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好语文课最难了,学生对语文课意见往往最多。原因之一是我们有些老师的语文课有课无效,甚至"不听倒好,听了更糊涂"。这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悲哀,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悲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能老是怨天尤人,更应敢于反问自己:我们的课有实效吗?  相似文献   

2.
身为一名奋战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习惯了在课堂上捧着一本语文书,徜徉在语文天地里。这本书,是我们课程的标记,但是也成了我们当下进行语文教学的桎梏。其实很多语文老师都认同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来教学语文",先进的理念许多人都会说,但是,真正落实到每一节的语文课上,"教课文"却是我们语文课堂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就要求只有我们语文课本身是"美"的,才能达到美育的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课中,处处为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教育,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生活,从而创造美的生活,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说到"语文资源",这是语文课改后的老话题了。可为什么语文课改进行了这么多年,语文教学还是问题重重呢?其实,我们对课堂以外的且有益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语文资源的利用率还是极低的,主要表现在语文教与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语文课有其自身的个性,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探寻一条把语文课"烹饪"出浓浓"语文味"的智慧路径,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的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7,(9)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思想品德或开心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质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8.
关于"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文教学内容"是个什么问题? 语文教育研究,有一些旁人看起来很奇怪的论题:比如"语文的性质是什么?""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究竟是干什么的?""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语文教师有一个郁积于心而旁人却几乎没法理解的困惑:不知道教什么!正如一位语文教师所感叹的:"语文教师太难当',这是不少教师的呼声.难在哪里?一是无‘抓手'.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将语文课定位在"语文实践"上,认为语文课是关于语文实践的教学活动,这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大转变。对于语文来说,"语文实践"就是听说读写,听说读写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工具交流思想感情、沟通信息的言语交际的实践活动。纵观我国古代语文教学传统经验这笔巨大财富,最应当引起我们阅读和思索的便是深刻地体现了汉字、汉语特征,反映了汉字、汉语基本学习规律的经验。择其要者而言,如:  相似文献   

10.
从众多的语文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常常被老师们上成了品德课、心理健康课、甚至科学课。本文通过案例对比,说明只有把教学内容重点放在与语文相关,具有语文气息、有利于提高语文涵养的课才是"有语文味"语文课。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四个"味"来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一、语文味语文课就要有浓厚的语文味。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  相似文献   

12.
不少语文课,总让人觉得像是少了些什么。少 了什么呢?少了语文味! 语文味儿,语文课的"宁馨儿"--语文课所特有的个性、本色和本体。成尚荣先生说:"语文还要再语文一点,以语文的方式进行语文教育。"这"再语文一点",就是指的"语文味儿"。用"语文的方式",上出纯正、浓郁的语文味儿--这,应是一堂好的语文课(本文主要指阅读课)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本文从"语文味"、"儿童味"、"个人味"三个方面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姓"语",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根本特征.这是由语文自身的本质作用所决定的.语文课就是教学生如何掌握、运用语文这门工具的课,工具性就是这门课的根本属性,人文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等都是由它而派生出来的.失去了工具性,其他属性也没有了载体,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然而,环视我们的课堂,我们依然能尝到那一粒粒"怪昧豆".  相似文献   

15.
习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这句话语重心长,意义深远,引人深思。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感到身上责任的重大?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我们语文课的"根"是什么?语文课的"魂"又在哪里呢?如今,有些语文课就如纪伯伦的那句话:"我们走得太远了,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语文课到底应该怎么上?  相似文献   

16.
在对语文课堂诸多评议的今天,提语文幸福课堂似乎有些奢侈了。《语文学习》2013年12期中《学生眼中的‘幸福语文课’》一文从学生角度看语文幸福课堂,学生对幸福语文课提出了很多想法,事实上幸福不幸福师生都有话说。而这正好与我们本期陆建生名师工作室主题"高中语文幸福课堂的构建"不谋而合,到底什么是语文幸福课堂,一开始我们都只是有一  相似文献   

17.
从众多的语文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常常被老师们上成了品德课、心理健康课、甚至科学课.本文通过案例对比,说明只有把教学内容重点放在与语文相关,具有语文气息、有利于提高语文涵养的课才是"有语文味"语文课.  相似文献   

18.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课怎么上?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好课?这是许多语文教师思索和探讨的问题。虽然这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问题,但现在许多语文课失掉了"语文味",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课堂上已经闻不到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明确提出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的主张,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和广大语文教师的热烈讨论。那么,教语文又应该教些什么呢?吴忠豪教授提出了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这一命题,并明确主张: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这无疑是对"如何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研究的又一次突  相似文献   

20.
<正>当今语文课堂的教学理念精彩纷呈,薛法根老师认为语文课要有"简约之美",王崧舟老师认为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崔峦老师要我们"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看来,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元素,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是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的。这也和南京市教研室最近几年提出的"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语文课堂教学理念不谋而合。"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方向,"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