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屠隆(一五四二——一六○五年)字长卿、纬真,号赤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万历五年进士,曾做过颖上(今安徽颖上县)和青浦(上海青浦县)知县。在文学史上,屠隆属明“末五子”成员之一(“末五子”还包括胡应麟、魏允中、李维祯、吴旦),著有《由拳集》二十三卷、《白榆集》二十卷、《栖真馆集》三十卷、《鸿苞集》四十八卷。他不仅擅长诗文,有“诗文不经意,一挥数纸”之称,而且还创作过多种戏曲和传奇作品,发表过许多有益的文艺理论批评见解。 屠隆从事文学活动的年代是在明世宗(嘉靖)和明神宗(万历)年间。自明代中叶以后,明朝的政治经济已经走向衰落,到了嘉靖年间,封建统治阶级更加腐败残暴,嘉靖二十一年严嵩入阁之后,结党营私,斥戮重臣,形成了二十年严嵩专权统治的局面。在这中间,虽然经历过张居正为首的所谓“政治改革”,但封建的政治经济危机仍然十分严重。待至万历中期以后,明代社会更加凋敝腐败,因而激起了人们的不满。在嘉靖、万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屠隆与金瓶梅研究》专著中的一章。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屠隆是位“沿王李之涂饰,而又兼三袁之纤佻”的人物,是位与汤显祖、袁宏道一起,投身到晚明风起云涌的文学解放思潮中的勇士。屠隆性格狂放,又常以李青莲再世标榜自己,其狂放精神自然为同时代文士所瞩目。屠隆独具的文学解放思想是他创作《金瓶梅》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作者 《西湖游记二则》选自《袁宏道集笺校》,作者袁宏道(1568-1610年),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明代文学家。他少年聪慧好学,喜爱文学,16岁就在家乡组织城南文学社,被推为社长。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进士,曾任吴县县令、国子助教、礼部主事等职。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是明代后期著名诗文流派——“公安派”的创始人。创作上他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认为文学应表现出独特的个  相似文献   

4.
关于屠隆和汤显祖万历二十三年(1595)遂昌会晤的时间、次数,目前学界还未达成一致。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屠隆轶文《四明海会寺讲〈楞严经〉记》,以及屠隆《清华古阁》中的记载,并通过对汤显祖在遂昌任上关于屠隆六首诗歌的重新解读,考证出屠隆于万历二十三年春季参加四明海会寺的佛事活动,故不可能赴遂昌访汤显祖,其仅在秋季前往遂昌晤汤。  相似文献   

5.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沙市市郊区张家台)人。生于嘉靖四年,死于万历十年(公元1525年——1582年)。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成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予机要政务。隆庆六年(1572年)万历皇帝即位后,任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开始担任内阁首辅(相当于丞相的地位)。他执政时,能从明朝的实际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对他的评价无论是当时或是后世,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当时有人称他是“宰相之杰”,“旷古之奇才”;后世有人说他是“救时之相”,也有人赞他是我国历史上六大政治家之一。而另一种评  相似文献   

6.
袁宏道 ,字中郎 ,又字无学 ,号石公 ,湖北公安人 ,万历二十年进士。万历二十三年为吴县令 ,饶有政绩。他鄙弃官场 ,不慕荣利 ,一生性爱山水 ,漫游南北。他反对模拟古人 ,主张抒发性灵 ,不拘一格。曾云 :“非从自己胸臆流出 ,不肯下笔 ,有时情与景会 ,顷刻千言 ,如水东注 ,令人夺魄。”因此 ,他的文章清隽流畅 ,在明代的散文中自成一格 ,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万历二十五年 (公元 15 97)春 ,袁宏道第一次来到向往已久的杭州西湖。风景如画的山色湖光让他“目酣神醉” ,于是一气写下了十六篇西湖游记。《西湖游记二则》就是其中的两篇。《西湖…  相似文献   

7.
《狮吼记》是汤显祖之友汪廷讷的剧作。汪廷讷,字昌朝,又字无如,号坐隐、无无居士等,安徽休宁人,官至盐运使。其生卒年月不详,明神宗万历年间在世。他一生“耽情诗赋,兼爱填词”①,共创作杂剧六种,传奇十四种。其杂剧今存《广陵月》一种,传奇今存《狮吼记》、《投桃记》、《三祝记》、《种玉记》、《彩舟记》、《义烈记》、《天书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一、《爱月美人图》即《金瓶梅》别名,77回的《爱月美人图》题诗即《金瓶梅》代序言,《爱月美人图》题诗后的作者署名“三泉主人”(王采)即《金瓶梅》作者署名。二、“三泉主人醉笔”的署名、王招宣府的故事情节和77回的回前诗表达了作者王采写作《金瓶梅》的动机。三、在《金瓶梅》所暗示的时间、地点找到了王采的历史资料,他是万历初年的徐州判官,判官的两个官厅所在地“新河口”和“河下”都被写入《金瓶梅》。  相似文献   

9.
王穀,字半江、汝璧,浙江台州府临海县人,王镐之孙、王洙之子。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中举,隆庆五年(1571年)至万历二年(1574年)任福建漳州府海澄县知县。任内恪尽职守,励精图治,深得民心,先后兴建海澄县城、际留仓、养济院等,还参与修纂万历元年《漳州府志》。他主持兴建的海澄县城被尊称为“王公城”。他离任后,获建生祠“王公祠”。吕旻《新建海澄县城碑记》曾述其宦绩,傅夏器为其撰《王公城碑记》,万历癸丑《漳州府志》、崇祯《海澄县志》、嘉庆《台州外书》均有传。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其人     
明末清初的反动文人金圣叹,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地主阶级家庭里。原名采,又叫人瑞,号圣叹。“圣叹”两个字是他从《论语》里翻出来的“好货”,也寄寓着那么一种紧步孔老二的黑脚印,使“圣人”赞而叹之的野心。他熟读孔孟的“圣经”,恪守孔孟的邪道,狂热吹捧孔老二的所谓“圣人之德”,他对秦始皇的焚书怀恨非浅,大骂“始皇之罪万世不得而原也”。他醉心科举,梦想一举而腾达,但却屡试不第。金圣叹的崇拜者们,硬要说他“视青紫如儿戏”,“以诸生为游戏具”等等,纯属胡诌。有一次考试,金圣叹以为又不免“以六等被黜”的命运。不料  相似文献   

11.
新来的老师正在提问。“1班25号!”老师点道。一片沉默(张三正在发呆)……  “25号--张三!来了没有?”老师重复道,唰!整个教室的人都看着张三。  “没来!”张三大叫。全班人都愣了!不过很快又开始佩服张三的勇气了。  “怎么没来的?”老师又问。  “他病了!”张三无奈,只得撒谎,全班一阵哄堂大笑。  “你和他很熟吗?”对于莫名其妙的大笑,老师也被搞糊涂了。  “是的。”面对老师的盘问,张三脸都绿了。 “太不象话了,回去告诉他,让他下午到办公室来找我!”全班同学又是一场大笑。 “啊?好。”张三头皮都开始发麻了,下午找谁替…  相似文献   

12.
青年朱志尧     
<正>一、沙般世家 天主教徒朱志尧,号开甲,又字宠德,受天主教洗礼后取教名“尼格老”(Nicolas).1863年9月7日(清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出生于上海南市董家渡.朱家祖居江苏青浦(今属上海)潭西的丝网埭,以捕鱼为生.据传,朱家祖上居住江苏沛地,明末从北方南下,后分为三支:一支到江西,即车袋角朱家的祖先,据说他们还保留着朱元璋的盔甲;一支到广东;再一支到江苏,即青浦丝网埭朱家.据青埔朱氏家谱记载,朱家始祖“席厚履丰,融融怡怡.”  相似文献   

13.
搞笑点名     
初二的时候,上生物课,我们老师有个癖好,喜欢提问,提问之前必高声重复一遍问题。有一次,老师突然又提高声音开始提问,所有同学都恐惧地盯着老师,惟恐被喊到,因为老师以提问来代替点名,所以是看着点名册提问的,所以大家都不必低下头。“25号!”老师点道。一片沉默(张三正在发呆)……“25号——张三!来了没有?”老师重复道,刷,整个教室的人都看向张三。“没来!”张三大叫。全班人都愣了,不过很快又开始佩服张三的勇气了。“怎么没来的?”老师又问。“他病了!”张三无奈,只得撒谎,全班一阵哄堂大笑。“你是他宿舍的吗?”对于莫名其妙的大笑,老…  相似文献   

14.
明代《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山阳县(今淮安县)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一五○○年),卒于明万历十年(一五八二年).吴承恩少时有文才,被称为“淮自张文潜后一人而已.”(宣统《长兴县志》卷三十一上)可是,在科举上竟至“屡困场屋”,直到他四十五岁那年(嘉靖二十三年、一五四四年),才得了个“岁贡生”.以后又两次应试,均未考中,直到嘉靖四十五年(一五六六年)才被委派到浙江长兴县做一个小小的县丞,辅佐当时长兴知县归有光管理县政,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官场政治生  相似文献   

15.
孙奇逢,字启泰,又字锺元,河北容城县北城村人,生于明万历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元1585年),卒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四月二十一日,终年九十二岁。因晚年讲学河南辉县夏峰村,故学者称夏峰先生。更因自明至清十一征高卧不起,故又号征君。他同元儒刘因(号静修)、明儒杨继盛(号椒山),并称容城三异人,是身跨明清两代著名的心学大师。尤其在清初专制主义提倡程朱理学的形势下,作为“出于象山,阳明”之门的孙奇逢  相似文献   

16.
陈忱,明末清初湖州籍的小说家,字遐心,一字敬夫,笔名古宋遗民,自号雁宕山樵.据《光绪乌程县志》记载.他的先祖原籍长兴,后迁移到南浔镇,从陈忱开始定居于湖州城.他的生卒年代,由于缺乏资料,已不可洋考了,据他留下的诗歌作品,我们还可以推断他生活的大致时期.他在一首题为《九歌》的诗中曾说“我生万历时”“我今潦倒垂半百”,这首诗后自注为“壬寅初夏作”.有的说他生卒是1590—1670年(见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有的则认为他生得可能迟点,约1613年.(《辞海》)我个人意见是大约生于明代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卒在清代康熙元年(1662年)以后.  相似文献   

17.
台湾诗人郑愁予,本名郑文韬.这位被诗人杨牧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1933年出生于中国的北方.他自幼喜诗,1949年随父亲到台湾后,出版三本诗集,特别是在1954年,他曾以“美丽的错误”(即《错误》一诗)名扬台岛.1968年赴美入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1973年转赴耶鲁大学东亚系任教,在美其间又在台湾出版了三部诗集.但他并不因此而随波逐流,1977年他坦然拒绝参加有巨大市场价值的台湾版《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使人刮目相看.而在五年以后,《阳光诗集》杂志秋季号以读者投票形式重新评出台湾十大诗人,结果十人中有八人与《选集》  相似文献   

18.
孙奇逢,字启泰,号锺元,河北容城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元1585年),卒于清康熙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公元1675年)。清入关后,因田园被圈占,而移寓新安,“居数年,新安盗起,乃携家南徙”,六十八岁时到了苏门,定居河南辉县郭外夏峰村,学者因称夏峰先生。孙奇逢一生的哲学活动,都未能脱离程朱和陆王的思想体系。在这一点上,他的确不同  相似文献   

19.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正月离开四川夔州,三月抵湖北江陵,自此结束了他“十暑岷山葛”的流寓蜀中的生活。他东下江陵,本想得便实现“不死会归秦”的宿愿,但当时北方仍不太平(“妖孽关东臭,兵戈陇右疮”),而且这年春商州就发生过兵乱,秋天吐蕃军队又逼进长安,京师戒严。有家归不得,于是由流离西蜀变为浪迹荆南。可是荆南也使他难于住下去,一则他穷,不得不“苦摇求食尾”去“饥藉家家米,愁征处处杯”,这样既得对人感恩(“常曝报恩腮”),又要受人嘲笑(“任受众  相似文献   

20.
周剑之殇     
【事件回放】23岁的周剑无疑是一个传奇。2001年他第一次高考上了武汉大学,随后由于痴迷网络游戏多次旷课而被退学。复读1个多月后,他又考回了武大,但随后因“屡教不改”再次被退学。回家几个月后,他又参加高考,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在华中科大读到大三时他由于学分不够又被退学。接着他第四次参加高考,2006年9月份又考回了华中科技大学。这种独特的经历,在中国的大学生里应该没有第二个。当笔者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首先觉得是一个好素材,在笔者眼中,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中国应试教育制度下培养出的“天才”,但是同时是一种悲哀,不仅仅是周剑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