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终于读高三了!”或大声呼喊,或暗自高兴,或奔走相告;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读高三那种感觉虽然难以形容,但都溢于同学们的言表。——真的,高三的感觉真好!那感觉里,有“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试君,谁有不平事”的快意。那感觉里,有“及锋而试,问天下头颅几许”的喝问。那感觉里,有“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那感觉里,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那感觉里,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那感觉里,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气概。那感觉里…  相似文献   

2.
幽默与漫画     
秘诀 有个记者向海明威求教:“您作品中的语言如此简洁,请问有何秘诀?”“有时我饿着写,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有时我站着写,而且只用一只脚踮着地;有时我在寒冬故意只穿一件单衣,我边写边冻得瑟瑟发抖。这些非常不愉快的感觉使我不得不尽量少写些多余的话!”  相似文献   

3.
高海明 《教育》2014,(6):51-5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1981年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起,我一路前行,有时感觉是沿着前辈的脚印行走,有时感觉是踏着前人的肩膀飞行。我就是一个“行者”,认准脚下的路,不停地前行。有收获,也有收获后的喜悦和欢欣,但更多的是体味到了行走的艰辛。路没有尽头,我将前行不止。这是张文娣的一段话,也是她对自己一生追求的概括,体现了一名教师孜孜不倦的求索之路。  相似文献   

4.
母爱如根     
梁丽 《中国德育》2013,(20):78-79
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里这样写道:“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这句话引起我很多的联想。有时自己仿佛也像瓶子里的插花,虽也在迅速地成长着,但总有一种没有根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教了20多年的苏教版教材,感觉有一种遗憾,这些图文并茂的教材,有时让我觉得像一座与外界没有太多联系的“美丽孤岛”。虽然,我们老师总在拿着这些教材做“学问”,但这教材与我们看到的任何一本“学问书”有个明显的区别,它没有太多“链接”,这套教材上很少出现“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6.
张:廖老师,你好。在近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尝试让学生多“经历”,多“探究,多“体验”,多“交流”,多“反思”,期望自己的学生能在丰富多彩的“经历”中不断收获,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但总有很多时候,我明显感到这样做教学时间被拉长,规定的教学时间不够用,教学任务完不成。有时,一个问题,经过几番“探究”“交流”,一节课就过去了,虽然学生的“经历”过程很充分,但我感觉特别没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卓玛: 我好像喜欢一个人,有时会梦见他,有时会想见他。原因是因为音乐老师说要举行一个活动,让我们扮演梁山伯和祝英台,从此以后,我对他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后来,他送我一个礼物,写着“祝你幸福”,但他从来没有说过特别的话。现在我们分了班,见面的机会很少。我其实根本不敢确认他是不是喜欢我,因为像我这样的丑女孩,喜欢我的人一定是傻瓜。有时我真为自己伤心,虽然老师同学们都说我斯文有教养,可我知道不会有人真的喜欢我。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意境,有时会在一个顿悟中获得。 执教高中第三册《沁园春·长沙》,对“鱼翔浅底”的“翔”字,我忽然想起郭沫若的一首诗,便有一种“顿悟”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小歌 《海外英语》2013,(4):42-43
在前几期“悠闲英语”里,我和同学们提到了写作要有逻辑。有时看似逻辑合理的中文句子,译成英文就会让人感觉有问题。比如,我们上次说到的中文句子“人生如长河,我们都是过河之人”,  相似文献   

10.
《八小时以外》2013,(8):87-87
“高跟鞋和爱隋对我来说都重要,我没办法选择先后,一个女生一定要有一双属于自己的高显艮鞋,虽然高跟鞋有时让人很痛苦。高跟鞋你不一定会经常穿,可是当你想展现不同姿态的时候,有这样一双高跟鞋,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我的爱情观和高跟鞋带给我的感觉一样,舒服是前提,但一定要能展现你最好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现代学者有关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秋兴”情结研究颇多,但钱穆从中国文学深层的“人生自省”视角出发,对“秋兴”文学所蕴涵的生命自省意识的解说,无疑为我们反思中国文学自身的自省精神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那天好朋友向我献“宝”,把从小学一直写到高中的8本日记拿给我看,我发现她在每本日记的第一页上都写着这样一句话:“我的小日记,里面有秘密,要想看日记,需经我同意!”虽然感觉有点逗,但也算代表了我们许多高中生的心声。我们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复杂心情,我们拥有自己的“秘密”,在秘密的天空里释放自己。所谓隐私,在当今高中生的眼里,就是一些不愿意被更多人知道的信息。它无时无刻不出现在生活中,有时是一些内心的小秘密,有时是一些梦想,有时则是一种态度或想法。那么,高中生的隐私到底有哪些种类呢?根据调…  相似文献   

13.
老师们:
  这段时间,我为全体教师共写了七封信,对于每封信,我都满怀深情和厚望,在骨子里,我始终觉得每位教师都有一颗上进心、自信心和善良心,但为什么许多教师说,自己的进步还是那么缓慢,自卑常常侵袭心头,总感觉力不从心,事倍功半。其实,只要你想改变现状,思考当下的身边教育问题,甚至于怀疑自己还能不能当好一名教师时都会有同样的焦急心态,这就是自省迸发的力量,也是迈向专业成功的第一步。这里,我要和大家谈一谈自省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学生像花儿一样,虽然花的颜色、大小不尽相同,但每朵花都想盛开,那就小心呵护,让他们充满阳光,美丽绽放。——题记我从事教师这个行业已有十几年了,我有时快乐,有时郁闷,有时迷惘,有时沉思自省。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学生带着憧憬,来到我的课堂,我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他们从一个英气勃发的少年,成长成一个充满阳光、充满爱心、健康成长的青年呢?在和学生每天的相处中,我渐渐领悟到:教育学生,就  相似文献   

15.
我的妈妈什么都好,就是爱唠叨。有时唠叨起来就像一颗颗炮弹发射不停,把我打得“落花流水”。有时,妈妈唠叨起来让我心烦,我就顶几句嘴,这时妈妈就会唠叨得更厉害,令我无可奈何。但有时,这些唠叨对我也有帮助,我也挺感激妈妈唠叨的。“知道了,知道了。”这不,妈妈  相似文献   

16.
自省的能力     
所谓自省的能力,就是指自己反省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在说什么,在想什么的能力。存在不存在一种自省的能力,这正是可以检验精神是不是健全的证据。即使对照日常的事情,酒鬼一面举起酒杯,一面明白地说“我醉得厉害”或“我大醉了”等的时候,就证明他并没有那么醉,至少也还没有完全丧失自省的能力,决不至于乱来胡闹。再者,精神病者自己说,“我这个人有些怪”等语的时候,也和醉汉一样,还没有丧失自省的能力;也就是说,这是还没有完全变成狂人的征候。  相似文献   

17.
曾有一段时间,班里学生起外号成风。刚开始有几个女孩子满脸不高兴地向我反映说:“老师,他们口U我的外号可难听了!”后来,又有任课教师反映说:“你班的学生竟然给老师起外号,有时公开称呼,搞的教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却哈哈大笑,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真是太不礼貌了!”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和谐”为上黄艳从来不过让学生怕我,从当班主任的第一天起。一个好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朋友”是没有理由让人怕的。我想学生也一定不喜欢“怕老师”的感觉,有时之所以“怕”,恐怕是迫不得已。班主任似乎有训斥、停课、令学生请家长甚至罚扫地、...  相似文献   

19.
我有时手碰到电脑主机时,会感觉到有电,但我爸爸和妈妈怎么碰都感觉不到。有一次,我的手不小心碰到了妈妈的手,她居然触电了。怎么会这样,难道我身上有电?  相似文献   

20.
奇妙的感觉     
阿元 《考试》2005,(11)
语言学家查理·贝立兹可以解说25种以上的语言,他的祖父就是著名的贝立兹语言速成教学法发明人。记者问他:“你解说那么多种语言,会不会有时发生混乱?”贝立兹答:“我的确有一些奇妙的感觉。有时在打过电话后,我记不起刚才说的是英语还是西班牙语。我到动物园参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