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随着进城打工的农民工队伍的日益扩大,留守儿童的队伍也日益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由于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地打工,他们大都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缺少父爱、母爱。由于隔代教育的特殊性,他们所受道德教育极少,使他们成了问题儿童。由于其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没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使他们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力,从父母那得不到教育,有些孩子变得自私、孤僻。  相似文献   

2.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和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群体。2004年5月,教育部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讨座谈会”。2005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2006年9月,全国妇联召开“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2007年则是我国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在新年第1期重点推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专题,特别约请了重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专家、教师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这是《今日教育》长期关注农村教育、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又一次有益尝试。几位专家和老师,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学研究”(编号:06XSH001)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编号:06jwsk107)的课题负责人或主研人员。在本专题中,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反映了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期望本专题能引发广大读者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附属产物,也有部分留守儿童是父母离异、二孩政策造成的.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孩子,他们更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而带来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他们的成长也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他们中大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除个别已经表现出来外,较多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为隐性,不容易被发现,但是对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却很深远.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三大表现:自我封闭,性格孤独;情绪失控,容易冲动;认知偏差,内心迷茫.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养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被定义为父母方或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经商、务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其祖辈或其他亲戚照料。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外出打工不仅对他们的物质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塑造了一个留守儿童特有的精神世界,往往会引发多种心理问题。一项研究表明,农村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比例高达19.8%,远高于城市孩子的8%。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它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1.学习成绩较差,厌学情绪普遍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的“留守儿童”甚至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据笔者了解,虽然“留守儿童”中不乏品学兼优、独立能力很强的好学生,但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性情顽劣、厌学的孩子还是占了多数。调查显示,有49.8%的留守孩子学习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有21.4%的留守孩子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对学习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大批的农民进入城市打工,由于户籍制度、经济因素等诸多限制.多数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于是就产生了"留守儿童"这(?)特殊群体。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有近2000万人,且呈增长的趋势。他们缺少父母引导、关爱和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弱视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些成了"留守儿童"的  相似文献   

7.
李玲丽 《考试周刊》2010,(28):213-2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镇迅速转移。许多儿童被留在家中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为了给“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茁壮成长,我们一定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爱护和照顾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特别是东部地区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务工经商,把孩子留在家,这些留下的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他们不能跟父母在一起,只能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一起生活。“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催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现存的户籍制度及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物。据有关部门统计和测算,当前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约为2200万。他们中大多数在接受义务教育,少数滞留校外。由于处境不利,他们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主要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工作时间较长、工资收入较低、生活条件差、孩子进城入学困难,因此他们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家里。这些被留下来的孩子们在中国农村形成了一类独特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学生或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0.
任运昌  林健 《今日教育》2007,(1S):10-12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群体。2004年5月。教育部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讨座谈会”。2005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2006年9月,全国妇联召开“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和城镇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被留在了农村,这就是“留守儿童”。所以,为了做好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也为了提高留守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认真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低,进而为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2006,(Z1)
有人说,中国最寂寞的地方是农村,而在农村最寂寞的人就是那些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被迫留守家乡的孩子。据有关方面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全国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已有近一千万。他们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特殊群体,也是当前农村少先队工作重点关注的对象。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吕绍清同志在对619个在京流动农民家庭的问卷调查中发现,903个学龄儿童中,只有35%的孩子跟随父母在北京读书, 65%的孩子被父母留在了家乡。为更深入地了解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2004年,她又运用个案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的方法,对150名留守儿童父母和留守儿童进行了个案调查,并撰写出《农村儿童:留守生活的挑战—— 150个访谈个案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4.
我县与广东接壤,92万人口中约80%属农村人口。农村富余人员大多数到珠江三角洲务工,很多农村儿童成了“没爹妈的孩子”。他们有的经常逃学,有的痴迷上网,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2005年10月19日.本县就发生了一起辍学的16岁少年因没钱上网,偷抢村里亲属钱财而杀害了三位老人的惨案。现在留在农村的几乎是“老人团”和“童子军”。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生活与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学校应在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中负起更多的责任。我们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给孩子们营造家的温暖。老师要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关爱,同学间要结成像兄弟姐妹似的友谊,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许多农村孩子的父母为了生活选择外出务工,留下自己的孩子。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缺失了家庭教育,这就进一步导致他们性格的缺陷,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因此关注留守儿童的内心状态以及心理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一、不容忽视的群体 近几年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打工族后代的教育也逐渐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一些打工族将孩子或留给父母,或托付给亲戚朋友,甚至让孩子独自留在家中,因而,便出现了被称为“留守少年”的特殊群体。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大概有将近2000万这样的孩子。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守少年”的数目还在增加中。农村“留守少年”的教育、成长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决不能忽视农村“留守少年”这一群体。  相似文献   

17.
彭光辉 《课外阅读》2011,(10):366-36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离开故土,加入到“打工族”的行列,而他们的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也相应成为了学校中的“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缺失了父母的亲情和爱,班主任老师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浅议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聪蕊  赵存章 《考试周刊》2011,(24):211-2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农村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对这些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家庭温暖、没有父母照料、被留在农村的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大中城市,其中一部分儿童跟随父母进入城市学习和生活。但是,更多的孩子却无法随父母流动到城市而只好继续留守农村,成为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城市打工,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和教育存在诸多的缺陷。如何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公平地接受教育,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也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科  相似文献   

20.
随着打工热潮的兴起,农村许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留在家中读书,这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孩子性格方面形成了一些缺陷:多疑,敏感,脆弱,缺乏自信等等。如何让这些“留守儿童”恢复昔日的快乐,也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起来呢?我认为只要我们教师能做个有心人,就可以发现“留守儿童”身上蕴藏着很多的教育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使“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获得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