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案例一】(人教版第七册《题西林壁》)师:请大家读读这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学生自读,试说5分钟,然后交流。)生1:写的是诗人看到的庐山,横看,竖看,远看,近看,都不一样。生2:写了诗人看到的庐山不同的风景。……师:你能背诵这首诗吗?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准备一下!(学生自己练习背诵)师:谁来背一背?(没有学生举手,有几个学生欲言又止。)师:请大家看老师做动作,一起来说是哪句诗。(教师往前伸出手,做绵延不断状;再侧过身来,两手做一座山峰状。学生马上接出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教师  相似文献   

2.
一、点词读句 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学习一首古诗。看黑板,诗的题目是—— 生:《牧童》。 师:上课之前.同学们有没有渎一读这首诗啊?  相似文献   

3.
师: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三首诗,请同学谈谈初读这三首诗的感受。 生:三首诗都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生:每首诗的三四联都让人觉得非常悲凉。 师:三四联其实写的都是景物,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悲凉呢?这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写景抒情。大家思考一下:这三首诗到底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板书。要求用一个字填空)  相似文献   

4.
金娜 《学语文》2008,(2):13-14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节日的风俗更多。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请同学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个节日?  相似文献   

5.
潘建武 《学语文》2010,(5):20-20
第一步:找切入点 一看标题。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是李白听说王昌龄被贬谪道龙标时在远方写给朋友的诗。  相似文献   

6.
<正>一、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古代诗歌四首》的《观沧海》。这是我们在初中学习的第一首古诗,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有所收获。师:关于这首诗,同学们在预习作业中提出了一些疑问。老师将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发现大家集中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二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围绕问题展开学习,以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写这首诗的郑燮,就是有名的郑板桥。这是他在一幅国画上题写的。从诗的意思看,准是一根竹子生长在岩石的裂缝里。不管风有多大,都没法吹倒它。  相似文献   

8.
刘艳平 《成才之路》2010,(17):54-54
诗歌鉴赏题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做好题的基础是读懂诗歌。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读懂诗歌的切入角度。先看下面一首诗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完此诗后,你认为这首诗是写什么的?给人的感觉是写水塘清澈如镜,是因为有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9.
茶诗:唐代中叶,诗人元稹曾写过一首咏茶宝塔诗,堪称独具一格,这首诗的名字叫《一字至七字诗茶》:  相似文献   

10.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读] 杜甫喜欢写雨.各种季节的雨,他都写过不少.这首《春夜喜雨》,应是他写雨的诗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但流传广泛并不代表它易懂.为什么这么讲呢?你看这首诗里的句子,有哪句难懂吗?你一句句读下来,无一句难懂,每句的意思你都懂.可是,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这首诗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意见和建议     
<正>《素质教育博览》编辑部的哥哥姐姐们:大家好!这是我第一次给《素质教育博览》写信。你们知道吗,我以前很不喜欢读书,但自从看了这本杂志,我开始对读书感兴趣了。我最喜欢“娱乐新干线”里奶瓶猪的故事和“二黑学法”,每期都是最先看。它们对我来说可是非看不可的!慢慢的,我对写作也开始感兴趣了。以前,老师一布置写作文,我就头疼;现在不同了,即使老师没有布置,我也会自己动笔去写。这要归功于你们的刊物噢!我有一首诗要献给你们,写得不好,请你们不要介意:  相似文献   

12.
王丰 《江西教育》2009,(6):32-33
【片段回放】 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自学了生字新词。老师写了一首诗,大家自由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红霞闪现范围广,重荷在身海面跃。走进云堆水天接,金光镶边重围破。 师:这首诗中有一个多音字,组成了两个不同的词。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首描写春末夏初美好时光的田园诗,王维不愧为田园诗的大家,这首诗以清朗亮丽的文字,写情写景,写物写人,把初夏时光的渭川田家描写得有声有色,好个其情也依依,其乐也融融的渭川田家啊!  相似文献   

14.
小秃子     
下课后,教室里闹哄哄的。忽然刘小明拿着一张纸走上讲台.对大家说:“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安静一下,鄙人才疏学浅,花了两节课的时间,写了一首诗。大家要不要听一下?”一些喜欢起哄的同学欢呼着说:“要!”刘小明先“哼哈”了两声,然后拿腔拿调地读起了他写的诗:  相似文献   

15.
一、点词读句 帅:这节课老帅带大家学习一首古诗.看黑板,诗的题目是-- 生:<牧童>. 师:上课之前,同学们有没有渎一读这首诗啊? 生:读了. 师:我知道,学这首诗,对你们来说不算困难.因为这首诗没有一个生字,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那是非常简单的事.今天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大家做到熟读--(生:熟读成诵).现在老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练习朗读.开始! (生自由朗读)  相似文献   

16.
课堂回放《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教学实录一、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师:今天的教学特殊一些,在未解读课文之前先来读一首哲理诗.也许这样做有喧宾夺主之嫌,但分析这首诗和解读这篇课文是相辅相成、互释互训的.这首诗名为《言词》,作者是史蒂凡·格奥尔格.请大家看大屏幕,并朗读诗歌.  相似文献   

17.
课堂回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一、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师:今天的教学特殊一些,在未解读课文之前先来读一首哲理诗。也许这样做有喧宾夺主之嫌,但分析这首诗和解读这篇课文是相辅相成、互释互训的。这首诗名为《言词》,作者是史蒂凡·格奥尔格。请大家看大屏幕,并朗读诗歌。  相似文献   

18.
友人说,他不久前写了一首八句的古风诗,有人看后不以为然,批评说这是什么诗呀?说是律诗,不合律诗要求;说是古风,有的句子却又入律,并说,古风诗不能有律句。友人问我,此说法对  相似文献   

19.
师(出示小黑板.内容: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草》.先请大家默读两遍,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让学生默读、查字典、思考五分钟.) 生:这首诗主要是写“草”的生长情况. 生:这首诗写的是“草”,诗中有几个词我不太理解,如“离离”“枯荣”等. 师:好,这诗的标题《草》,即是诗反映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共同学习第一句.“离离原上草”,这句中的“原”是什么含义?现在,先请大家用“原”字组词. 生:“原”字可以组成:原来、原因、草原. 师:对照第一句的意思,这个原字应取哪一个词才恰当? 生:应取“草原”一词.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郭沫若的《炉中煤》一诗以倾吐炽热真挚的眷念祖国的情绪而著称.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年十二月间.作者从五四运动发生前后几年直到写这首诗的时候,一直旅居在日本博多湾上.作为一位敏感的哲人和政治上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郭沫若当时强烈地感受到新时代脉搏的跳动,正确地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