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彬 《家长》2024,(4):43-44
<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想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父母就要起到榜样作用。因此,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孩子才能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小朋友喜欢嬉戏玩耍,因此在“学中玩、玩中学”可以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游戏中理解知识的含义,并且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促进思维的发展。在学习与玩耍中只要抓好三点,孩子的成长就会更轻松愉悦。  相似文献   

2.
特别推荐     
《受伤也是一种财富》,杜一丰同学从自己的一次经历中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作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作者在滑旱冰的时候因为没有做好防护措施,不小心摔倒后“右膝盖被擦掉好大一块皮”。“血肉模糊”中,疼痛是在所难免的。妈妈给伤口擦了药,但小作者也不能自由玩耍了,只能“看着别人玩”,  相似文献   

3.
<正>《游戏力》的作者科恩博士说:游戏,是孩子的语言。但是随着居住环境的变化,孩子组织性活动的增多,自由玩耍的时间大大减少,渐渐丧失了这种语言。我们不难发现,有组织的时间里,孩子能歌善舞、能说会道;但自由时间时,孩子则显得少年老成,对身边的人、事、物都不感兴趣,依赖电子产品。于是,2018年迎来新一届学生时,我给班级取名为“小玩国”,  相似文献   

4.
培养孩子有同情心王丽梅,张丽同情心是构成完美个性、良好品德的要素之一。培养同情心应从小开始,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1.悉心扶植同情心的萌芽孩子在一二岁时,“自我”意识尚不明确,不能很好地分辨自身的感受和他人的感受,其情绪易受他人情绪的感染和暗...  相似文献   

5.
在孩子的“加速”时间段内,要养成他们好的生活习惯,并注意在生活中和玩耍中寓教于乐,真正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这样,孩子才会随着成长在学习中展开翅膀,一鼓作气地“加速”→“离陆”→“飞行”。  相似文献   

6.
新观点     
自由玩耍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社会技能。自由玩耍给予孩子一个发挥他们创造力、增强他们自信心的途径,他们通过玩耍学会自己探究尝试,掌控环境。如果玩耍没有特别的安排,那么孩子在冲突解决、协调以及领导等方面会变得足智多谋,而这些往往在有成人组织的氛围下难以自然显现。在  相似文献   

7.
近读今年1—2月合刊上潘淑芹老师《如何对待“小报告”》一则教育笔记,感到言犹未尽。所谓“打小报告”就是我们统称的幼儿“告状”现象。不论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幼儿受“告状”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使不少家长、教师为此发愁。有的担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会出问题,认为小小的孩子就如此“打小报告”,久而久之,会形成不良习气,丧失宝贵的同情心,因而一听孩子“告状”,就感到焦虑不安;有的则为此感到厌烦,认为孩子无聊,对“鸡毛蒜皮”的事却“小题大作”,因而,不是不管不问,就是不问情由地将“告状”者数落一番。上述认识和做法都是…  相似文献   

8.
一、归还“权利” 这里所说的“权利”是孩子玩耍的权利。“好奇、爱动”是孩子的本性。因此,在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们必须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活动.自主活动(主要是指放学和星期天),下面具体的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所作所为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易传发  朱辉 《科学课》2009,(12):52-55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在校园里运动》,属于生命世界中健康生活序列。本单元内容课文分为《运动前后》、《运动与呼吸》、《运动与心跳》、《运动与大脑》和《自由研究》五课。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两个把握”、“两个引导”、“两个重视”、“两个关注”。  相似文献   

10.
儿童通过玩耍来探索世界,这是他们身上天然的学习驱动力。父母要鼓励孩子巧妙、愉快地玩,发展孩子的“玩商”:这不仅能帮助孩子多学知识,还能使他们愉快地生活,与别人和谐相处。具体来讲,玩耍有诸多益处:通过玩耍,儿童能了解自己周围的事物,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关注圳人;玩耍能培养儿童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能促使儿童集中注意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玩耍中发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性;玩耍能促进大脑发育。  相似文献   

11.
佚名 《成才之路》2011,(23):98-99
在现代社会,由于竞争压力的变大,很多时候家长只是一味地关注孩子的分数和特长,很少关注孩子的情感,然而快乐才是孩子们最应该得到的。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唯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发挥。  相似文献   

12.
2岁多的孩子是否可以很好地在一起玩耍呢?这个年龄的孩子非常喜欢户外活动,那么,让几个2岁左右的孩子一起玩耍是不是最好的选择呢?是否有更好的结伴游戏形态呢?  相似文献   

13.
玩耍的寓意     
近来收到几封小孩的控诉信,说自己在暑假也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在做练习题和上补习班中度过。看来父母软硬兼施逼孩子去追分数已成了社会病。对此不满的孩子往往悲观,认为父母无情,叹息自己的童年很糟糕,不快乐。其实,给小孩多留一点空间,满足孩子的天性,不仅能让孩子在玩耍中得到无数的快乐,还能得到很好的成长动力,温暖的记忆,各种处事的智慧,人生的规则。有时小小的玩耍,松弛地放飞,会对小孩的未来产生微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计]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第一节:“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王二小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从“泡泡游戏”的发展历程看.只有发现孩子的玩、在玩中发现孩子、支持孩子的玩、在玩中支持孩子.采用适宜的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才能与幼儿心心相印.才能在帮助幼儿玩出品质的过程中提升我们的游戏素养。一、发现孩子的玩以一颗“幼儿的心”,发现孩子在玩耍中的无穷乐趣,才能心心相印,满足幼儿共同游戏的需求。科学区里的泡泡水玩具一直深受小一班孩子的欢迎。一直独自玩耍的孩子最近开始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泡泡,我意识到孩子们渴望拥有一个与同伴交往的泡泡游戏环境,于是在科学区里悄悄地放了一盆可供数个孩子共同游戏的“泡泡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许多人看来,独生子女因为家里没有同龄的伙伴,只有成年人的呵护,所以,“独”是他们所有人格特征中最显著的一个特征。他们自私、不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缺少同情心似乎已经成了独生子女的“专利”。那么,我们的孩子果真如此吗?我们的孩子同情心在吗?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薄情就会产生冷漠,冷漠会产生自私自利,而自私自利则是残酷无情之源。”要想铲除孩子这“残酷无情之源”,家长须从孩子幼年时即给予他们建设性的关怀,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情感环境。 做孩子的玩伴 父母每天应至少抽出20分钟时间和孩子共同游戏、玩耍。游戏、玩耍中,父母应真诚、准确、具体地表扬孩子好的行为,如  相似文献   

18.
从导语背起     
那天,天阴阴的,一群一年级孩子在操场上玩耍。一个胖胖的小女孩仰头看了看阴沉沉的天说:“要下雨了!”站在旁边的小男孩马上说:“你和《要下雨了》里面的小白兔说话语气一个样。”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但平时孩子们接触大自然时是懵懂的,无目的地,而老师在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带孩子去玩耍,在玩耍中了解自然,探索自然,效果是全然不同的。《世界全面教育宣言》指出:“教师要认识到农村具有的传统的知识和本土的文化遗产,具有固定的价值和效力,并能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标》中指出:“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教学需要创新,课堂需要改造,学生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千万别“捆绑”孩子,要放开他们。一.自由地学 要尊重孩子自主学习的需要,让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习,有个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不要“牵着学生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