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出"尊重学生需要"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并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2.
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并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需要”日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只有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才能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需要"日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只有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才能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师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小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与尊重。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也需要尊重;学生需要爱,教师也需要爱。  相似文献   

6.
徐红梅 《生活教育》2014,(9):99-100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你的课程你做主"、"你的课堂你设计"、"你的成果你展示"这三个方面让"尊重"成功在学生心间绽放。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教师总是将"尊重数据、尊重事实"作为科学思想的核心目标加以强调,要求学生基于观察到的事实和数据做出客观的分析与解释。同时,教师也反复告诫学生想像不是事实,更不能通过涂改数据迎合结论的需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当发现数据  相似文献   

8.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并升华为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改革以及课程改革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依据。"尊重学生",即尊重学生的需要。不尊重学生需要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然而在实践中人们对学生的需要却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真正意义上学生的需要并不是要一味地迎合,而是要有一定选择的满足,即学生需  相似文献   

9.
捕捉课堂教学中学生灵光一闪的瞬间,给出合理、恰当的解析,既是教师的基本功底,又是对学生的最好尊重,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益.简洁,必有其合理的一面;"巧解",未必全是正确,直观的判定需要理性分析,更需要教师积极保护与支持.  相似文献   

10.
原新国 《教师》2011,(22):8+3-8
教师被冠以"辛勤的园丁",因此赋予这一职业以神圣的使命:修正学生成长中的瑕疵,解答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教育需要一个过程,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巧妙地运用教育手段,并非干预越多,教育效果越好;对学生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需要一种细致的观察和深情的期待;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学生运用合理的评价机制。可见,做好园丁也需要一些艺术,要正确处理好下面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开始谈起,探讨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个性"并不同于"任性",尊重学生也不是放任学生,让学生个性表达需要诸多技巧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教学要提高实效性,除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准备充足的实验仪器之外,还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作为教师,如果能够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被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就能形成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邗江中学王姝教师回答: 一、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要进行互动 有人认为教学活动的本意在于创造幸福感,是一个师生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是合理需要被尊重、激发和引导的过程。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乐趣、激情和活力,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我的成就动机和自我实现的价值目标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一则教学案例的剖析,本文就新条件下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多样性和异质性,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进行了思考。新时代条件下,为使教育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教师需要更加自觉地发现和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更加自觉地创设机会和情境使少数群体学生得到表达,更加自觉地审视自身身份和观念,增强开放包容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成功的教育应该以尊重、合理对待学生需要为前提,目前的教育实践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一系列弊病.在阐释了学生需要概念的内涵基础上,指出学生需要具有内容的丰富性、结构的未完成性和表达的困难性等特点,并探讨了教师在面对学生需要时应承担起学生需要发现者和学生合理需要构建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杨庆国 《文教资料》2007,(21):150-151
教学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权利,这是对学生人格的基本尊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精神。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关于学生需要的表达问题,存在着是由学生自己表达,还是由其代言人来表达的争论。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境,本文从课堂层面来论述学生需要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正尊重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思想。在素质教育观念逐步得到全社会认可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尊重是对教育规律深入理解与定位下的一种理性思考,是基于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上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深入解读。爱默森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由于年龄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教育者从遵循教育内在规律的角度出发,合理定位师生角色,理清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求知欲望、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不让每个学生落下,这一口号蕴含了以现行教育对每个孩子进行改造的合理性与普遍性。它要求学校与教师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和其他孩子相近或相当的教育结果,这是一种对标准化教学与评价的吁求。为了这一口号,学校教育变异为对数字结果的敏感与对自身的保护,学生们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需被操纵、强制与压迫的工具。"不让每个学生落下"并不等同于尊重与关心不同学生之不同需要。实际上,这一口号旨在消除不同学生之不同需要,迫使他们将赚取分数、学习文化课作为惟一真实的教育需要。为了孩子们更为丰富的生活和个性发展,"落下者"的意义需要重新被思寻。  相似文献   

19.
当前教育领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成了教学管理工作重点之一。引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探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策略,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等多层次需要切入,分析教师在工作中的各层次需求,旨在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保障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尊重学生的价值和需要是一个民族教育昌明的体现。对学生需要的曲解反映出根本的教学观及当前课程变革价值取向的分歧。本文有针对性地对现有的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考证和批驳,在此基础上区分了教育中的两种需要。并进而探讨了不同需要的存在合理性。以及对待课程改革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