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是时代的要求 ,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教给学生寻找真理和发现真理的手段 ,引导学生研究探索 ,鼓励学生创新求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 ,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亲自实践 ,在动手中感知 ,在动手中发现 ,在动手中创造。例如 ,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节课时 ,以学生活动为主体 ,首先认识长方体实物 ,观察数出有 6个面 ,然后拿出学具 (准备好的长方体…  相似文献   

2.
王虹 《陕西教育》2004,(5):42-43
如何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注重过程,探究奥秘,激发创新动机 爱因斯坦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概念)的经历”。“经历”两字强调了科学是一种实践过程,一种创造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学习像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而数学是极好的载体。要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以“比和比例”的教学为例,浅谈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看法和做法。培养思维的多向性。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教师要让学生的思路以一个知识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自由地扩展开来,展开想象。由此,在“比”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两个同类量可以比,两个不同类量也可以比,可以有原来的比,也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比。通过“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对长和宽这两个同类量进行比较,说明长和宽的比是…  相似文献   

4.
王玉杰 《考试周刊》2013,(55):29-29
<正>创造是人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精选一些材料和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发现和创新的实践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号召,并且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但是,回顾我们的传统教育,不难发现我们以往的许多教育方式实际上演变成了教育的一种悲哀。反思原因,还是与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密切相关。古语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全面实施创新教育,这是教育形势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下面就小学课堂教学创新的策略谈点看法:一、教师示范策略是课堂教学创新的首要条件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因此,只有教师敢于和能够在课堂中创新,那么学生的创新就会成为可能。如果教师保守、拘谨,就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打破那些条条框框,彻底改变按教材—教参—课堂这种照搬照抄的搬运式的工作方式,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变成一个创新的过程,就会为学生的创新创造一个基本的前提。比如有位美术教师在上《画太阳》一课时,没有让学生按题目去画,而是在题目上稍稍作了改动,将题目改为《我心中的太阳》,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变化、一点创新,却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孩子...  相似文献   

6.
曹恩尧 《天津教育》2000,(10):35-36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地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地创造性地构建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把教学活动由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改变为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性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创造,为“个性发展”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实践表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能力,以下方面至关重要。   一、 激发创造意识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生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一些知识、方法,更重要的是要…  相似文献   

7.
一、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在动手中感知、在动手中发现、在动手中创造。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节课时,应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首先认识长方体实物,观察并数出有6  相似文献   

8.
修订后的《大纲》强调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树立“大数学观”,让课堂教学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注重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着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索、亲身经历、发现创造,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叶澜教授所说的“焕发生命活力”。 一、教学内容开放 在教学中,教师可广泛采用联系本地实际、学生熟知的事和物提炼成数学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材料,如教学第三册“连续两问的应用题”时,书上的例题是“学  相似文献   

9.
数感是学生对数的感知,是基于大量经验形成的思维直觉,是一种潜在的智能。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数感当成核心的教学目标来落实。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引入趣味情境,让学生在“看思”中形成数感;构建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摆思”中建立数感;设计互助活动,让学生在“做思”中加强数感;依托问题探索,让学生在对比中发展数感;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梳理中积累数感。通过这些具体的措施,引导学生投入多角度、多层级的学习中,助力学生构建良好的数感基础,全面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 ,塑造创造性人格 ,是当今教育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让学生在参与中体现这个“新”字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必须在教学全过程中渗透一个“新”字 ,只有这样 ,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才能得到全面展现 ,学生的人格才能健康发展。1 教师是创新教学的主导。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 ,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 ,让学生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纳玉琼 《云南教育》2001,(14):36-36
培养求异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方面,求异的目的在于创新。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让学生跳出教科书的束缚,从求异思维中进一步了解事物,充分发挥创造潜能,从而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教学长方体容积时,我设计了一些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些题目的…  相似文献   

12.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住数学的本质,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教师可以从运用对比性题目、借助图示解题、通过动手操作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也表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陶行知先生曾讴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可见,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源于教师,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愈灵活、愈有创造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愈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王淑花 《山东教育》2014,(11):42-42
1.创造一席“沃土”,让学生拥有探索的“土壤” 教材内容仪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达到课程目标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紧贴日常生活,创造性地运嗣敦材,为学生提供激发创新情趣、培养创新意识的“沃土”。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大课题。然而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 ,要时时处处站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角度来钻研教材、设计教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和教学模式进行创造性的研究 ,勇于探索课堂教学新策略 ,不断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以利于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敢于创新  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 ,是学生敢于创新的前提。反之 ,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 ,学生会感到紧张 ,思维就会…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也就是创新能力。教学中 ,如何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 ,浅谈两点体会。  一、紧扣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 ,包括好奇心 ,探究的兴趣 ,求新求异的欲望等。在教学中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不断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 ,我先在黑板上出示课题 ,让学生齐读课题 ,接着问 :“看到这个题目后 ,你想知道什么 ?”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  相似文献   

17.
培养创新能力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建 《天津教育》2000,(11):7-8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不会创新的民族是没希望的民族”。创新教育是一场革命,必须经过教育创新的过程。如何让教育创新过程可行、合理,应研究与培养创新能力相关的诸多因素。   一、 教学观念与创新   我们的教师都是传统教育培养的合格人才,让学生“按部就班”、引导学生“辐合思维”是我们的强项。对发散思维的首创性、灵活性、流畅性理解、运用不很精明,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缺少勇气。其实,现实社会的发展,更需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强调求异。   教师要做到两点: 1.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气氛 ,营造师生平等交往…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教学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园丁”和“花朵”,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园丁”在培育“花朵”,而教育过程则是教师浇灌学生吸取。这样的认识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有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的能力。下面以两个实例谈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一、结合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圆锥体的体积计算”一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得出公式:圆锥体的体积=13×底面积×高,这时我让学生动手测量圆锥体模型的高、底面直径…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教师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广泛地去接触和体验现实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感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逐步积累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20.
自然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明确指出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并且特别强调: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材(人教版)的编写也正是遵循了这一指导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实验(或实践),思考、讨论形成结论,获得知识。一、创造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课堂环境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双方配合得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