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2014-2020年省(市、区)面板数据,从数字经济发展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数字经济融合应用三个维度选取了16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全国31个省(市、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其区域差异及时空演变特征。得出:我国数字经济整体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呈现东高、中西低的分布格局。东部大部分省份无变化,部分省份排名下降。中部省份逐年上升,排名变化较小,西部部分省份排名下降。针对分析结果,从优化布局、技术创新、区域差异化以及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口问题已成为当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热点。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研究东北三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特征。研究结果如下。东北三省36市(地区、自治州)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分为低水平协调耦合型、拮抗型、磨合型和高水平协调耦合型4种类型,以拮抗型为主,其次为磨合型。在时间序列上,2004-2013年东北三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2004-2009年),耦合度呈现波动上升;在第二阶段(2010-2013年),耦合度急速下降。根据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特征,东北三省应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吸引培养留住优秀人才,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保障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相似文献   

3.
近年随着安徽经济的加速崛起,人口与经济的分布不一致性在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差异也在不断扩大。全省经济发展大体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中部凸起的空间格局。与经济格局相反,人口分布北多南少,经济发展滞后的皖北地区是全省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改善安徽省人口分布的战略目标就是促使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分布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人口分布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安徽省人口与经济、城市、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河北省经济的推动作用,构建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对数字经济内部数字发展载体、数字产业基础、数字发展环境三个维度发展水平测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2—2020年河北省各地区数字经济内部各维度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对其时空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应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河北省各地区数字经济三个维度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和三个维度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各地区数字发展载体、数字产业基础和数字发展环境存在不均衡特征,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数字经济内部三个维度耦合度处于良性耦合时期,但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数字经济内部失调类型中数字发展载体滞后型、数字产业基础滞后型以及数字发展环境滞后型分别占比36.37%、9.1%、63.63%;未来河北省数字经济耦合协调水平稳步增长,各地区正逐步向初级协调和良好协调发展。据此测度分析,从耦合协调角度提出做大做强河北省数字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中国沿海港口经济发展过程,运用动态熵权TOPSIS法和GIS研究2000—2018年港口经济发展的演变特征,并采用Jenks自然断裂法进行空间层次划分。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各港口经济发展差异显著,近年来环渤海港口发展减缓,东南和西南沿海港口发展良好,呈南强北弱特征;港口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整体分散、局部连片集中的分布格局,港口群内核心港口发展放缓,边缘港口发展势头强劲。根据港口经济发展综合值和指标体系各子系统对港口发展的贡献度值,将港口划分为5个层次和5种类型;将两种划分方式加以组合来识别各港口所属的层级地位和最优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质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依据城镇化的丰富内涵,从人口、经济、社会和地域景观4个方面构建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联合国、象限图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析2004和2014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反映城镇化水平的较大部分信息;社会城镇化和地域景观城镇化反映的信息较小,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有限。2)综合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行政等级性差异和空间集聚性差异的双重特征。3)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质”和“量”关系可划分为城镇化严重超前型、中度超前型、轻微超前型、基本协调型、轻微滞后型、中度滞后型和严重滞后型7种类型。4)城镇化的动力因子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消费品零售总额、存款余额、财政支出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是主导驱动力,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拉动力这两大主体因素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有所减弱,金融力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有所增强,外资辅助力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变异系数、多元回归、地理探测器研究方法,分析2000-2015年新疆县域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新疆县域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年均增加0.89个百分点,其中40.96%的县(市)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幅度介于0~0.5%之间;2)新疆县域城镇化空间分异有较大变化,从2000年以初期城镇化为主的面状分布转向2015年以初期、中期城镇化为主的集中-交错分布;3)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结构、公共服务水平、地理区位等对新疆县域城镇化空间分异存在较显著的影响。市场经济发展与就业结构的转变是驱动新疆县域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因子,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的政策措施对城镇化发展的驱动作用有所减弱,目前城镇化发展主要受到就业能力、收入水平、人口集聚和公共基础服务等多因子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伴随快速城市化的乡村聚落的衰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了缓解这种现状,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那么,在乡村振兴中如何看待村庄的衰减?如何合理布局村庄和促进乡村振兴呢?日本作为一个城市化高度发达的国家,经历了乡村衰落和町村合并,该历程可能对中国有所启示。分析日本过去近100年不同等级町(镇)村数量变化、人口数量变化、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以及町村聚落变化的影响因素;然后从4个方面探讨日本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1)町村规模越大,在时序上衰落(数量减少)越滞后,但2000年以后(城市化后期阶段)不同规模等级的町村都在减少;2)1980-2015年町村数量减少率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其中,减少率最高的区域为濑户内海两侧地区,均高于80%;3)1980-2015年町村人口增长的主要区域分布在都市地区(东京都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大阪都市圈),且离都市圈越近人口增长率越高;4)城市化快速发展、町村合并及选择性的乡村振兴是导致町村变化的3大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山地城镇教育设施网络结构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多时段教育设施协作网络模型,计算其强度分布、网络密度、节点强度、网络腹地等指标,反映网络整体性、层级性、核心设施职能结构。结果表明:1)网络整体空间格局由“一核多翼”向“多核多翼”演变;2)不同层级教育设施呈现出“整体破碎-局部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3)核心设施职能分为“结对帮扶型”和“集团核心型”,“结对帮扶型”设施网络腹地受空间距离制约较小,而“集团核心型”设施网络腹地受空间距离制约显著。基于此,结合区位、政策、设施功能等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提炼设施空间格局演变模式,并对规划取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世界男子篮球竞技格局的演变及发展趋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历届世界最高水平男子篮球比赛(即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世界篮球锦标赛男子比赛)前三名成绩的分析,把世界男子竞技篮球格局的演变划分为四个时期,并讨论各个发展时期的特点,进一步阐述世界男子篮球竞技格局演变的原因,并预测当前世界男子篮球竞技格局演变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理清城乡经济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包含4个维度共27个基础指标的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两步主成分分析对中国西部省份的城乡经济一体化指数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西部整体城乡经济一体化指数呈稳步上升态势,四个维度指数的增长趋势存在显著差异;西部省份城乡经济一体化指数不断攀升,省际差异明显且呈现“橄榄型”分布;在全国比较中,西部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低于东部、中部和东北,且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从变动趋势看,西部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升速度略高于东北,与中部和东北的差距不断缩小,与东部的差距不断扩大并形成“两级分化”的态势。根据上述结论,从分类制定政策、城乡产业结构、城乡经济发展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西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提升。从社会融资规模、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金融市场发展等方面分析西南地区金融发展态势,并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三个维度构建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07—2015年西南六省区市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由金融规模相对重要向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相对重要变化,金融发展开始从重视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注重效率提升的集约式发展模式转变;西南地区区域内金融发展不均衡、差异明显,金融发展水平受制于经济基础条件。应建立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注重金融效率的提高,加强区域金融发展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3.
收集2013—2017年我国31个省份体育彩票销售额的面板数据和2017年各省份社会发展指标的相关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31个省份体育彩票销售额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育彩票销售额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且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经分析,发现31个省份体育彩票销售额不均衡,东部沿海省份的销售额高于西部省份,提出应重点关注西部地区的体育彩票事业发展。31个省份体育彩票销售呈现出以次冷区域为主,个别热点区域和次热区域相结合的特点,说明我国体育彩票销售的区域性寡占市场特征较明显,提出应加强省份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各区域联动均衡发展。在影响因素方面,人均GDP、体育场地面积对体育彩票销售额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人均GDP对南方的影响大于北方,体育场地面积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大于西南地区,提出应进一步加大对体育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以促进我国体育彩票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东北三省高等学校培养的各类高级人才对于当地经济发展曾作出很大的贡献,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东北区域经济的增速却明显减缓。针对这一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的突出矛盾,笔者从其关系入手,深刻剖析症结,提出高等教育改革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南民族地区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口问题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但是,其相互约制关系仍然制约着该地区教育的发展和人口问题的解决。关注并解决该地区的人口数量、素质、构成等问题,厘清该地区教育与其人口的相互约制的关系,寻求合适的调适路径改善人口问题与教育发展的相互约制关系,推进该地区人口与教育的良性发展是解决西南民族地区人口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又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生源逐年减少,竞争日益加剧;教育大发展,质量相对滞后;高校负担重,影响建设步伐;研究生培养批量,学术能力堪忧。政府理应负起管理高等教育的责任。对策和建议主要有:帮助高校减负;博士生培养少而精;下大气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师待遇。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影响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必须将生态文明嵌入人类发展指数(HDI),以加强其解释力和说服力。基于UNDP2010年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的新方法,构建"生态人类发展指数",可以更为准确地分析地区间的人类发展不平衡。通过对"混合人类发展指数"和"生态人类发展指数"的计算可知,中国区域间人类发展差距明显,且生态文明程度往往和经济发展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的结果则表明,在考虑生态文明维度后,中国省区间人类发展水平的分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应提高人类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经济发展与健康、教育、生态等方面发展的同步性,全方位地提升人类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在各个维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城市社会体育人口阶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河南省城市各阶层社会体育人口的性别特征、体育消费特征、参加体育运动的项目特征、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进行了认真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社会体育人口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经济发达省份;男女人口性别比高于中国现阶段总人口性别比;各阶层社会体育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第十阶层和第二阶层;各阶层的社会体育人口的性别比与其职业特点密不可分;体育消费、参加运动的项目、时间空间特点除了与其职业有关外,还受其经济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新工业生产力的发展模式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依托教育构筑人力资源多元化、满足新型工业化对劳动力素质和结构调整要求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式分权的背景下,出于缓解自身财政压力和政治晋升等动因,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电力需求。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1999—2010年30个省区的动态面板系统进行估计分析,结果与理论预期相吻合:财政分权、电力需求、市场化都能促进经济增长,各省区的经济增长、第二产业比重、市场化程度、城市化水平显著地影响了电力需求,财政分权、人口、电力耗能指数与电力需求正相关,价格与电力需求负相关;而在不同省区,同一影响因素对电力需求的作用力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