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10年动乱,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的历史时期一开始,党就面临“四人帮”破坏造成的严重困难局面。为了迅速改变这种局面,党中央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揭发批判“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彻底肃清他们的流毒和影响,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国内的安定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曾逸芸 《声屏世界》2010,(10):37-38
央视新闻频道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新闻1+1》,自2008年3月24日开播以来.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仅赢得了收视率也赚足了业内的口碑。《新闻1+1》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赢得如此好成绩?它能否逃出以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困局而获得长久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解析央视《新闻1+1》节目在创办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加减法”策略.即从对节目的优缺点分析中,  相似文献   

3.
王磊 《视听》2016,(11):25-26
新闻本来是不应该有倾向性的,应该在客观、平衡的基础上展现各方意见,用事实说话,但新闻又应该具有态度,因为用什么方式说,怎样说,要表达什么样的新闻理念,决定着新闻的导向和受众的兴趣,从这个角度讲,新闻也是在用思想和观察说话,特别是对于评论节目来说,如何做出独特的气质和品质显得尤其重要。各个地方台近年来都推出了专业的新闻频道,强化及时、滚动播发消息,其实,这和社会转型期文化消费型受众的表征是一致的。在这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6,(2):28-32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抢占了新闻达到率的"第一落点",形成对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巨大冲击。以挖掘新闻事实真相、深度评议的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如何通过变革新闻生产方式和创新节目形态争夺新闻的"第二落点",着力应对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成为它的基本诉求。本文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新闻评论的时效、深度、广度等核心视点出发,通过对它的节目编排的结构性分析,以及对它的历史变迁及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发展轨迹的梳理,发现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存在诸多的结构性矛盾与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评论,是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体裁。在广播电视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分析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以福建电视台改版后的《新闻启示录》为例,结合当下媒体的环境和受众的需求,对提升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提出了四点见解:一、重视节目选题的策划;二、深入挖掘新闻事实;三、注重动漫元素在节目中的应用;四、强化节目评论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6.
2010年8月,浙江卫视对新闻节目进行了全新改版,并借助“基层民众”的力量推出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深一度》。这档电视和网络视讯实时互动的新闻深度评论节目,每天都会对热门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调查、深度报道,并以专家点评、媒体快评、网民酷评的形式进行多层次评说,  相似文献   

7.
冯越 《今传媒》2009,(11):41-42
今年1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叶永烈所著的<"四人帮"兴亡>一书,分成三卷,92个印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传记作家,他的知名度就是这套书籍的质量保证.他对历史当事人面对面的采访,对历史档案资料的查阅,都是别人无心也无力做到的.他治学严谨的态度,也是众所周知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新观察》是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2006年12月15日推出的一档全新广播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每周一到周五早上8点至8点30分,两套频率(AM693,FM106.6)同步播出。  相似文献   

9.
“草根”在社会学领域的涵义是“基层民众”的意思,互联网时代的草根民众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2010年8月,浙江卫视对新闻节目进行了全新改版,并借助“基层民众”的力量推出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深一度》。这档全国首创的电视和网络视讯实时互动的新闻深度评论节目,  相似文献   

10.
一、当代文学的生存状况及对广播的影响。时下,人们对文学的挚爱似乎在慢慢“降温”,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新追求正在“瓜分”世人的闲遐时光,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正在悄悄改变。因为图像化和数字化的东西具有直观性,传递信息迅速,易于被人接受,使得当代人的生活像是以加速度在演进。对于繁忙的现代读者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轻松有趣的东西。于是我们不无忧虑:那一卷卷大部头的长篇小说,那一本本追求深度和叙事迷宫的作品,在新世纪还能争取到几多读者坐下来静静地品读?毫无疑问,我们神圣而传统的读写方式正在面临高科技带来的多向位冲击。  相似文献   

11.
赵雪  丁晓晓 《现代传播》2013,35(1):65-68
互动性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情景语境是传者与受众交流的言语环境,它包括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种语境。互动性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情景语境,具有大众传播语境背景下的人际传播、以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创造语境的两大特征。  相似文献   

12.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被调到文艺组任文学编辑。冲破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的长期禁锢,文艺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同时也为我们广播文艺工作者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提供了门淘的天地。当时我台文学编辑就我一人,既抓长篇,又录短篇;广播小说、配乐散文、配乐诗朗诵、话剧录音剪辑、电影录音剪辑等等,每年都采录100多个小时节目。不过,要认真回忆起来使我倍感欣慰的是那个时期我台的《小说联播》节目。河北电台的《小说联播》节目是在1975年恢复的。但是要说到复兴还是耍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  相似文献   

13.
李绍东 《视听界》2007,(1):58-59
《新闻麻辣烫》是辽宁交通广播1998年创建的一档新闻评论类节目。创办伊始,就迅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上至省级领导,下至普通百姓,都熟悉这档节目。8年来,节目收听率在辽沈广播二十多个频率的所有节目中,一直名列第一位,2006年,吸纳品牌广告超过一千万元,是目前辽宁广播界的第一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一档新闻节目《观察与思考》的播出,开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先河。从此,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就目前的电视评论形态而言,最常见的就是述评型,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这类节目往往叙述和评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电视评论节目担负着释疑解惑、政策解读、监督引导等重要社会功能。“以人民为中心”的传播理念以及全媒体传播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引发了《今日评说》节目在思维语态、呈现风格等方面的改变,从而使理论的阐释、顶层设计的解读、主流价值观的弘扬、新闻事件的评论更有说服力和表现力,也使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得以有效彰显和持续延伸。  相似文献   

16.
粉碎“四人帮”后,随着真理标准讨论的深入,“拨乱反正”成为各条战线的共同呼声,文化、教育领域尤其突出。当时,我有幸参与《文学的基本原理》的修订工作,和上海高校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同志多有接触,还到外地(主要是北京、南京)有关单位听取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如果不拔乱反正,不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任凭“三突出”、“高大全”之类谬论泛滥,文艺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将很难继续下去,社会主义文学也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李向阳 《视听界》2007,(4):58-60
在2006年度江苏省优秀电视新闻评比中,扬州电视台选送的《时评新语》获得优秀栏目一等奖,这是该栏目再次获此殊荣。一个栏目连续两年在竞争激烈的优秀栏目评比中脱颖而出,何故?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电视新闻评委会主任黄信这样评价:“《时评新语》不媚俗,不空谈,格调高雅,很有品位;形式新颖,吸引人,有感染力,还有一些趣味性,是对新闻评论类栏目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刘心武在人们印象中首先是个著名作家.并且在“红学”研究、建筑评论以及散文方面也有所造诣.他曾把这四个领域比喻为自己在后花园栽的四棵树:小说树、随笔树、红学树、建筑评论树。“我亲眼看到我栽下的这四棵树,它们在我的侍弄下茁壮成长.使我得以春天嗅着花香入睡,秋天品着果实赏月,惬意之至。”其实,除了“侍弄这四棵树”之外,刘心武还有长达十几年的编辑生涯.其中尤以与《人民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高静宁 《青年记者》2012,(18):93-94
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播出,开创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先河.之后,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断发展,节目同质化现象也随之出现.2012年新年伊始,在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中国青年报社和湖南卫视大胆创新,共同打造了一档由大学生亲手操盘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公开课》,该节目以“年轻、新锐”为主打,创造了新闻课堂的节目新样式,在评论员、新闻话题、评论语态、节目形态等方面都别具一格,对电视评论节目创新具有启发意义,在节目初期就创造了较高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评论是目前国内新闻专题一种常见的节目形式,它运用电视制作、传播手段做出新闻评论,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判断或评述。长期以来,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形式上基本都是《焦点访谈》式的。由于《焦点访谈》所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