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力对对碰     
《科学启蒙》2012,(5):40-41
一天放学回家后,海口市海师附小的龙亮同学发现自己的日记本有本翻看过的痕迹,就很不开心地找来妈妈问,可是妈妈却毫不在意地说:“是的,今天我在给你打扫房间的时候看到有日记本,就看了下。”这下龙亮可急了,对着妈妈大吼:“你还懂不懂得尊重别人的隐私啊?”本期的问题也就出来了:什么是孩子的隐私呢?家长又该如何对待孩子的隐私呢?  相似文献   

2.
一 儿童隐私意识的发展阶段 儿童的隐私,反映了儿童与其交往对象的一种人际关系。儿童稍大一些,如六七岁左右,就开始在人际交往中建构起自己的隐私,体验到秘密所带来的神奇的分隔力。他们开始知道什么是隐私,有了一些关于隐私的神秘体验,但是不能真正地理解隐私。如他们会说:“不告诉你我昨天晚上尿床了,因为这是我的秘密。”儿童的隐私意识主要来自于儿童和世界的互动,不仅包括和人的互动,也包括与物的互动。孩子的隐私意识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班中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跟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往往情绪不高,家长问起时,孩子也很委屈。孩子往往会说:“我真讨厌某某”、“我恨死某某了”、“某某真没劲”…… 不同的家长对此反应也就不同。有的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有的会说“谁欺负你了,去告诉老师”,有的甚至“告诫”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谁”;当然也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  相似文献   

4.
邻居家的艾玲两三岁时是个很活泼的孩子,一见到我总在我身边跑来绕去。现在她已经上小学了,可她妈妈讲从上幼儿园开始,艾玲就变得特别胆小怕事了,很难看到她脸上露出笑容。在学校,她见到老师同学都怯生生的,上课不敢发  相似文献   

5.
这是关于两个孩子和两位父亲的真实故事。第一个孩子是班级的优等生,可每次考试总会有几个同学的成绩排在他之前,这个孩子从未拿过头名,他很沮丧。“爸爸,为什么我的学习成绩总也超不过前面那几个同学呢?其实我真的很嫉妒,您说我该怎么办呢?”孩子一脸愁云地向父亲讨教。父亲没有回答,而是拿来一张白纸,在上边画了一条长长的直线,说:“你有办法让这条长线变短吗?试试看!”孩子绞尽脑汁,想了许多让长线变短的办法,结果都无济于事。父亲依然没有说话,只  相似文献   

6.
邻居家的艾玲两三岁时是个很活泼的孩子,一见到我总在我身边跑来绕去。现在她已经上小学了,可她妈妈讲从幼儿园开始,艾玲就变得特别胆小怕事了,很难看到她脸上露出笑容。在学校,她见到老师同学都怯生生的,上课不敢发言,回答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家长眼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我们受到各种家规的制约,不能有隐私(秘密)、自由……然而我们最希望、最需要的就是父母能尊重我们的隐私。可惜,中国的传统就是这样:孩子,你是我的,你别和我谈隐私、自由。你的一切都是我给的,难道你肚子里有几条虫不应该让我们知道吗?可是这对孩子的内心、自尊的打击不知有多大。《未成年人保护法》早就颁布实施了,其中也有保护孩子隐私权的规定。可这些法律形同虚设,家长还是明目张胆地查看孩子的日记、信件……谈道理,我想家长都懂,可为什么仍不尊重我们的隐私呢?因为他们“关心”孩…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山里的孩子,与同学产生了矛盾,这使他的心里时常感到很不愉快。终于有一天他实在忍受不了那个同学,便独自跑进山里,放声高喊:“我恨你!”山谷里瞬间传来了阵阵回声:“我恨你,我恨你……”这声音使小孩心里很害怕,他匆匆跑回家对妈妈说:“山里有个孩子恨我。”妈妈带孩子来到山里,并告诉孩子高喊:“我爱你!”小孩照着妈妈说的做了,于是,大山深处传来了声声亲切的回声:“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小孩的一声呼喊.却得到了数声爱的回声。小孩终于乐了。妈妈乐了,大山也乐了。  相似文献   

9.
怕老鼠的猫     
春天的午后,我和同学坐在她家阳台上聊天,非常惬意。惟一杀风景的是一种尖尖的声音不时地从隔壁的一扇窗户里传过来。起初我并没在意,但渐渐地,那奇特的话语引起了我的好奇。“你把脚伸那么长干吗?想踢毽子啊?”“胳膊!胳膊!四条胳膊都缠到一起了!”“长没长眼睛啊,这还是一个整体吗?都已经被你撕成两半了!”“你这是猪手还是熊掌?该直的不直,该弯的不弯!”……这些组合奇特的话语让我感到莫名其妙。同学解释,这是隔壁邻居正在指导孩子练习写毛笔字呢。同学告诉我,那个小女孩只有6岁,还没有念小学,但是她妈妈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  相似文献   

10.
林枫 《家教指南》2004,(3):50-51
这是关于两个孩子和两位父亲的真实故事。第一个孩子是班级里的优等生,可每次考试总会有几个同学的成绩排在他之前,这个孩子从未拿过头名,他很沮丧。“爸爸,为什么我的学习成绩总也超不过前面那几个同学呢?其实我真的很嫉妒,您说我该怎么办呢?”孩子一脸愁云地向父亲讨教。父亲没有回答,而是拿来一张白纸,在上边画一条长长的直线,说:“你有办法让这条长线变短吗?试试看!”孩子绞尽脑汁想了许多长线变短的办法,结果都无济于事。父亲依然没有说话,只是拿起笔,在那条长线下面又画了一条更长的直线……“哦,爸爸,我懂了!要胜别人一筹,要超过别人…  相似文献   

11.
当我问几个学生“你认为合格家长应该是怎样的”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现在没有几个家长合格,整天就知道让孩子学呀学。”“作为孩子,你谈谈对合格家长的看法?”我进一步征求学生的意见。于是学生们便提出了几条建议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思考。不打孩子。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错误特别是考试没考好时,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找错误,而不是打一顿,来个“皮带炒肉丝”。有一名同学说他数学考了62分,老师要家长签字,几个同学一起回家时,一路上他都不吭声,问他原因,说是今晚要挨打了。另一名同学给他出主意说:“你就装作头痛恶心,上次我就这样,结果…  相似文献   

12.
红日西坠了,我还领着一群红领巾在浇菜。忽然,有个同学说:“秦淮阴脸涨得通红,老师你看看!”我走到素淮阴身边,他的头皮好烫手!我知道这孩子发高烧了。一了解,原来这孩子是带病来劳动的。我问他:“为什么不坦率地说出自已有病呢?”这时,有个儿童不服气地轻声说:“你  相似文献   

13.
一天,我与女儿一起看少儿节目《大风车》,主持人问现场的小朋友,“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小朋友众说纷坛:“我是个聪明的孩子”;“我是个漂亮的孩子”;“我是个淘气的孩子”;“我是个听话的孩子”。我问女儿:“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按你自己想的说。”女儿先说:“我是个漂亮的孩子。”然后又说:“我是最好的孩子”。我感觉很欣慰。这说明孩子对自我的意识是不错的。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它是人的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它是后天的产物,和意识一样受社会条件的制约。简单来说包括:“我…  相似文献   

14.
“不同阶段”指孩子发育成长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的亲子关系调节,各具不同的特点。比如,家长特别气恼的是,孩子有话不告诉父母,只让同龄伙伴知道,因而家长指责孩子:“我养你十几年反而不及你的同学?”等等,引起冲突,这就是家长不懂得,在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迅速发展起来,重视自我,对父母教师长辈都会有“闭锁”倾向,这是正常的,也是心理健康发展必需的,指责孩子不对家长说  相似文献   

15.
沈洁 《成才之路》2014,(34):73-73
正前段时间,在《读者》上偶尔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有媒体做了一个小学生性安全的调查。中国的孩子被问到"隐私部位是什么""如果有人抚摸你的隐私部位怎么办"等问题时,大多很茫然,不知道在问什么,有的说爸妈老师没有告诉过他们。而在爱丁堡长大的同龄孩子却觉得这些问题太简单了,因为在他们学校就有一门课,名字叫"保护我自己"。这对我触动很大,有的孩子虽然有一些这方面的意识,但是当自己真正遇到伤害时,他们有时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未成  相似文献   

16.
很多家长感叹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来越难与家长沟通。上海最新一项调查显示:63%的学生认为,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而不能与家长沟通;36.4%的学生最讨厌父母没完没了地唠叨。孩子对同学热情、对家长冷漠,也是今天家长们主要的困惑。有专家指出,家长教育的无力化是“权威失灵”的一种表现。那么,家长权威为什么会“失灵”了呢?碰到这种情况,家长和孩子该怎么做?为此,笔者采访了一些家长、孩子和专家,希望能给广大家长们一些启示。家长:孩子越大越难管“我要走出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很多家长和孩子交流时发出的…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批评     
一次,我班体育课下课集队时,一个同学举手报告说:“老师,我拾到五分钱。”我接过硬币,用目光表扬了这个孩子,然后说:“哪位同学丢失的,可以到我这里来领。”有一个女孩子着急地说:“老师,是我丢的。”没有别的孩子出来认领。我正要把硬币交给她,突然,一个男孩向她侧过身去,带着一脸怀疑和嘲笑的神情说:“是不是你丢的哟?”女孩子马上涨红了脸,显出委屈和羞辱的表情。这时,我有些生气;认为他不应该毫无根据地怀疑同学,特别是素来正派的同学。  相似文献   

18.
当了三年的“孩子王”,酸甜苦辣样样都品尝到了,品来品去,觉得酸也甜,苦也甜,辣也甜!不是么,在我们的教育下,孩子们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这难道不是一种甜蜜吗?你喜欢他吗?小敏是一个大胆的孩子,她给我班的一个男同学写了两次“情书”,全班都知道了。我想这件事没有隐瞒的必要了,于是在班上我问她:“你喜欢他吗?”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喜欢”。我又说:“老师也喜欢他。”她抬起头很疑惑地看着我。我说:“你看,他学习好、品德好,爱帮助同学,真的很招人喜欢。你喜欢他什么?”她说:“他学习好。”我说:“你信不信咱们班还有好多同学都喜欢他。”…  相似文献   

19.
来信收到了。我当然理解你作为家长的心情:希望孩子的每一篇作文都得到老师的“精批细改”。我也有孩子,谁不盼望自己的孩子在教师的悉心培育下尽快提高写作能力呢?可是,这里不妨让我来打个比方:一本厚厚的书,写出来了,是一回事;搁在书架上,有没有人看,又是一回事。而这本书的生命力和价值自然是取决于有没有人看,和有多少人看的。如果你留心过一点中学生心理的话,就会发现,大多数同学所真正关心的是作文的得分而不是批语。有的学生喜欢本子上  相似文献   

20.
后来,我向很多同学打听过你的消息.可没有—个人知道你去了哪里。我常常在想.或许.你真的是外星人吧!也许真的有一个“不吃葱花星球”也说不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