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动了老师们教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大概是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好像是改了,但有点花里胡哨,旁边的人看不懂是怎么一回事,他自己其实也没有懂,所以我说这是雾里看花。还有一种状况干脆是老一套,就是换了一本书,他认为这本书跟以前也差不了多少。所以我说他是依然故我、涛声依旧。一个是"雾里看花",一个是"涛声依旧"。还有的人呢,有人听课了,就给你"雾里看花",没有人听课了,便"涛声依旧"。  相似文献   

2.
刚到幼儿园实习时,我对带幼儿做操看得很轻松,因此,党老师在带孩子们做操时,上午站队一个方向,下午换成相反的方向,我一点不注意,也没有去细想,只认为是偶尔变换形式而已。我带班的第一天,午睡起床后,我把孩子们带到平台上准备做操,仍然照早上的站队方向列队,我面对孩子们带操。可孩子们一个个眯着眼,好像无精打采。一会儿,王燕小朋友对我说:“老师,太阳晒眼睛。”我转过身,果然,阳光很刺眼,刺得我的眼睛也睁不开。这时,我才明白党老师让孩子们换方向的用意。下午如果依旧是上午的站队方向.正好让幼儿面对太阳,孩子当然做不好操了。  相似文献   

3.
一块小黑板     
早上,孩子们入园的时间有早有晚,晚到的小朋友总要问:“老师,今天我们练习什么呀?”我只好一个一个地去回答他们,也顾不上指导孩子们活动了。一天下午,我和小朋友一起讨论:怎么样让每个小朋友不用问老师,就能知道早上锻炼什么内容?有的小朋友说:“早上老师告诉我,我再告诉其他小朋友。”有的小朋友说:“我们下午就想好明天干什么。”黄迪说:“把活动画在黑板上,我们一看就知道了。”我一听赶紧说:“这个主意好。教师找一块小黑板,如果明天要拍球,我就画一个娃娃拍球,再写上数字,就表示练习几次。练好后再选别的活动。”全班小朋友都拍手赞成。第二天早上,他们一来都跑到小黑板面前看看,然后认真地锻炼去了。小小黑板“解放”了我,使得我有时间专心观察指导孩子们的活动了。  相似文献   

4.
胡怡 《幼儿教育》2003,(2):23-23
这学期我园使用了《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这套教材,我发现这套教材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能为幼儿参与和生成新的课程留下足够的空间。例如,在“惊奇一线”这个课程单元中,孩子们通过各种活动寻找生活中的线,从发现“线”无处不在且在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到抽象的“线条”概念的掌握,该课程单元满足了孩子们参与、求知和发展的需要,为孩子们生成新的经验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神奇传话筒”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学习知道可以用电话线和外婆联系,也可以走路去看外婆。活动结束后,我问:“你们为什么要去看外婆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我喜欢外婆!”莹莹说:“老师也喜欢我,因为她暑假到我家来看我。”活动室一下子热闹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也到我家来的,她也喜欢我。”“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来呀?”我灵机一动说:“我记不清你们家怎么走了。怎么办呢?”莹莹小朋友说:“老师,我来画一张从幼儿园到我家的线路图,你就能找到我家了。”我进一步引导他们:“你们想不想请其他小朋友也到你们家做客  相似文献   

5.
每一次上课,我总是希望孩子们能多拥有一种快乐的途径。我并不刻意地去想是不是要给孩子们艺术熏陶,只是很简单地想,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眼和双手,用智慧发现美,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快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还清晰地记得在《流动的颜色》一课中,有个孩子在吹色的时候跑来问我:“老师,我可以用手蘸着颜色画吗?”我说当然可以,你可以看看用手涂和用笔涂有什么不同。孩子高兴地去做了。没有多久,她欢呼着拉我去看她完成  相似文献   

6.
翻开教育期刊和杂志,我们不难发现到处都在谈“新课程”并要求在教学中努力试行“新课程标准”。最近的音乐教研活动组织者让我们听了几节课,评课后我颇为迷惑,“为何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课堂仍是‘涛声依旧’呢?”仔细分析,是不是主要存在两种情况:其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未能转变观念大胆实施;其二是新旧两种课程理念发生了碰撞……,我们该如何正视新课程呢?一、新课程学习方式=继承+创新“教材如同乐谱,标准却是音乐,背谱不等于音乐。”我们面对的是21世纪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已不再满足于老师“教教科…  相似文献   

7.
把不字去掉     
在美国的早期教育中,许多小学里的老师都会实行一种做法,那就是在黑板上写上三个字“我不能”。写完这三个字,老师会回过头去问孩子们:“我们怎么办?”这时所有的孩子都会齐声回答“把不字去掉!”于是,老师将“不”字擦掉了。黑板上只剩下了一个“我能”。我能什么,是什么都能,没有“不”字。没有不能。我都能,这就是美国人的意识。于是,一个强大的信念便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我能”。  相似文献   

8.
1993年,毛宁继一曲《蓝蓝的天,蓝蓝的夜》之后,又以—曲《涛声依旧》震憾歌坛,在万千歌迷的倾倒中,完成了他继蔡国庆、解晓东等之后成为又一尊青春偶像的过程。 这首陈小奇作词作曲的《涛声依旧》,总让人会不由自主地要联想到唐人张继的那首著名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将《涛声依旧》的歌词与这四句诗比较一下,我们就会知道,这种联想确实是有根据的。比如歌中唱道:“带走一片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跟;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比如歌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活动“神奇的爬山虎”正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让孩子们去感受生活中的科学,领悟大自然的奥秘。神秘的“脚印”冬天的一个早晨,孩子们正在户外进行活动。我发现几个孩子围在墙角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什么,便走了过去。孩子们兴奋地指着墙上说:“老师快看,这是什么?”我一看,原来是爬山虎的枯藤掉落下来了,墙上留下了爬山虎吸盘的痕迹。面对孩子们企盼、渴求解答的眼神,我真有把答案告诉他们的冲动,但我还是忍住了。我想: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来了解爬山虎…  相似文献   

10.
吃香蕉     
在小班助餐时,我发现小班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对吃午点没什么兴趣。每次吃午点,总会剩下好多水果。一会儿这个孩子说:“老师,我吃不下了!”一会儿那个孩子讲:“老师,我不想吃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很着急。老师给孩子们上了好几次有关水果的课,可孩子们还是过后就忘了。今天中午的水果是香蕉。发水果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直接把香蕉放到盘子里,不剥皮了,让孩子们自己剥。孩子们起床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让他们去吃午点,而是把他们集中在一起,告诉他们:“今天的小香蕉忘记脱衣服了,只有勤劳能干的小朋友去帮助小香蕉把衣服脱掉…  相似文献   

11.
午餐过后,我带孩子们去散步。看到雪一般洁白的玉兰花,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赞叹:“多美的花呀!老师,它是什么花?”一番观察之后,我心想,要是摘一朵放在教室中,孩子们就可以目睹花儿开放的整个过程了,于是就问孩子们:“你们想请花儿去教室做客吗?”“想!”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突然听到一个怯生生的声音:“老师,不能摘花,树妈妈会伤心的。”“那我和树妈妈商量一下。树妈妈您同意我们采一朵花宝宝吗?老师听见树妈妈同意了。”说完,我从容地摘了一朵玉兰花,拿回教室插在了花瓶中。过了几天,黄杏花开放了,我又带孩子们前去观察。出发前我教育孩…  相似文献   

12.
沈老师病了,为了让孩子们也了解这一情况,这天早晨点名时,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喊幼儿的姓名,而是让孩子们找找班上少了谁 他们仔细地找出缺席的幼儿后,我让孩子们找找还少了谁,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沈老师”我问:“谁知道沈老师为什么没来幼儿园?”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沈老师肚子疼。”“沈老师感冒了”“沈老师发热了” 看见孩子们脸上露出的关心的神情,我趁机告诉他们:老师每天工作都很辛苦,不仅要带小朋友做游戏,学本领,还要照顾小朋友吃饭、上厕所,老师这么关心你  相似文献   

13.
天天"实习"     
晚上下班回家,女儿兴冲冲地跑过来告诉我:“妈妈,今天放学时下雨,我没带雨伞。实习老师怕我淋雨生病,给了我两块钱,让我乘三轮车回家。”我的心头一热:“噢!你们的实习老师真好!”女儿骄傲地把头扬得高高的:“我们实习老师就是好嘛!从来不打我们,也不训我们,我们犯错时总是耐心地教育我们。实习老师对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好,从不偏心。要是我们的老师都像实习老师就好了!”女儿的话使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我的实习生活。那时候的我“纯”得头脑中没有一丝杂念,怀着对教育的满腔热忱,去面对每一个孩子,上好每一堂课。我的热情很快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  相似文献   

14.
和孩子们在一起,日久天长,感情加深了,孩子们与我更接近了,不少孩子提出要去我家玩玩的要求。可由于路途遥远和其它一些不便,我无法答应孩子们的要求。尽管我耐心地向他们作了解释,但一到星期六,孩子们知道我要回家了,还是围着我,仰着小脑袋请求说:“老师,我跟你回家好吗?”“老师带我到你家去吧!”我知道孩子们因为喜欢我才提出这样的要求,我实在不愿让他们失望。  相似文献   

15.
今天的泥工活动是做一盆花。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用兴奋的口气说:“叶老师分到一套新房子,在五楼。老师刚搬进去,阳台上空空的,我想请小朋友们用能干的小手做一盆花送给我,让老师把阳台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好吗?”“好!好!”孩子们一听就拍手大叫起来,争先恐后地拿了橡皮泥认真地做起  相似文献   

16.
一位年轻女作者说:“我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一直都当班长,到了四年级却啥也没当上,就整天闹着让我找老师帮帮忙,给他一个官当。”结果这位母亲真的找了老师,她儿子也如愿当上了小队长。当时有人问:“如果你的儿子长大了,让你帮他当市长,你也有办法吗?”我虽然一直没说话,但听了这话却在心里由衷地赞了一句:“问得好!”因为有些问题是需要孩子们自己努力去解决的。  相似文献   

17.
情景在教学《科学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课时,有个活动吹泡泡,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提出问题后并想办法去解决。孩子们选择的问题是“怎样吹出更大的泡泡?”。泡泡是一个比一个地大起来了,欢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看着,听着,我感受着孩子们的开心……突然,一个孩子惊呼:“老师,快看!”只见一个男孩手捂着眼睛,并使劲地揉着,痛苦万状,差点摔倒!我慌了,马上意识到是怎么回事了,“快,快送到医务室去!”实验室里没有足够的清洁水,我下令请下小助手帮忙。“老师,我的眼睛也难受!”“老师,还有我,都是他弹泡泡炸到我的!”一共有三个孩子受伤!…  相似文献   

18.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无论什么理由,一个老师让学生不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这个老师的教学就失败了。”我个人理解这些话:一个老师应该下工夫让孩子喜欢自己的课,下工夫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因为没有人喜欢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今年我校六年级语文试卷中有一道题,让学生写出至少三个历史故事成语。这道题我班学生答得非常好,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写了十个以上。有老师问我:“你是…  相似文献   

19.
活动背景一天雨后我带着孩子们去户外活动,孩子们发现在教室前的水泥地上有一个小水坑,几个调皮的男孩子立刻兴奋地踩水坑里的水。他们的行为立刻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去踩水坑里的水。其中有个孩子问:“老师,这里的水是哪里来的呀?”另一个孩子回答道:“是刚才下的雨呀。”我见孩子们对水坑这么有兴趣,于是就乘势提了个问题:“那怎么别的地方没有水呢?”我的问题使这两个孩子一下子愣住了。宝宝说:“老师,你告诉我们吧。”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于是我决定就此生成一次探索性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有关“水会蒸发、变化形态”的知识,从而初步…  相似文献   

20.
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快乐在一起。有爱,快乐就变得非常简单。今天的课是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理想。漂亮的史鲁颖说:“我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像丽华老师那样的好老师。”我一阵感动,捧起史鲁颖的脸亲了她一下。教室里顿时一片“哇噻”声:“丽华老师亲史鲁颖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