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越来越A"是个十分活跃的格武,可以表示程度变化的形容词性或动词性词语可以充当A的角色.与"越来越"搭配的"A"的语义特征要具有[+可变量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浅谈"A就A"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海玲 《文教资料》2008,(28):272-273
本文以"A就A"格式为研究对象,从格式构造、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及语用四个方面并结合"主观性"来细致描写这个格式,以求对这一格式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这一格式是汉语中比较常用的格式,表示的是一种"没关系"、"不要紧"和"无所谓"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不A不B"格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构成、分布及语义等方面全面考察"不A不B"格式,着重分析这一格式的语义特征."不A不B"格式中A、B的意义关系有相对、相反、相近、相关四类,A、B意义关系的不同形成"不A不B"的语义差异,同时,受语境影响,相对类"不A不B"往往产生语义偏移.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口语中有两类表否定或禁止的“A什么A”和“什么A不A的”句式。通过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对其进行对比探究可知,在句法、语义、语用上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5.
"A了一些"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较常见的格式.格式的语里意义包括三个方面"太A义"、"变A义"和"更A义".语里意义在形式上往往有所体现,主要是三个方面形式标记、形容词"A"本身的褒贬义性质和说话者的语境心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比分析回声拷贝结构"A就A"的变式"A就A吧"和"A就A呗"的异同,从句法和语义功能进行考察,发现"A就A吧"多用于表达消极让步义,"A就A呗"多用于表达轻松玩笑义。更进一步发现二者格式语义功能的不同,归根到底是"吧"和"呗"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7.
"太A了一点"是现代汉语量级表达形式之一.本文通过对格式的分析得出了"太A了一点"是一个委婉否定格式的结论,表达说话人不认同、不满意,同时也表达说话人对听话人的一种委婉建议.  相似文献   

8.
"A是A"格式是汉语里一种很有特色、表义丰富的格式,而"A是A,B是B"由于形式上与其类似,人们经常把二者混为一谈,本文梳理了二者的选词、表义和变换格式的不同,认为应该把它们处理为两种不同的格式,便于汉语学习者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在交际中,我们常会使用"高于""大于"这样的"A单+于"结构表示比较,其中"于"的功能为引进比较对象.古代汉语中,表示比较义的"A单+于"结构其后的介词宾语"N(或NP)"多为体词性词语或词组;比较的对象包括人、事物等;该结构又可分为差比、异比、等比等类别.现代汉语中,表比较义的"A单+于"结构语法上常作句子谓语的中心成分,可带宾语;语义上,其结构之前的部分为被比较项,其后宾语为比较的参照项或基准项;语用上,体现反义词不平衡性的"A单"和"A单"是否具有"积极性"成为其使用频率高低的影响因素;韵律方面符合双音节韵律词的标准;认知方面体现了重新分析和组块理论.  相似文献   

10.
"既A又B"、"既A也B"的异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A又B”和“既A也B”都是表示并列关系的结构.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1680万字语料为基础,对“既A又B”、“既A也B”进行了形式、意义考察,以期进一步明确两个格式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想A不A”是湘潭方言中常用的格式,蕴含着[+选择]的语义特征。能进入此格式中的动词“A”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想A不A”在句中具有凸显焦点的作用,它有三种与之相类似的格式。其形成原因主要爱语义表达、语言趋简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A了去了"短语为研究对象,首先着重分析了它的语义、语用、句法特点;其次对"A了去了"的内部结构--述语"A"、程度补语"去"和两个"了"进行逐个分析;最后介绍了该短语的五种异形同义短语,以期对"A了去了"短语作出多全方位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考察"没A没B"结构语义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没A没B"结构的语用修辞价值。"没A没B"结构所表达的具体语义内涵随着它相配合的A、B两词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语义特征。在语用修辞价值上,"没A没B"结构具有概括性、开放性和能产性等特点,具有比喻、夸张义,带有说话人或褒或贬的感情倾向。  相似文献   

14.
客家话中有许多诸如"实打实、碗打碗"的词语,我们称为"A打A"式词语。通过语法、语义的分析,认为由量词构成的"A打A"格式是短语,"打"为助词;由形容词构成的是词,"打"为中缀。通过共时和历时的比较,认为由量词构成的"A打A"式词语是客家话所特有的。  相似文献   

15.
年轻人口中常出现"好冷一个"这类"好 A 一个"语句,这是一种新起的语言.本文从意义、构造和功能三个方面探讨此类语句.  相似文献   

16.
"不太A"结构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使用非常频繁,其形式简单却意义复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三个平面理论为依据,对"不太A"格式的分化进行了探讨.力求揭示其用法、意义及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鄂城方言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表示程度的方法即"V/A个死",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V/A死了""非常/很V/A".本文主要从语义涵盖、句法分布、句法功能、句法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考察,并对其来源做出推测.  相似文献   

18.
"一A再A"在汉语中使用频率相当高,基于汉语语料库,文章对该构式作了全面考察,发现:形式特征上,该构式凝固性强,且A的音节主要为单音节,词性通常为动词,少数也可是形容词、名词、量词等;句法功能方面,该构式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状语、定语、补语等;其构式义也较丰富,如"持续或反复""妥协或退让""斥责或抱怨""性状程度的加深";语用方面,该构式具有一定的贬义倾向。此外,与相仿的构式"一再A"对比,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A得不能再A"是一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表达极限义的结构,一般表示"太A了""A极了",本文尝试从语用学层面对这一构式进行分析探讨,运用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焦点信息理论、主观性理论和合作原则理论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总结其结构上的特征,以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此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不A不B"与"没A没B"两种格式都是语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相袭沿用而形成的固定结构,使用频率较高.本文通过对否定副词"不""没"与形容词、动词结合的语义特征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形容词(形素)、动词(动素)分别嵌入"不A不B"与"没A没B"格式后在语义关系方面的异同之处,并找寻了两种格式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