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80后"初中教师的自我身份认同主要包括他们对专业身份的认同和对"80后"群体的认同.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本文归纳了"80后"初中教师在自我身份认同方面所具有的特征,揭示了其在角色外赋与自我认同的矛盾中做出的调整与选择.  相似文献   

2.
致歉言语行为的主体包括致歉方和受歉方。他们都是各自社会角色和交际角色的复合体。在致歉言语行为中,致歉方为扮演好交际角色,在兼顾自己社会角色的前提下,十分关注称谓表达。致歉方对受歉方的称谓主要表现为亲属称谓、社会称谓、指代称谓和姓名称谓。致歉方的自称主要表现为贬损的自我指称、正常的自我指称、模糊的自我指称。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决定性教育因素。“技术熟练者”教师角色形成的文化背景主要为现代知识观、行为主义心理学、泰勒的“目标模式”,其主要特征为教育理论知识缺乏,知识结构单一;教育智慧缺乏,实践能力差;质疑和批判精神缺乏,思想守旧、落后。“反思性实践家”的教师角色形成的文化背景主要为后现代知识观、认知主义心理学、批判理论,其主要特征为知识结构复杂,自我更新能力强;教育智慧充盈,实践能力强;质疑与批判精神丰厚,思想开放、进步。走向“反思性实践家”教师角色的条件主要有后现代文化转向和行动研究运用。  相似文献   

4.
在《离骚》的整体构思中,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处于令人注目的中心地位,就诗人“自我”形象的精神风貌和操守品格来说,在《离骚》全诗是一致的,但其外在形貌的特征却明显表现为前后的不统一。在《离骚》前半篇,诗人的“自我”形象主要是以女子身份出现的,到了前半篇的结尾处变为“男士”,这一形貌的变化,揭示了诗人  相似文献   

5.
研训教师是在研训一体意义下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者,其社会角色包括社会表现角色和自我表现的角色,前者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发展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与引领者,后者主要是自我反思者、自我学习者、优秀示范者和优秀的学者。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政治社会化在呈现出客体性的同时,比过去呈现出了更多的主体性。所谓青年政治社会化的主体性特征,是指他们在接受社会政治教化、成为我国社会制度所认可的政治角色的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规定、自我探索能力及其积极性的提高。这种主体性特征对其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有:  相似文献   

7.
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电影《青春变形记》以青少年在青春期中的成长变化为蓝本,通过设置象征符码来隐喻个体生理与心理变化,并创制多层空间来揭示成长过程中的多重个体特征,最终经由对镜凝视行为映现主体与他人的和解以及自我认同,使得观众在轻快幽默的青春叙事中实现了与故事角色的成长。此外,剧作通过仪式与旅行过程,宣告了全球化浪潮下成长的开放性特征,这也使得认同具备了开放结构。  相似文献   

8.
通过人物心理描写揭示19世纪欧洲社会转型期的时代本质,是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和托尔斯泰小说创作中最显著的特征。其显著特征表现为客观性、动态性和现代性。客观性特征揭示了追求自我意识的时代历程,动态性特征标志着激情向传统伦理的抗争,现代性特征透视了呼唤人性回归的心声。比较两位作家的心理描写对于审视和探索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人们高扬自我价值、期盼观念更新、憧憬开明政治的心灵动向有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已有的乡镇研究主要围绕着乡镇体制改革、乡镇行为角色特征和乡镇权力运作方式等主题展开,较少关注乡镇运作的逻辑。然而,对乡镇运作逻辑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乡镇行为角色特征及其权力运作的内在机制,而且能为乡镇体制改革提供更切合实际的理论依据。基于此,以揭示乡镇运作逻辑为目标的研究应当成为扩展与深化乡镇研究的重要主题与方向。  相似文献   

10.
网络中师生的主体性,是通过其交往活动在主体、中介、客体的关系中体现,在独特的网络时空环境中逐渐生成的社会形态.由于网络教育时空及其中流动的网络语言具有明显与现实教育社会不同的特点,使其中的师生主体性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网络教育时空中师生的传统身份与角色被解构,师生主体的中心地位不断漂移,师生主体呈现出“本我”凸显,“超我”弱化,“自我”离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学语言的审丑 ,是文学语言独特的表现形式 ,它有着历史的渊源和自身的哲学的、美学的和语言学的基础。语言的审丑 ,在文学作品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丑陋的语言的映衬下 ,美丑显示了对立状态 ,审美力混合了相反的特质 ;“丑恶”的语言不仅仅以辅衬的角色进入作品 ,它也从自身获取审美价值 ,并以独立的地位进入作品。作家对文学语言“丑”的表现 ,还必须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即语言的审丑必须在审美理想的关照下 ,真实地揭示语言丑的形态及其内在本质 ,达到高度的艺术真实 ;作家必须将语言典型化、艺术化 ,对丑的客体做出比较准确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12.
西方审丑意识经历了“怯于为丑→以丑衬美→为丑而丑”的变化发展过程。丑在当代艺术中的雄霸姿态,除了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高速膨胀的必然结果以外,还与人类对艺术丑问题不断的探索、思考紧密相关。人们逐步认识并承认了以下事实:(一)现实中的丑经过艺术处理以后,可以使人获得快感。(二)丑作为陪衬可以使美愈加丰富多彩。(三)形式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丑。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丑艺术的辨析与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丑艺术是艺术形式的色形声对形式美规律的背反,与反映对象的美丑善恶无关。优美艺术的形式符合形式美规律,丑艺术则全方位地破坏形式美规律。崇高艺术、悲剧艺术迫使丑随同美一道体现正义与进步,丑艺术则没有美与丑的对抗。滑稽艺术、怪诞艺术包含着优美与奇思妙想,能使人快乐自信,丑艺术扫荡了优美,只有平庸,只会带来痛苦和厌恶。丑艺术之所以大量出现,一是有些人迷信极丑必然极美,二是将反常态艺术的成功误认为是丑艺术的成功,三是它有吸引注意、扬名赢利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中化丑为美的秘密在于对丑的对象的生动逼真的“摹仿”,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同时,他认为滑稽是丑的一个分支,喜剧是对丑的“摹仿”。事实上丑与滑稽有所不同,喜剧是对滑稽的摹仿,不是对丑的摹仿。  相似文献   

15.
“丑”是一种特殊的价值现象,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第一,“丑”可彰显真实,张扬生命自由的本质;第二,“丑”可启善;第三;“丑”令世界精彩纷呈,绚烂多姿。  相似文献   

16.
"丑"是一种特殊的价值现象,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第一,"丑"可彰显真实,张扬生命自由的本质;第二,"丑"可启善;第三;"丑"令世界精彩纷呈,绚烂多姿.  相似文献   

17.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中、美作家代表,莫言和莫瑞森都可以称得上是“丑艺术家”:莫瑞森的作品展示了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盛世;而莫言的作品则展示了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特点.本论文通过展示“两莫”作品中的外表之丑、自然之丑、语言之丑和意象之丑探讨人物的人生之丑和人性之丑,并最终指出历史之丑是一切丑陋的根源.审丑的目的在于:认识丑——改变丑——通向美.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作者十分娴熟地掌握了美丑对立统一的美学原则,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大量运用了以丑衬美、以“陋”衬美、丑中见美、美中寓丑等多种美丑相衬与转化的艺术技巧,让笔下众多人物外表与性格复杂斑斓,美丑互映,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深刻的共性,为中外文学画廊树立起一群夺目生辉的不朽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9.
当丑被引入美学领域时就成为美学上的丑,它作为一种否定性的审美评价一般是以艺术美的形式来体现的,即通常意义上的审丑。以审丑为美学追求的西方现代派对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坛产生重要影响。1990年代以来,贾平凹创作的美学视角开始转轨,[1]文本中大量运用西方现代派的审丑理论是其长篇小说的显著特点,《高老庄》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高老庄无疑是丑的,作品揭示的丑是真实的生活的丑。作家笔下的高老庄绝不是某个行政地域,它透视着整个中国。作为艺术丑的高老庄并没有远离美,而是在丑的自我否定中升华出美。在丑的背后、作品的深层、作家的心灵深处,蕴含着作家对现实人生的真实追求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