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学生“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是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中首次出现“思维”一词。何谓“思维”?林崇德先生认为,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有目的的活动,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自始至终应将思维的训练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怎样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课堂中真正迸发,是每个小学语文老师都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否则学生学的无趣,思维永远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将黑板分为左右两部分,一部分学生用粉笔在左面画了一些矛,另一部分学生在右面画了各种盾) 师:同学们,黑板的左面是—— 生:矛. 师:右面是—— 生:盾. 师:现在,你们就是卖矛的和卖盾的,能够夸夸你们的矛和盾各有什么用处吗?注意是"夸",不是一般的介绍. 生:我的矛尖锐无比,能够戳穿任何东西,不买是要后悔的. 生:我的矛天下无双,谁见了都要乖乖让路.所以,要想打胜仗,赶快掏钱买吧. 生:别把牛皮吹破了吧.你看,我的盾就不怕你.所以,要想保命,抓紧时间买吧.  相似文献   

4.
(课前,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将黑板分为左右两部分,一部分学生用粉笔在左面画了一些矛,另一部分学生在右面画了各种盾)  相似文献   

5.
6.
<正>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或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寓言故事,对于涵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综合、概括、判断等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这些都是与学生的思维发展分不开的。对于低中年级学生来说,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寓言故事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以促进学生形成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7.
<正>寓言《自相矛盾》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思维的火花”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韩非子·难一》。课文讲述了一个既卖盾又卖矛的楚国人,在夸耀自己的盾和矛时,理由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在统编教材中,在此之前就编排了《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等展现古人思维能力的文言文。但从单元语文要素的表述看,明确提出“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尚属首次。因此,《自相矛盾》一文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8.
林蓉 《新教师》2021,(1):36-37
在当下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常常侧重于让学生多看、多读、多背、多写、多积累,而忽略了学生敢疑、敢问、善思、乐思等发展思维的核心能力训练.笔者立足课例,从小古文教学的角度,简要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把思维能力培养和思维品质训练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正>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提升思维的过程。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挖掘语言魅力,发展思维水平。本项目以《寒号鸟》为研究对象,以“喜鹊和寒号鸟为什么有不一样的结局”为驱动问题,将其分解为“了解绘本、挖掘节点、对比语言、朗诵表演”四个任务,并最终完成“制作小绘本”的项目成果。在项目实施中,设计过程性评价表格。该项目以把握课标、降低难度和教师搭台、学生唱戏为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言的深度应用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2022年版课标把“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列为语文课程培养的四大核心素养。叶圣陶先生曾说:“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2022年版课标也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课标提出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突出了思辨性,课程内容直接指向思维本身,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指引学生在阅读与表达中学会复杂思考与理性推断。  相似文献   

11.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以散文《老王》的教学为例,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策略:创设情境,层层质疑,激活思维;抓住文眼,纲举目张,提升思维;找准细节,品味语言,深化思维;展开想象,补充细节,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2.
<正>一、知识支架,从迷惑走向清晰统编教材选编的文言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炼,在内容理解上,由于有部分古今异义词和地域的变迁等因素,使其相较于白话文更加生涩难懂。这些知识不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获得的,在教学时教师要搭建好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支架,让学生从迷惑不解走向清晰明了。如教学《自相矛盾》中的陈述性知识“楚人”和“鬻”。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的:楚人,大家一起来说是什么意思?(楚国人)是啊!两千多年前,我们中国的国土被分为了七个诸侯国,称为“战国七雄”,楚国就是其中之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现在的淮安在哪儿?瞧,我们还是楚国人呢!同学们刚刚在理解句子时,(出示“鬻”字)借助注释我们知道“鬻”有“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新高考改革和新课标出发,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阐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核心素养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教学情境是指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和生产场景,其可以为学生建立起学习的心理基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教学情境可以驱动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我们在《浮力》一节教学中,融入启发情境,驱动学生发现问题的思维;融入探究情境,驱动学生挖掘规律的思维;融入冲突情境,驱动学生辨析细节;融入反思情境,驱动学生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语文能力。读说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重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读说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读说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式,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形成最基础的语文思维,学习基础语文知识,为今后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口语交际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入手,分析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读说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提出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学问都是从"疑"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版课标明确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课堂作为课标落地生根的土壤,必然要体现其理念与要求。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置于首位,将其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发挥其引导和规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学为中心”教学理念包括“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两个方面,相较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更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利用巧妙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
<正>古代寓言大都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章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中便蕴含着“矛盾”观念,笔者从词语、典故以及文章中的言语等方面出发,对此种观念进行了分析。一、立足文章词语,解读写作思维在分析《自相矛盾》这篇课文时,教师要从文章中的词语出发,结合当前对“矛盾”的理解,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思维。通过了解这一古代寓言故事,我们了解到矛和盾是两种兵器,经常被用到战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