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复杂的数学问题,命题者有时会给我们一些提示,这些提示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而且有时还揭示了某种数学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解决某一类问题,甚至还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所以,我  相似文献   

2.
<正> 大力士自以为了不起,小娃子却没有把他看在眼里。大力士挥起大棒槌,没能把石缝里的蚂蚁打死。小娃子伸出一个小小的指头,轻轻一点,蚂蚁死了。  相似文献   

3.
4.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提唱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同时,应如何进行课堂设置,很直得大家关注.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有幸听了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冯老师的一节五年级数学课,这节课深深地启迪了我。在这节课上,冯老师以自己长途旅行经过天水时穿越的“卦台山隧道”为题材引入课题——“行程问题”。然后创设如下情景开始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颇受学生的欢迎,于是就有同事问有什么“招法”,每次自谦之余也想给别人一个简单明了而又行之有效的“口诀”,可化复杂为简单却并不那么简单,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全新的教学理论、全新的知识结构、全新的课程认识、全新的学生观……一两句话怎么能说得清呢?很喜欢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看小崔主持的节目,经常被里面热烈的场面所感染。偶然的一次“走神儿”让我如醍醐灌顶:“实话实说”不就是绝佳的语文课堂吗?小崔不就是顶级的语文教师吗?我们早就知道语文课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于是各种探索都进入到语文课堂:有讨论…  相似文献   

7.
王普 《辽宁教育》2004,(1):17-18
语文课颇受学生的欢迎,于是就有同事问有什么“招法”,每次自谦之余也想给别人一个简单明了而又行之有效的“口诀”,可化复杂为简单却并不那么简单,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全新的教学理论、全新的知识结构、全新的课程认识、全新的学生观……一两句话怎么能说得清呢?  相似文献   

8.
古阿拉伯民间流传着一则如下非常有趣的传说 ,一直流传至今 :一个老牧民有 11匹马 ,临终前对他的三个儿子说 :“我死后 ,按老大得一半 ,老二得四分之一 ,老三得六分之一的比例把马分掉 ,但不能把马杀了来分 .”不久这位老人就去见“真主”去了 .这三兄弟想尽了各种办法 ,总是想不出按老人意愿分马的办法 ,他们只好去请求他们那聪明的舅舅 ,舅舅想了一会 ,就把自己的那一匹马牵来添加到这三兄弟的11匹马群当中一起分配 .这样 ,刚好一共有12匹马 .于是 ,很容易分出 :老大得 6匹 ,老二得 3匹 ,老三得 2匹 .最后剩下一匹物归原主 ,由舅舅牵回去 …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我设计了一段话要求学生修改。这段话的开头是:“球火,球火,小红正在家里看一本大海的秘密的科学书。果然听到了一阵急忙的呼球声,她立刻放下书,冲出门去。”我设计这项练习的要求是让学生分清形近字“球”与“救”的间架结构有什么异同,辨清“果然”与“突然”、“急促”与“急忙”的不同用法,巩固引导,感叹号,书名号的知识。批改作业时,我突然发现一位“差生”与众不同地把开头改成“救火!救火!……”我惊疑了:难道是他改的吗?他怎么在感叹号后面又加上了省略号呢?不简单,这一知识他还没有学过呢! 第二天,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改。他笑笑说:“我想,这一事故发生得非常突然,呼救的人,不仅感情强烈而且呼救声是连续不断的,不会只喊了  相似文献   

11.
吕敬芬 《小学自然教学》2010,(5):M0002-M0002
《水》这一课,教材设计了用感官观察水、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的教学思路。在上课时,我一开始按照课文要求引导学生观察水,发现学生对我的引导不感兴趣,大都在匆忙地配制各种各样的液体,用他们的话说是在配制“饮料”。今天是公开课,有很多人在听课,强迫学生按照我的思路做显然是不行的,于是我灵机一动: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人与邻里的孩子有些麻烦,每天调皮的孩子总要聚到他这里,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过各种办法来阻止他们,但都不奏效,相反,孩子们似乎更来劲,石头扔得更欢了。后来,老人采取了一种离奇的办法:他把孩子们召集起来,说:“我现在慢慢的喜欢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了,为此,我愿意付你们每人每天一元钱,作为你们向我房子扔石头的报酬。”孩子们欣然接受了这个协议。于是,每天在约定时间,孩子们便来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也如约付给他们一元钱。几天后,老人提出因经济困难,每人每天只能有!毛钱的报酬了。…  相似文献   

13.
一位班主任对该校2000名学生进行了德育工作问卷调查,同学们在回答“你最喜欢的班主任应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时,主要答案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造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义,提高遣词造句能力。但目前多是运用模仿例句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写出的句子大部分是一个内容,一种形式。最近听了王容老师的一  相似文献   

15.
从高考中的“能力层级”得到的启示薛川东1997年语文高考试题是在新修订的《考试说明》的指导下诞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新修订的《考试说明》是探求考试科学化的一项科研成果。维护高考试题的科学性,最基本的一条,是在准确立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考查内容、编排检...  相似文献   

16.
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  相似文献   

18.
我那时大约二十五岁,在巴黎研究写作。许多人都称赞我已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相似文献   

19.
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相似文献   

20.
我那时大约二十五岁,在巴黎研究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有一晚,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慨叹着雕塑美术的衰落。我年轻而好饶舌,强烈地反对他的意见。“就在这城里,”我说,“不是住着一个与米开朗基罗媲美的雕刻家吗?罗丹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当我倾吐完了的时候,魏尔哈仑高兴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