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诗歌教育要从诗教传统中寻求根源,使诗歌教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为人才成长培根铸魂。新时代诗歌教育要在促进传统诗教与现代诗教的融合中切实做到“以诗教”,即将“修身”“育心”作为诗教的内核,充分应用中华优秀诗歌作品文本资源、中华诗歌文体资源,紧攥诗歌教育融入时代的美育特质,创新诗教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骄子是诗歌,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作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诗教传统。自信“不学诗无以言”的大教育家孔子开启了以“兴观群怨”为价值取向的诗教源头,并使诗教与礼教融为一体。通过诗歌教学来感发意志、陶冶情操、内修德性,完整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同时“诗歌教学对怡养学生美感、拓展其形象思维、优化其语言能力,都发挥了重要和长久的教育价值”,可见诗歌教学是引领学生叩开文学殿堂的一把钥匙,要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就应当重视诗歌教学。  相似文献   

3.
鲍惠新 《云南教育》2004,(16):25-26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今优秀诗歌浩如烟海,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说过:“不学诗。无以言。”由此观之,“诗教”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都流动着诗性。但是,通过对现阶段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并未掌握古典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理念也有待更新,而传统“诗教”思想的引入,恰好可以改善当前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现状,解决古典诗歌教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诗歌作为一种纯粹精微的文学样式,是培养中学生审美趣味的“最好的媒介。”从两干多年前的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等都非常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孔子曾这样教育他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也就是说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把诗歌教学放在了重要的地位,我采用的诗歌教学方法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大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诗歌创作》课程教学通过对传统“诗教”方式进行“扬弃”,把传统“诗教”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来弥补传统教育上的政治教化的目的,并通过诗歌品读欣赏、亲身创作的感性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其审美、创造、想象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罗勤 《贵州教育》2012,(22):32-33,46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诗歌教育发达的国家,早在封建科举教育时代就形成了“诗赋取士”的传统,我国一大批文化名人也是通过学习诗歌接受启蒙教育的。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作《咏鹅》诗;白居易五岁开始学诗,九岁就能识声谙韵,十六岁就写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名句;陆游自小受到父亲的诗教,吟诗、做诗,不但学到了做诗的技巧,更重要的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最终成为伟大的爱国诗人。读诗写诗,属对写对,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孙媚 《现代语文》2008,(7):72-73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用诗歌来濡染、启迪、教育后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大特色。近年来,自从“以人为本”成为教育改革遵循的基本价值规范和精神向标以来,“诗教”逐渐复苏。然而,内涵极为丰富的诗歌教学,被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没完没了的重复性抄写,以及不求甚解的机械背诵所代替,在诗教大旗被高高举起的背后,却是诗情的消融,诗歌的凋零。  相似文献   

9.
几千年前,孔子曾经教育自己的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由此可以看出,诗歌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传统内容,诗歌教学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学习古代优秀的诗歌是否还有必要呢?若有,教师又该如何操作呢?  相似文献   

10.
谷峰 《学周刊C版》2010,(3):171-171
实施素质教育,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诗歌在感情教育、道德教育、语言教育、知识教育、审美教育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下面仅就诗歌教学,谈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人类最早的文学形式。“诗言志,诗言情”,人们可以通过诗歌来反映生活,抒情言志,可以用诗歌来进行“人文”与“科学”方面的教育,培养立身处事、济时应变的能力。正因为如此,诗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诗歌教学也成了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孔子提倡诗教,唐宋时期以诗赋取士……诗歌教学向来深受国人重视。然而,曾几何时,诗歌教学被淡化了。尽管中小学语文课本上选了一些诗歌作为点缀,然而教师与学生都没有多大热情。至于作文练习,诗歌则与屈原同命,惨遭放逐。原因何在?因为高考不考!  相似文献   

12.
李楠 《现代语文》2006,(2):117-118
中国是个“诗国”,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礼记·经解》曰:“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千百年来,“诗教”对形成中华民族温柔敦厚的优良传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蔡元培先生说得好:严格地说中国没有宗教,可以美学代替宗教,而诗歌便是美学的主体,可以诗歌代宗教。孔子所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正是就诗歌所具有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功能而言的。语文教学重视对诗歌的教学,既是尊重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也是我们迈出寻求未来发展道路的关键一步,更是我们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建设和进…  相似文献   

13.
利用诗歌进行“人文教化”是传统教育的重要手段。“诗教”中一些道德规范教化、修养培养的方法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对人生价值的认识的教育,对当前的人文教育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优秀诗歌流传于世,这些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漫长历史上,曾出现过《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这些古典诗歌,是我们的祖先的智慧和才华的结晶.让当代中学生学习这些古典诗歌,去感受这些艺术精品的魅力,从中得到性情的陶冶和美感的享受,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所确立的“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这一目标,也同样适用于古典诗歌的教学.诗歌能够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自我感受,它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比散文更凝炼、和谐,具有强烈的音乐性、鲜明的节奏和韵律.通过诗歌教学来进行思想教育,历来是语文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孔子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所谓“诗教”,就是通过诗歌教学来“美教化,移风俗”(《诗大序》),“以诗比民”,“以诗教民”(《经解篇》).古人尚且如此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今人更不应忽视诗歌教学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感情,领会诗歌表达感情的手法,品味其音乐美、意境美、语言  相似文献   

15.
“诗教”是我国古代优良文化教育传统。是以诗歌为内容和手段的教育,具有感人心志,移人性情的作用,是融德、智、美育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我国的“诗教”传统源远流长;“诗教”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弘扬“诗教”传统对继承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童媛华 《现代语文》2009,(7):121-122
诗歌是文学之母,是“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完美的艺术形式”(亚里士多德语)。因此,诗歌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诗教是传统教育宝库中众多优秀教育值得借鉴发扬的方式之一。它历史悠久,最早创立“诗教”内容和方法的是孔子。他以自己的睿智最早认识到“诗”的多种作用,并把它作为教学内容。他说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近之事父母,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由于这多种作用,孔子有“性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见解和主张,甚至于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他要求学生“诵诗三百”为此他完成整理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实际上也是我国最早的“诗教”课本。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但如今,我国的诗歌创作和诗歌教学受到了严重冲击,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更令人担忧:许多老师诗歌观念陈旧,对诗歌本身的认识肤浅滞后;缺乏一种语文本位、文学本位意识,过于偏重诗歌的思想意义;对诗歌文本普遗缺乏读解能力。我们的学生不愿读、也读不懂诗,作诗的岁月白白流逝,这对于我们的语文教育是多么大的损失!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怎样教诗歌?如何激发  相似文献   

18.
刘颖 《考试周刊》2012,(13):45-45
诗歌作为古老的语言艺术,一直和人类生活最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展现着各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语文教学应重视发扬诗教传统,所谓"诗教",本指《诗经》"温柔敦厚"的教育作用,后来泛指诗歌的教育功能和方法,但诗歌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为了把我国悠久的诗教传统继承和发展下去,为了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提高,在诗歌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实践对诗歌的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施超 《文教资料》2006,(11):115-116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朱光潜)诗歌是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而诗歌的教学或许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软肋。笔者在执教“冰心体”哲理小诗时另辟蹊径,力图摆脱传统诗歌教学“读诗、解诗、记诗”的窠臼,尝试让学生能从教师的“导诗”过渡到自身能“赏诗”、“悟诗”和“作诗”的境界,收效明显,学生也受益匪浅。这里笔者以《成功的花》一诗的教学为例。【附】成功的花冰心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1921年创作的《成功的花》是一首真情与哲理交融的诗…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古典诗歌重“意”尚“神”的特点。对陶冶情情。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与积累。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诗歌教学?杨斌老师执教的古诗《游园不值》,可供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