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市"高中创意写作课程基地"在规划写作教学时,希望中学生的作文表达是有感而发,是有表达目的的真实写作,这种真实的基地式写作是有别于应试性写作的。当下中学语文课堂上开展的写作教学,每每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考试化色彩,中高考作文训练不应成为中学写作教学的常态。真实的写作离学生还很远,创意写作是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谈耶鲁的公共写作课而强调“阅读”与“写作”,通过具体介绍耶鲁各门写作公共课的内容和教法,强调:第一,好的写作要建立在大量的阅读之上,大量阅读是可以创造写作奇迹的。第二,写作是可以通过教学及其操练提高的,好的创意写作训练是可以培养出好作家、好诗人和好创意人才的。第三,诗意的想象力的培养,是创意写作训练的核心内容。文中对耶鲁公共写作课课程所作的具体详细的介绍,对于如何提高中国大学语文与写作教学水平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范晓燕 《学语文》2013,(5):55-56
时下.高中作文教学的课堂呈现形式多种多样,点评课、赏析课、专题课,各有各的特点。其实,作文课的最本真形式就应该是写.作文课堂就应该是写的课堂。把作文课上成写作课不容易,因为写作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由学生的写作实践构成的纯生成的课堂。但是作文课又必须是写作课,因为学生写作的能力只能通过写作实践来提升。这是矛盾又是挑战。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要艺术地处理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有效的写作课堂应该是“生成因预设而精彩。预设因生成而丰富”。笔者曾执教一节写作课,教学内容为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记叙文单元训练——《写人要凸显个性》。  相似文献   

4.
写作过程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从积累学习、内化吸收到创意表达的一个渐进过程,然而中学作文教学的低效现状不免引起我们的疑虑:作文可以通过短期模板套路训练达到“目标”,考场作文可以通过某些技巧训练轻松取胜。作文教学如此“有章可循”源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急功近利,本文通过陆九渊“自立自得”的教学思想对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启示,从彰显学生主体、回归生活情景、反思批判阅读三方面对语文写作教学改革作理论上的探析。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两个紧密相 联的教学环节,必须同步进行。“读”是吸收,“写”是表达。阅读的思维是吸收型,是信息的输入、加工、接受、贮存;写作的思维是发放型,是信息的酝酿、产生、输出、检验。两者指向相反。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读和写就其主体思维活动而言,都要进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因此,我们要纠正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割裂开来的做法,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同步进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渗透作文教学,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作文训练,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的被动局面。 一、在单元整体预习课中明确作文任务 所谓单元预习课,就是在一个单元课文未上以前,根据单元教学设计的要求明确单元教学和训练任务,并突出写作训练,可在一、二个课时内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步骤如下:(1)让学生熟读“单元提示”和“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6.
王永辉 《考试周刊》2010,(33):65-65
中学生作文教学现状令人堪忧,教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写作。借助学生阅读文本的适当时机,让学生结合阅读进行课堂小练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它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既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又可激发学生的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7.
“大学写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也是新闻学、小学语文教育等专业的必修课。由于“写作学”并未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独立的学科,承担该课程的教师通常毕业于新闻学、文艺学或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专业,由此导致非科班出身的教师在上专业性很强的“写作课”时,容易出现重理论讲授、轻技能训练等问题。其实,“大学写作”课本质上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实践课,既需要创新性思维贯穿课堂,也需要实训练习穿插课堂,实践性和创意性应是其教学改革的范式方向。  相似文献   

8.
黄冬梅 《黑河教育》2013,(11):36-3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遵循课标的这些要求,我在作文教学中采用让学生乐意写、自由写到学会写的“三部曲”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兰 《江苏教育》2022,(67):70-71
<正>“随文练笔”是指挖掘和利用语文教材内容或写作方法,开展写作训练,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手段。随文练笔一般伴随着文本阅读进行,与学生课堂学习的感受贴得很近,能够引导学生将课上阅读和掌握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写作中,遵循了从模仿到发展,最后有所创造的写作规律。课堂的阅读和学习是为了吸收,写作是为了表达,随文练笔是阅读和写作的中介,是吸收和表达的桥梁。因此,随文练笔不论对阅读还是对写作都很重要。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高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复习课为主,而其中的文本阅读复习课占很大比重,教师在课堂上要花很多时间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以及论述类文本。当然,现在教师也越来越重视作文教学,因为作文被视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人出言,“得作文者未必得高考天下,但失作文者必失高考天下。”可见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还是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虽然教师也花了不少时间,但写作训练的成效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在写作教学中,写作、阅读、生活和学生之间是有一定隔阂的,写出来的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碎片化的性质,教师可以采用大单元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将写作放置于单元整体之中,来挖掘写作与生活、学习之间的多重联系,实现读、写、思三者的有机结合,来引导学生进行“碎片化写作”。文章将从“碎片化写作”与大单元写作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如何在大单元教学理念下充分利用单元阅读进行“碎片化写作”展开研究,让写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是作文教学的目标。中职语文写作教学可以从感受美文、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开始,强调口头作文训练和课堂书面作文训练,并突出情感在文章中的运用,个性写作,从而塑造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课标要求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让学生言之有物,挥洒自如,就要在作文命题上狠下功夫,就要放开学生的作文思路。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于作文的命题我极少搞"一刀  相似文献   

14.
以阅读文本为范例,引领学生关注文章体裁,解密文本构思,渗透精妙写法,训练写作技能,培养写作问题。以读学写,厚积薄发,真正实现“作文”和“阅读”的完美融合,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学会写作,在写作表达中体会快乐。  相似文献   

15.
一、困惑: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脱节 阅读与写作从教育方面讲应该是个共同体,但纵观现在的课堂,我们会发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严重脱节:一个单元的阅读之后会安排一个习作训练,而习作的安排好像与之前的阅读并无联系,导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认为阅读教学就是阅读。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围绕文章内容指导阅读较多(如谁、怎么样),品味作者怎么写,什么地方写得好,这样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脱节。作文课上的这些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何娟 《教师》2015,(16)
西方“创意写作”的本义在于培养作家,但其写作的本质、功能、目的等方面均适用于中学作文教学。针对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可从三方面引入借鉴西方“创意写作”思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①更新作文教学理念,作文可学亦可教;②激励为主,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写自己知道的;③促成学生在团体合作下的自我训练。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现有的文本资源,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为学生自主写作开辟广阔天地,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王长书 《学语文》2007,(2):52-52,45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性质与地位的表述。课标多处强调了写作中“有创意的表达”,这是课标与时俱进的表现,但是“有创意的表达”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需要学生阅读的厚积和教师得法的指导,尤其是农村初级中学的作文教学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有创意,要让学生有个性的表达,这与教学实践中创作性文体的“不可教性”相矛盾;强调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一方面与学生成长发展期的心理特点相冲突,另一方面也淡化了作文“可教性”技能的训练和指导.这是对“写作”概念的模糊理解、对写作教学职能本分认识不足以及忽视学生特殊时期心理特点所导致.走出“个性创作”与“真情实感”的藩篱,认清作文课程与教学本分所在,调整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某些笼统说法,开发充实作文教学内容,是解决矛盾走出困境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蒙学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识字训练、写字训练、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语文作文教学可借鉴蒙学写作训练中“词”“意”并重、先放后收、多批少改、示范模仿、反复训练等诸多写作训练的经验,开展作文教改实验,并注重读写结合以及开展丰富的综合说写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