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河南方言中,“抹儿”一词有“能力、本事”的意思,该词在《金瓶梅》中就已出现,徐州等地也在使用,但其得义缘由一直还是个谜。本文从方言出发,对“抹儿”追本溯源,认为其义来源于古代武将的标志性头饰“抹额”,由此引申出“能力、本领、本事”之义,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语音的连读同于“抹儿”之音而最终记作“抹儿”。“抹儿”和另一方言词“一抹儿”进行比较,指出两词虽然形式相似却有不同的得义缘由,并且两词都已有消亡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语辞探源     
拙著《诗词曲语辞例释》某些词条虽大体正确,但未及其源。近来发现,这部分语辞往往于前代早有用例,只是不限于韵文,且大多运用未广而己。爰作探源数事,以为补充。  相似文献   

3.
词义探源     
月老即月下老人,指媒人。传说唐代韦固在宋城遇一老人在月下捡天下婚姻之书,囊中并有赤绳,一系男女之足,则必成夫妇。后因称管婚姻之神为月下老人或月老,并代称媒人。泰山指岳父。唐玄宗到泰山祭祀天地,张说做封禅使,按唐朝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升迁一级,而唯独张说的女婿郑镒连升五级,  相似文献   

4.
很多辞书标明为现代汉语中才出现的词语或者义项,即现代汉语新词和新义,其实早在近代汉语文献中就产生了.在金、元、明三朝的史料笔记中,就存在不少被大型辞书认为是现代汉语才产生的所谓新词和新义.  相似文献   

5.
艺术歌曲作为重要的声乐体裁,在现当代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百年前驳来的词汇,艺术歌曲虽然依旧没有准确的定义,但当其嫁接到中国之后,毫无疑问会汲取传统音乐元素的营养。那么从广义来说,深具文化底蕴的古风,无疑就是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要源头。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则是新瓶装旧酒,用驳来的乐曲配上传统之词,成为中国艺术歌曲的直接来源。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溯源,无疑有助于梳理其本土化过程中的经验来源,对中国化艺术歌曲的定义,无疑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滋味说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不但以表现性的方式来创作艺术,也以表现性的方式来鉴赏和评价艺术,而最能代表这种主观性艺术审美立场的概念,莫过于“味”。“味”作为艺术审美概念,在我国发端甚早,它与我国人的审美意识本身即起源于味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考证“美”字的原始内涵,寻绎它从单纯的味觉到艺术审美概念的发展过程,举出先秦到六朝以“味”来评艺衡文的许多实例,证明这一衡文标准并非始于六朝,而是一个十分古老、源远流长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师嘉林 《考试周刊》2015,(43):77-79
自古罗马时期开始,英语词汇就开始其丰富的历史发展进程。如今我们使用的英语词汇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从古罗马到印第安人的征服,从北欧到中美洲,从拉丁语到希腊语,从意大利语到西班牙语,英语词汇中弥漫强烈的历史气息和语言流变特质。了解英语词汇背后丰富的历史渊源,有助于更好地习得并掌握英语词汇,同时帮助我们进一步探究并窥见英语词汇背后的人文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作为集六朝之大成的文人庾信,他的很多作品流露出浓厚的自卑心态。究其原因,主要是侯景之乱、“望敌先奔”,入仕北朝、忠孝难全,壮志未酬、其心老矣,知己难觅、无以为报,悲剧性格等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有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论述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个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核心——群众路线的思想,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二个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厘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渊源,有利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有利于推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许多学者对其多有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然而,由于王家台秦简面世较晚,已有研究成果大多建立在传世文献的基础上,即使少数学者注意到了秦简所记载的"奔月"故事与传世文献的差异,也限于各自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没有继续探讨这种文献差异的原因.其实,出土秦简不仅证明传世<归藏>的不伪,而且它还透露着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嫦娥"与羿在先秦本属于两个不相干的神话系统,二者直到秦汉时期才逐渐融为一体.经过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嫦娥系从甲骨文的西母演化而来,后来,在诋毁"羿"的语境下,秦汉的神仙方士本着自宣其理的目的,将"嫦娥"与"羿"撮合到一起,从而无意间"创造"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嫦娥弃夫奔月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汉语方言的词汇研究有“考本字”的传统,本文通过多方论证,认为永州方言中表示“水溅人”这一意义的不是“溅”字,“灒”才是其本字.本文从一个方面指出了在方言中一直存在的用训读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追溯汉字文化渊源,可以让学生在丰厚的汉字文化气场中认识汉字、理解汉字、享受汉字,近距离地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字、文化、文明。  相似文献   

13.
作为指称美丽容貌、风景和美丽女子的“佳丽”,可溯源至古汉语。先秦时多指美的心灵与德行,又指女性之温柔美丽。汉以后“佳丽”在指女性之外,又常指美丽风景或事物。南朝以后其使用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较多地专指南方尤其是吴越江南地区优美的风景或娟秀美丽的女性。现代汉语中“窈窕”、“佳人”、“小姐”等和“佳丽”在意义、用法上有联系但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4.
就陇东方言中的一些人常用词里的本字,按照其在当地方言中古今语音演变规律,并参照文献用例,进行考释,以此探寻本地方言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考求方言本字,根据的是古今语音对应规律、词义的相关性与古文献资料印证三条标准,并据此考证了永州方言本字中的30个动词。  相似文献   

16.
典源、典形和典义是典故词语的三大要素。但目前对典故词语的典源进行系统研究的却几乎没有。对所有典故词语进行溯源,总结其典源特点,这对于全面掌握典故词语的形式和意义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语源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发生学方法,要兼顾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在对《尔雅》进行同源词系联与推源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把汉语语源学的研究方法分为“音训推因法”、“谐声求原法”音义推渊法”等三种。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1):4-5
  相似文献   

19.
戠和烕,学术界传统的说解无论是本义还是字形的认定都有缺憾。本文通过“戠”字和以“戠”为声符的金文的字形结构分析,初步认定“戠”字字形像树于日光下的短橛,本义是测日影定方位的标竿。而“烕”字,从古文字形上看并不从火,而是从“大”,从戌。并据此推导出现今人们尚以为是徽号的作斧钺下一人张大四臂之状的字,就是烕的古文字。  相似文献   

20.
《续同人集》卷二和《焦轩随录》卷五中刊录的《蒋太史答随园先生二书》为《忠雅堂文集》失收之作。此二书作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正月,真实地反映了蒋士铨对袁枚的推崇与敬仰之情,具有不可忽略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