经典理念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天津中华武士会诞生于清末民初,历经了风云激荡的岁月。天津中华武士会挖掘出了中华武术的教化功能,促进了我国武士事业的发展与进步,让武术在推动中华武术发展与壮大的历程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杜宾 《新闻世界》2013,(5):291-292
民间武术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武术文化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来源之一。当前,民间武术的传承和发展都存在各种局限,传播和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民间武术在传承和发展上有了新的平台,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扣准新媒体的发展方向,倡导在动漫和网络游戏的设计、生产、制作过程中加入我国民间武术的含量,既可以推进民间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又可以为信息和文化产业开辟新的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杨风雷 《大观周刊》2011,(17):52-5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学、哲学的角度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探讨了武术的终极目标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并从武术的价值和功能方面论述了武术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明清晋商与山西武术共融与共荣的历史渊源,从明清晋商孕育了新的武术拳种、推动了武术文化的传播、营造了良好的习武氛围等方面论述了明清时期晋商对山西武术事业发展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