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文”之辨安徽省宁国中学汪秋明(游褒掸山记)(高语一册)有这样一句话:“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也犹可识曰‘花山’。”(教参)翻译说:“有块石碑倒在路旁,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是从碑上残留的文字中还可以辨认出‘花山’二字。”读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英文是用字母表示的文字,在学习单词时必须记住字母的顺序.而汉字是用线条表示的文字,在学习汉字时只要记住线条的形状就可以了,其实只是记住线条所表示的图案.所以学习汉字不需要用逻辑思维.长期以来,在汉字教学中引入了英文的教学方法,把汉字分成各种结构.“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日’,念‘昌”,“一个‘口’字,里面一个‘冬’,念‘图’”.  相似文献   

3.
高级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七单元王安石的游记《游褒禅山记》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课本上有注解:“只有从它仅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大概是由于读音错误。” 看完注释,做学生的糊里糊涂,留下一串串疑问。怎样让学生明白王安石推断的原因呢?得从“华”、“花”二字说起,还要联系文章开头、中间、结尾三处文字详加消化。 汉字最初只有“华”(huā)字,没有“花”字,后来有了“花”字,“华”、“花”才分开而用,分开而读,“华”  相似文献   

4.
名人造字     
有一些汉字的来由,与古今一些名人有关,说来饶有情趣。 秦始皇改字秦始皇以前,“秦”写“栗”。秦始皇认为这个字“二王坐一登(木)”,很不吉利,就改为“秦”字,因它“春”与“秋”各占一半:象征秦王朝永固。然而,后人对“秦”字提出不少非议:“‘春’而无曰、‘秋’而无火,亦不吉利。”其实,秦王朝寿命很短,不在于改一字,而在于仁义不施,民心尽失。  相似文献   

5.
假借是汉字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唐兰曾经指出:“‘分化’、‘引申’、‘假借’,是文字史上三条大路。‘分化’是属于形体的,‘引申’是属于意义的,‘假借’大都是属于声音的,不过也有借形体的。”从大量例证来看,假借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它除了随着语言文字的演变而不断发展以外,还与“分化”、“引申”两种发展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汉字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关于假借,许慎在《说文·叙》中下的定义是:“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这只是假借中的一种,这种假借又称为“造字的假借”或“六书的假借”。还有一种是“本有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这种假借称为“用字的假借”或“通假”。为了叙述的方便,这里称前者为甲型假借,后者为乙型假借。本文试图探讨一下假借的演变情况以及这种演变与汉字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编故事识字只是为识字而识字,置汉字自身的规律于不顾,而去盲目顺应孩子的看似发散的思维,今天孩子看到“鹅”说“:‘我’和一只小‘鸟’是好朋友,相依相伴,这就是‘鹅’。”明天另一个孩子看到“坝”还可能说“:土气的宝贝就是‘坝’。”所谓编故事识字只是学生把汉字拆开后随意编出来的几句话,既无规律可循,又不利于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完全是一种对汉字的戏说。众所周知,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亲近和学习母语的引路人。同时汉字本身是一种文化,怎容得用戏说将它弄得面目全非呢?汉字是以象形为本源的文字,形不标音,自有它难…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可解,为世界上其他文字所望尘莫及。宋代王安石的《字说》中即有“波者,水之皮也”之解。请看以下几例妙解。聪明著名教育家孙敬修先生在解释“聪明”一词时这样说:“怎样才是聪明呢?先得用自己的耳朵认真听,所以‘聪’字是‘耳’字旁;右边上边两点代表两个眼睛,要想聪明就得用自己的眼睛好好看;下边的‘口’字,表示多问问题,多练习;最下边是个‘心’字,意思是光用耳眼口还不行,还得用‘心’,用心记。可这四件宝贝用一时一天行吗?不行,得日日用,月月用,才能‘聪明’,所以‘明’字左边是个‘日’,右边是个‘月’”。“训…  相似文献   

8.
地坛小学──以创造教育迎接新世纪走进地坛小学教学楼大厅.“团结、勤奋、求实、创造”八个大字组成的校训格外醒目。把“创造”二字写入校训,吴冠丽校长是这样说的:“‘创造’是时代需要的一种精神。‘创造’就是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只有学会‘创造’,才能迎接2...  相似文献   

9.
李学勤先生在《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序》中对“”字的旧释提出了疑问,他说:“卜辞中常见的“”字,或写作‘’,旧释为‘之’,于上下文义不合。后来发现它的用法和‘又’相同,然而,‘’何以读为‘又’?‘有’可以写成‘又’,也可以写成‘又又’,为什么不能写作‘’?却没有令人满意的说明。”对此,我们偿试着来作一点探讨性的解释。卜辞中出现“”字的句子有这样一些:1.甲午卜,,贞于甲。(前七·四0·二)2.翌丁未酒岁于丁尊。(前五·四七)3.贞:于王亥卅牛,辛亥用。(前四·八·三)4.甲寅卜:于唐一牛。(前—·四七…  相似文献   

10.
说“字”     
按汉字的发展规律讲,先有‘文’而后才有‘字’,‘字’与‘文’不是同一概念。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曾说:‘苍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解字·叙》一这就是说苍颉当初造字,大概是把象形字作为一类,如‘虫、马、水、鱼、月、火、鸟、木’等,因为它们依物象形,如同图画,所以称之为‘文’。随着汉字的  相似文献   

11.
逻辑层次,乃由多样的“二元对待”为基础,经“移位与转位”之过程与“‘多’、‘二’、‘一(0)’螺旋结构”之终极统合,而形成其完整系统;这不但可由《周易》与《老子》等哲学典籍中找出它的理论根源,也可从辞章章法结构中寻得它的具体呈现。因此本文即从“二元对待”(含“对比与调和”)、“移位与转位”与“‘多’、‘二’、‘一(0)’螺旋结构”等层面切入,作对应之探讨,以凸显出层次逻辑系统在哲学与章法学中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2.
状元过过招     
易萌  ;孙田宇 《辅导员》2009,(2):43-43
[多音字语境记忆法]“多音字向来是字音复习乃至整个语文复习中的难点,我就曾长期搞不清‘解’与‘着’的读音。记忆多音字的规律之一是掌握一个字不同读音时的不同意义。比如‘靡’在表示‘浪费’时读二声,如‘靡费’,在表示‘倒下’时读三声,如‘萎靡’;又比如‘和平’的‘和’字,有时候读(huò),  相似文献   

13.
古代汉语中,“所”字结构的语义,一般地说是确定的。可是,韩陈其同志在《几种“所”字结构之间的层次关系分析》(见《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了“‘所十动’是一种无定结构”的命题,并且从“清理与‘所十动’相关的‘所’字结构之间的层次关系” 出发,阐述了自己的论点。这就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了。本文愿提出自已的粗浅看法,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并与韩陈其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4.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看见一个农夫扛着锄头从田间走过,便故意问身边的大臣:“那是个什么人?”大臣回答:“那是个农夫。”乾隆又问:“‘夫’字,该怎么写呢?”大臣答:“‘夫’字:两横,左一竖撇,右一捺,即成。轿夫、孔夫子、夫妻、匹夫的‘夫’字,也是这样写的。”乾隆听了,摇着头说:“不对,不对!农夫是刨土之人,故先写‘土’字,下面再加一个‘人’字;轿夫是扛竿之人,故应先写‘人’字,再在他的头上加两根竹竿;孔夫子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天’字出头便是;夫妻是二人,故应先写‘二’字,再写‘人’字;匹夫是指大丈夫,应先写‘大’字,再加‘一…  相似文献   

15.
张奇 《学语文》2012,(1):4-6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曾沧述了套板反应:“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术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stock response)。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这其实就是要求文学的语言要不断创新.不断打破这些套板反应,使语言常有“新奇的意味”。这其中有一个语文的创新和文学语言的“阻拒性”和“陌生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卢珺 《教学月刊》2008,(6):20-21
“‘作文’的确很难‘教’。可以教的是知识,是方法,是技巧,而这些虽然有益,但对作文来说并不起关键作用,起作用的倒是如下的诸般‘能力’:观察、体验、思考、表达、语言等。它们综合起来,形成一种运用文字媒介,熟练地进行‘表情达意’的那种写作能力(由‘构思’一直到‘行文’、‘修改’)。而它只能由写作‘主体’经过反复地刻苦历练才能获得,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这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中国的汉字,与其它任何一种文字相比,有它的特点,有它的优势。对于幼儿来说,文字就是一种符号、一幅画,有的汉字还可以引出一段小小的故事,或者是多个谜语。这些都说明汉字符号本身是很有趣的。 但很久以来,识字教育在幼儿教育领域可算是一个尘封的课题。对于幼儿园让幼儿识字,教育界和社会上一直有争议。实践证明:只要从幼儿生活入手,给予创设一个有字的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早期新闻记者活动,提供幼儿实践的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不为识字而识字,注重发挥汉字的育人功能和多元功能,汉字教学一定能让幼儿获得同步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文字体系而论,契丹字是依仿汉字而创制的文字.有人称其为“汉字文化圈”.本文就此进行探讨,从而推断出,契丹字在借用与改造汉字时走的是一条简化与拼音的道路,故成今天我们见到的契丹小字所独具特色的喷块堆叠形”.而契丹字之改造汉字与汉字改革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借用它神文字之“壳”加以改造,使之适应契丹语;而后者却无适用一种新语言问题,是使文字更完善.最后,作者进一步对契丹字的利弊作了语言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水文”中的数目字与干支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文是贵州省水族人民用来书写他们的经典“水书”的一种民族古文字。水文对普通文字学研究有着极大的认识价值,这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既有本民族自造字又有从汉字借用的字的“拼盘文字”。水文的数目字与干支字既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个性,从对这二者的现察、分析与研究可知:一、水文的自源字早于借源字发生;二、文字的传播往往经历了被改造之路;三、借源文字往往多异体字;四、某些借源文字如水文往往有“自源字”与“借源字”两个系列的文字。  相似文献   

20.
我在《说‘于’》一文里提出:“‘于’字在古代汉语里是个纯粹的介词,它只起一种单纯的介接和组合作用。”王力先生在他主编的《古代汉语》里是说:“古代汉语的‘于’字,比现代汉语的‘在’、‘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