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以统计图表、图示、票据、传单、广告、证书等形式呈现的阅读材料,它区别于由句子组成的段落、篇章等连续性文本。2011年版课标要求小学第三学段学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的名称虽然来自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评估学生阅读表现时对文本的分类,但是类似的试题在国内试卷中早已出现。就近几年开封市的非连续性文本命题来看,试题关注学生的身心、学习和生活,内容来自品德与社会、数学、自然、语文等学科,以及社会热点,突出了本学科的语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2.
归类分析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指出2016年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呈现形式主要包括简单图示型、材料组合型、“材料组合+试题链接组合”型、“主阅读材料+链接组合”型、图片组合型、“选文材料+试题链接”型、“议题+比较阅读”型、文章节选组合型八种类型,引导一线教师真正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避免把连续性文本的组合当作非连续性文本来处理.  相似文献   

3.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连续性文本主要是以句子和段落等组成的信息载体,而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是以表格、清单、凭证、广告、地图、说明书、时刻表、指示牌、报道、平面微博、微信等信息碎片形式呈现出来的。随着时代的飞跃发展、信息体量的迅速扩大,非连续性文本由于它直观、形象、简明、醒目、强概括力、易比较、与生活关联度强等特征,已日益进入人们的生活、工作视野,逐渐成为人们时时处处面对和喜爱阅读的文本。也正因为如此,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考试已将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评估作为考察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因素直接催生了语文学习内容的扩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这样一个目标:“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确定了地位、明析了目标。如何体现小学阶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的价值,充分彰显其阅读选择的应然追求呢?笔者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正>非连续性文本也称间断性文本,一般围绕某一主题,以图片、表格、目录、说明书、凭证单据等碎片状形式呈现,从多个角度直观地传达这一主题的相关信息,具有表述简洁、概括性强、信息量大、目的性明确等特点,实用性很强。当今社会中的大量信息都以碎片化状态出现,有效地整合这些内容,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已经成为必备能力之一。教材从五年级开始编入了非连续性文本的课文,2022年版课标在第三学段的学业质量描述中明确提出了“能概括说明性文字的主要内容或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5.
非连续性文本被广泛运用于生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却较不佳。综合性学习无论是内容和形式,还是活动参与的过程,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要求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的平台,依托综合性学习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创编非连续性文本,提升学生整合信息能力;分享非连续性文本,提高学生评价反思能力。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既增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又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自2017年起,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由考查人物传记转为考查新闻、报告、学术论文等文体,所使用的文本组合形式是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是以间断性内容信息符号所组成的一组综合性阅读文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实质是信息阅读,其选文打破了单一文本的线性结构,缺少连贯性,增加了文本的复杂度。此外,从2017、2018年两套全国卷Ⅰ的实用类文本试题的命制来看,高考不仅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更侧重考查学生碎片化的阅读能力,即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比较信息、加工信息、推断信息等能力。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选用、考题特点,及部分考生  相似文献   

7.
吴蓓 《考试周刊》2022,(9):29-33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信息获取的方式同样发生了巨变.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能够为学生现在乃至未来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作为综合反映学生学业水平的测试,中考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带来一定的指导作用.基于此,文章将以浙江省语文中考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为例,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对小学生来说,由于非连续性文本呈现信息的方式多样,信息“碎片化”,读起来比连续性文本要难,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提高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方芳 《小学语文》2013,(10):43-4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到:“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是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测试中的重要文本类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说明书、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有哪些特点?怎样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这是我们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玉 《江苏教育》2023,(18):85-8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与连续性文本不同,非连续性文本的表达更加简洁明了,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的同时,也学会生活。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非连续性文本类型进行挖掘、梳理,还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进行阅读教学,为学生传授一些学法,培养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的另一扇门。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阅读连续性文本时提取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好,而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提取信息的能力却不理想。究其根由,主要在于教学内容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教师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意识空白,未将非连续性文本纳入教学内容范畴,或者对非连续性文本关注甚少,导致非连续性文本几乎成了教学盲区;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并未涉及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单元或知识点,可用素材并不多(严格意义来讲,没有出现过一篇真正的非连续性文本)。我认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一定要基于教材现成的、大量的非连续性文本。作为教师,更应有意识地结合当下的小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13.
非连续性文本是指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可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非连续性文本”,所以我们要开动脑筋,拓宽思路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素材。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是训练学生通过对图文、表格类资料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归纳等,“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我们在教材中善于挖掘,也有不少潜在的资源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版课标明确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一线教师既然意识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重要性,便开始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的提出要自主开发教材引进非连续性文本,有的提出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综合性学习,还有的认为可以通过相关试题、练习的设计提高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这些做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要思考,在现有的教材条件下,把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完全割裂开  相似文献   

15.
“非连续性文本”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课标在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其目的是要让学生既要学会“读文”,也要学会“读图”、“读表”;既要学会读单一的材料,也要学会读综合的材料。
  而从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我国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明显不足。据PISA2009评估结果显示,上海学生的阅读成绩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首位,其中“连续性文本”平均分为564分,比第二名韩国高26分,而“非连续性文本”平均得分为539分,比韩国低3分;上海学生“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成绩差异为25分,是参与评估的国家和地区中最大的。另有媒体报道,2009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卷中一道带有图表的阅读题,全省64.4万考生中有13万考生在这一道题上得了零分。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非连续性文本是英语阅读中重要的语篇类型。本文以江苏省苏州市2022年学业质量监测小学英语测试卷中的两道试题为例,阐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的特点,并在分析学生作答情况的基础上得出如下启示:小学英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及命题应基于生活实际,体现自主实践;依托多样素材,激发自主思考;坚持学科育人,促进自主成长。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第5点中增加了一句话:“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我们非但要教非连续性文本,还要在考查中得以落实,以检测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考点解说】对信息进行筛选并概括,是考生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的阅读能力。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整体感知,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个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多则材料进行信息筛选、提炼、分析、概括,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典例探究】例1 (2021·江苏扬州)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非连续性文本虽不具有完整的故事性,但它能够简洁、系统地呈现文本的关键信息,其阅读具有短、简、快的特点。对于初次接触此类型文本的五年级学生,教学策略有:关注全貌,概括文本内容;整合批注,筛选有效信息;搜集资料,设计个性介绍。如此,细化阅读,深入阅读,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实现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突围。  相似文献   

20.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新增的内容。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新课标为什么耍增加这样一个内容?对大多数教师而言,“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名词。它向广大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话题。新课标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一线教师又该如何指导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呢?本文就以上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