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8,(37):11-12
本文从农村初中德育活动价值入手,分析当前农村初中德育活动现状,简要介绍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德育活动实施策略,旨在解决现阶段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增强德育活动效果,使德育活动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育内容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获取一定的直接经验,强调德育的生活化。为了使农村初中德育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状况,必须针对农村初中现有德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新课改精神。从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的整体设计上来思考,以增强农村初中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育内容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获取一定的直接经验,强调德育的生活化。为了使农村初中德育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状况,必须针对农村初中现有德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新课改精神,从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的整体设计上来思考,以增强农村初中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和突出表现之一就是 ,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比较薄弱。要加强青少年德育、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实现“以德治国” ,就必须充分发挥校园活动的作用 ,利用校园的特设情境 ,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反思 ,以提高学生道德的行为能力。活动是人们品德形成的源泉 ,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是以现实的道德生活为基础的 ,校园作为学生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 ,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 ,利用学生现实的校园生活情境 ,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同伴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 ,使其产生道德体验 ,实现道德教育。它是活动…  相似文献   

5.
初中政治课中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以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为题材,通过各种项目和活动形式,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展以教师指导学生实践为主的各种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它是学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内化为信念的重要环  相似文献   

6.
活动式道德教育,即道德教育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德育贴近学生生活。教育者在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获取道德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美国通行的德育模式一般是按照“设置场景——引导角色进入——体验——选择”模式进行的,即通过把教育对象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行选择,其中贯穿学生的思考活动。  相似文献   

7.
健康生活一直是重要的教育主题,当前也被写进德育课程标准和德育教材,成为课程的重要内容.健康并非对生理状态的简单表达,而是作为一种道德话语表示人的生命整体呈现出完好状态.健康如美德,追求健康本质上是一项道德活动.对于健康生活,社会与个体分别承负不同的道德责任.对道德责任的认知与践行是德育课程在进行健康生活教育主题时必须把握的教学重点,教育者可关注以下方面:调整观念方向,重视健康生活教育的道德视角;突出情境与背景,丰富学生对健康生活问题的多维分析;引入伦理视角,加深学生对健康生活问题的道德思考;促进实践转化,在行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8.
生活型德育是基于理论与现实的思考而提出的一种德育模式.它强调德育活动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创设学生熟悉的德育生活情境,让学生讨论、实践、感悟和体验,让学生过有道德的学校生活,从而实现幸福生活的德育目的.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人们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德育的本质,通过揭示德育的道德性进入学生的主体性,采取道德的方式把道德植根于学生身上,以达成学生的主体和谐;道德是一个主客体系统;道德能够协调主体关系,降低运行内耗,减少社会风险,使人类历史进步付出尽可能小的代价,因此,德育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初中阶段,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这一阶段刚刚开始形成基本的三观模式,在这一阶段学生所受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其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主要是关于生活中一些常识性问题的讲解。学生想要在社会生活中把握好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就必须对社会生活的常识有全面的了解。然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理解课程内容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仓前中学在"呈现、比较、建构、共享"的教学原则下为学生提出了一套更丰富、更高效的拓展式教学方法。在这样的学习方法之下,学生可以更主动、更自由、更生动地去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和教师形成更加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的道德情感与心灵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德育方法,是一种暗示性的教育方法。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最主要的途径是道德与法治课,运用情感陶冶法可以很好地让学生融入情境,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我们要大力提倡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运用这一德育方法。本文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结合所查阅的参考文献,分析情感陶冶法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楼汉葳 《文教资料》2014,(22):92-93
德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教育层面,而应该在获得道德知识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其道德意志,渗透其道德行为,从他律到自律,最后内化为自然的德性。有效的德育应该回归实践层面,实行“生活德育”。生活才是德育的基础和源泉,德育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才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的转变,要进行德育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强调创设多种情境,唤起和积累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学生道德行为的层次结构为核心问题,从社会道德规范、道德冲突情境和道德抉择能力三重基础,以及道德认知加工和情绪加工相互竞争的心理机制,分析学生日常道德行为的逻辑层次。研究发现,学生在不同日常冲突情境中会表现出差异性道德行为,包括外在情境催发的情绪性道德行为、基于利益权衡的理智性道德行为和道义观念主导的信念性道德行为,并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特征。学生日常道德行为的层次性逻辑结构及综合性影响要素要求学校应基于学生心理特点、道德冲突和规范层次三种依据,掌握知识、生活和教育三重逻辑,沟通符号、意义和生活三个世界开展系列化德育活动,逐步引导学生理解道德行为规范并将之应用到日常道德冲突之中,顺利实现道德情绪的稳定和道德认知的深化,从而在个体和整体层面实现道德行为的有序提升。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77):104-105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紧密结合新课改的思想,立足教学内容,精心创设生活化、问题化的教学情境,创设课堂导入情境,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促进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已经不仅仅关注如何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能力、政治理念以及思想认识、法律意识等多方面素养的提升。在结合实际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学生的体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反思;丰富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不断自我提升三个层面提出了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希望为全面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德育学科核心能力是学科的认识运用能力,具体表现为社会认知能力,包括角色认同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和问题辨析能力。角色认同能力是学生对生活中自己所要扮演的社会正式角色以及相关角色的认识能力。价值判断能力是学生对生活中自己所要抉择的道德和非道德价值的认识能力。问题辨析能力是学生对生活中自己所要处理的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三种能力分别由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和学科态度构成,从而形成德育学科核心能力的九大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德育”?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什么是“智育”?智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作为教育工作者,理解德育与智育的内在关系,探讨德育与智育相融合的一体化实现途径,对加强德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 组成,同时也是实施和渗透德育的重要阵地,关乎着学生思想 道德修养、价值观念与法治意识的发展。但纵观当前的初中道 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单薄、教学方法 单一等问题和不足,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低、效果差,抑制 了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所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进行改革与创新已经刻不容缓了。本文将从利用先进设备、组 织学习小组与创设生活情境三方面出发,系统地研究初中道德 与法治改革的有效方法与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从广义上讲,生活就是德育。因为道德是生活的构成因素,没有生活德育无法进行,所以生活的过程也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生活德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按照道德标准生活,培养他们做有道德的人。现实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生活选择德育内容,设计实践活动,引  相似文献   

20.
法治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旨归。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依据法治教学特点,建构学科与生活的意义关联,实现初中法治教育柔化,要做到议题情境化远为近、课程内容化虚为实、问题突破化难为易、育人宗旨化短为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