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语文教育的使命。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要素。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视角,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建构、文本思辨、文本鉴赏、文本感悟,进而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儿童主体,回归语文本体,回归学习本质。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人”离不开儿童哲学教育。针对小学生缺乏主体意识与主体素养,教学体系缺乏儿童哲学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儿童哲学思想,小学生主体地位才有保障,语文学习过程中语言思维角度才能形成,思辨学习、深度学习、创新学习才能落地。儿童哲学视域下的语言思维角度训练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依据文本特点,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到多元化识字,把复杂的汉字简单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自主识字,扎实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力、思辨力、语言运用准确力、情感力和语言文字运用和迁移能力,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让语文和思维共生共长,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悄然生长。  相似文献   

4.
正思辨能力是思考与辨析的能力。阅读时,学生只有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利用自己的阅读经验、体验与文本互动,思考辨析,才能获得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与创新发现,才能形成个性化的阅读鉴赏能力。一、个性阅读中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新时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互动、问题探讨中提高语文素养。学生思辨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能力的增强;切实让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更需要提高他们会学的能力。因此,凸显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意识,培养学生学习中思辨和提问的能力,才能让自主学习达到良好的境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达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理论指出,读者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文本价值全面实现的必要条件。学生作为语文文本的阅读者,是实现教材文本价值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可以通过辨析字句,准确理解文本本意;通过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辐射思辨内容的广度;通过溯源求本的探索,培养儿童阅读的思辨逻辑;通过深度思考,创造阅读的思辨层级。以此促进学生阅读思辨能力的生长,实现文本阅读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习以历练语言能力为中心,要从语言、思维和思想三个不同的维度展开。而语言、思维和思想是语文深度学习的重要阶梯。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多维联结、促发思辨和实践迁移三种途径,引导学生依托文本进行语言意义建构、语文思维建构和人文思想建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对生命的引领价值,促进学生展开真实、完整而深刻的语文学习之旅。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提升语文思辨阅读的能力是当务之急。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主阵地——阅读课堂的作用,利用学生新旧认知矛盾,引发思维冲突;借助师生之间认知矛盾,消除思维冲突;抓住文本自身内部矛盾,激发思维冲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开展“思辨式”教学,鼓励学生边学习边思考,实现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思维兴奋点、聚焦文本关键点和拓展阅读训练点出发,深入解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挖掘适合思辨训练的角度和内容,开展思辨训练,以提高学生思辨性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体验是学生真实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和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思想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只有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发生,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正演戏要"进入角色",只有这样,艺术家们才能沉浸在剧中角色的情感世界里,才能演好戏。学习语文也一样,也要"进入角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沉浸在语文文本的角色当中,感受着文本的情感世界,才能学好语文。因此,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引导学生带着角色意识学语文,对语文教学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一、带着角色意识学语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角色扮演,分配给学生角色的任务,学生会对角色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一直是困扰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最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教学中的思辨主体. 让学生成为思辨主体,就是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真正使学生成为思辨主体,必须要教给学生思辨问题的方法,培养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一是要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活跃;二是要细致严密准确.我们知道,思维的过程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它通过分析、比较、分类、筛选、组合、转化、创造等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语文实践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活化、开拓语文实践活动,以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度和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感知文本魅力,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洪海燕 《江西教育》2022,(11):38-39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思维的训练不能脱离文本内容演化成"空中楼阁",而需要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平台,让学生在语言的应用中发展思辨能力.本文从理性思维、直观思维、思维意识、思辨品质、思辨素养五个方面出发,探究在语言的应用中培养学生多元思辨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当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凸显。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基于学生视角组织和展开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应该如此。只有基于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紧扣儿童的认知需求,才能有效带动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有方向,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6.
感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支撑点。感悟,可以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的内在情感;感悟,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张扬个性;感悟,更可以引领学生多元发展,使得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身的心灵感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意向。学生只有切实经历了感悟文本的心路历程,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语感,才能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学生的思辨,只有通过思辨学生的思维才能变得敏锐和缜密,学生的情感才能得到陶冶和升华,学生的心智才能变得扩展和充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自己积极而有效的引导作用,既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言,加强思维训练,也要以主体价值引领课堂思辨,否则的话,就会偏离文本本身的价值取向。一、以本体价值引领课堂思辨1、有疑之处起波澜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停留于所谓的已确定的答案,珍视学生看似无稽的疑问,点燃起课堂上冲突的火花,才能激发起学生主体间思维的撞击,从而带动学生结合文本,反复品味揣摩,深入地思…  相似文献   

18.
读书是学生个性化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带着审美乐趣与文本进行对话,学生真正的进入"读书的境界",才有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体验,才能更进一步理解文本,自觉延伸文本,发散思维,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而开设语文早读课更有效的实践这一点!早读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必不可少的补充与延续,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间,也是决定学生语文成绩好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感知与理解,需要以思维作为支撑;思维的运转和呈现,需要以语言为躯壳,这两者之间从来都不能割裂开来.教师要紧扣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可感的指向语文实践能力发展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切切实实的参与中,形成言语能力的生长,让语文学习落到实处.语文思维能力的生长需要教师设置具有思维性的问题,借助问题剥开学生思维的外衣,引领学生从文本的浅处深入文本的内核之中,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相对较长的思维链条,清晰地认识其中的因果链条,让思维认知更加富有层次性、多样性,不断趋向于完善.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语文学〉--j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因此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课堂充满趣味;让学生带着情感阅读;让学生带着思维阅读。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