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审美意象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美学范畴,已被人们广泛使用。然而关于审美意象的诸多问题,理论界至今理解不一,为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审美意象的本质及其思维特征等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究。1、审美意象的来源。审美意象在中国古代文论及诗论中统称为意象,《周易》首次把“意”和“象”联系在一起。“象”在《周易》中有“自然之象”、“道之象”和“易象”等不同层面。易象就是意象,但意象却不限于易象。艺术形象也是一种意象,但意象却不一定就是艺术形象。严格地说,专指艺术形象的意象,是一种具有审美品格的特殊意象,即审美意象。2、审美意象的特点:审美意象作为意象的一种,它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但审美意象和非审美意象之间是有着质的区别的,以情感为特质,是审美意象区别于其它意象的基本特征。3、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审美意象和其它意象的思维方式主要都是直观思维,但就其思维的心理机制及其功能来说,却有着质的区别,审美意象的直观思维实质上就是情感思维。  相似文献   

2.
审美创造过程其实就是主体心态建构的过程。在现代散文化小说创作中,散文化小说家在散文化的自由随感式的思维心理取向支配下,选择充分吸收现代散文创作的独特思维方法,引入联想思维,运用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遥远性联想的方式,使小说达到了审美意识(意)与审美对象(境)的同一与和谐,实现了意象营构的思维创造和对生活具象的思维超越。同时,赋予了作品较丰富的象征意蕴,开拓了读者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实现了一种深层次的“人的解放”——审美感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3.
语文阅读的审美对象主要是文学,作家创造性地理解人的内心世界,并用瑰丽的笔调来描绘这一复杂的内容,这就决定了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复杂性、多角度性。审美对象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审美教育的特点:审美教育具有复杂性、多角度性,其思维方式极具模糊性。"模糊思维"是一种运用模糊概念进行思维活动的思维方式。在语文课堂中,"模糊思维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提高对作品的欣赏能力,且变课堂教学单纯的认知过程为认知与情意有机交融的艺术过程,从而推进语文教学向培养和发展学生情知的审美教育境界升华。  相似文献   

4.
语文审美式教学过程是构建“形——神——写——说”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也就是学生接受“理解——语言——表达”的过程。语文审美式教学基本流程的三环节是:心灵激发,潜入文本;心灵远游,深入感悟;心灵释放,自由表达。  相似文献   

5.
审美思维是文学阅读的一种理解方式,通过阅读者对作者作品的审美欣赏活动,逐步从审美感性认识走向审美理性认识。在观照和体验中,审美思维表现自身的情感属性;在期待和融合中,审美思维呈现独特的理解艺术;在自在和自为中,审美思维实现鲜明的读者响应。  相似文献   

6.
理解文本意图离不开概括思维和铺展思维。文本意图的概括沿着“语段——段落——章节——文篇——书本”的线路,由小到大地走向文本意图。而文本意图的具体体现则依靠作者运用由整体到局部的铺展思维加以实现,因此读者还需要顺着作者铺展思维的方向,沿着“书本——文篇——章节——段落——语段”的线路,去理解具体语段中的文本意图。阅读理解文本意图的过程,就是反反复复运用概括思维与铺展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现代思维规律、合理思维结构以及科学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和思维技术的应用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关键。审美思维是实践主体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对象所作出的能动  相似文献   

8.
《庄子》中开拓了一系列富于审美意蕴的存在空间,以探讨“人”境为核心,拓展出对“道”境、“天”境的审美构想。三重空间构成一个内在联系的系统,成为庄子美学中极重要的一方审美之域。对此空间系统的美学阐释是理解庄子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雏度。  相似文献   

9.
时凤玲 《保定师专学报》2005,18(3):32-33,77
中唐诗僧皎然的诗境理论诞生于他的辩证思维之中;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具有直观性、整体性、和谐性等特征。皎然运用这种辩证思维论述了诗境的产生与特征,发前人之未发,给形成中的意境理论注入了独特的内涵,促进了意境理论的诞生。从皎然诗境说的“取境”——直观把握中的心物融合、“但见性情,不睹文字”——整体观照中的无限超越、“诗家中道”——和谐辩证中的审美追求三个方面分析了它的辩证内涵。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审美心理的建构过程。它要求译者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要素出发,建构审美心理结构,在这建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视觉思维的唯一媒介——视觉意象。从视觉思维的角度出发,研究译者审美心理的视觉意象,旨在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原作的意义,传达原作风格,再现原作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基本观点,并把对道的体认与人生联系起来,提出了“游心于物之初”的命题,并把“朝彻”、“见独”、“心斋”、“坐忘”等作为体道功夫。通过直觉思维的方式,在体道的过程中又显示了其思想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相似文献   

12.
“自主学习、自主审美、创造思维”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音乐教学的内在价值。多媒体教学通过创境激趣,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审美能力;通过设境激情,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美学,不可以离开美感而谈美;美感,也不可能离开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以及审美场而产生和生存;美感产生于一个过程——审美。换一句话说,美——美感——审美是一个有机生成的过程,而决非一个多元素的复合体。 在这里,我们必须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审美作为一个过程而存在;二是作为审美过程的重要一环——审美场,对于审美的功能值与意义。其中审美场是个“新生事物”,也是本文着重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时空被纳入审美意识结构,它同生活审美或社会审美融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审美境界——意境。时空与中国古代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时空的承载,古诗也就无从论“境”与“界”,也就没有意境可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审美思维在其它思维中的渗透,论述了审美思维在创造性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审美思维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思维定势在审美心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使主体的审美知觉产生一定的指向性和规定性。思维定势形成的“定势效应”,使人类审美活动具有直捷性特征,并可增强审美的理解性,突出审美的主体性。审美思维定势的研究,可以使一些审美现象得到恰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高尚审美趣味,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鉴赏能力,实质上是一种审美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审美思维,就是审美主体在艺术形象审美意向的引发下,由直觉思维向情感思维,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滑动的过程。语文教学中的阅读鉴赏,正是培养学生这种由直感到情感,由具象到抽象的审美思维能力。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对语文文本的鉴赏,首  相似文献   

18.
一、研究的目的 审美思维是实践主体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对象所作出的能动反映,它是审美主体通过感觉、知觉、想象、情感、理解等形式而达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认识和情感的统一、愉悦性和功利性统一的特殊思考过程。它能促使人将道德感和审美感相统一,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培养和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审美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深入分析了审美教育中审美思维的内涵和形成,它从美育心理学和思维学等学科角度提出培养学生审美直觉思维、审美意象思维和审美灵感思维的教育特点及重要性,它评价了审美教育对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科内容与艺术化形式出现在同一信息载体上,这对学生接受知识、认识事物本质将会带来一定影响,从审美思维规律的角度探讨现代教学软件中的审美思维现象,按照辩证思维规律进一步探讨,表明审美思维过程对学生辩证思维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