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理解词句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意等,准确地把握住词句与文章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理解词句的含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透过语言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词句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相似文献   

2.
揣摩语言就是反复思考推求语言的意味。具体说,一是辨析词义的深层含义,二是品味语言的感情色彩。目的是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达作用,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因此,准确  相似文献   

3.
所谓揣摩语言就是对语言进行品味、辨析、反复思考推求其意味。其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那么,揣摩语言应从哪几个方面“引思”呢?揣摩语言的方法又如何做到“善导”呢?揣摩语言的含义。这是揣摩语言的最基本要素。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我国语言文字的发展也在不断延伸。揣摩语言的含义,首先,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如《荷塘月色》中“斑驳”一词,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拿来主义》中“摩登”原指时髦。其次,要辨析词语的语境义。所谓语境义即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语言环境包括外部…  相似文献   

4.
对现代文句子含义的理解,无论是在语文课程标准还是考试大纲中都有要求。本文从句子表意功能的角度,通过系统分析法进行思考。我们要分析句子内部的构成成分,句子外部语言使用环境。句子含义的理解包含三个角度,分别是句子成分、表达技巧、语言环境。句子组成成分是句子的基石,是理解句子含义的基础,而句子的表达技巧又可以丰富句子的内涵和情感。最后,通过联系句子上下文乃至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我们分析得出句子的语境义。  相似文献   

5.
揣摩语言,就是反复思考推求语言的滋味。具体地说,一是辨析词句的深层含义,二是品味语言的感情色彩。揣摩语言,要在总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对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辨析、品味,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以此不断增强语感。反过来,对语言的揣摩,又有助于更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本文就选取《拿来主义》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来谈谈怎样辨析品味。  相似文献   

6.
揣摩语言法,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揣摩语言,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关键词或关键句子、语段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等进行辨析、品味和理解,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得知,揣摩语言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揣摩语言的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现代文阅读考查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或作用,这种理解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理解。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含义和作用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理解词语呢?这就要掌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五结合”。  相似文献   

8.
王凤云 《辅导员》2009,(4):52-52
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二字的含义,有“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语法作文”等多种理解,而我认为,“语”就是语言、语法;“文”就是文字、文学。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语法与文字、文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教学文摘     
教学文摘理解语言与发展思维一、抓好课文语言深层含义的理解。在小语教学中,理解语言是理解语文思想的基础。为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言在课文中的深层含义,我们经常在阅读教学中把一些近似的易混淆的词语引导学生加以对比和分析,从而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言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各家各派对语境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非语言语境与理解会话含义之间的关系,研究非语言语境对解释和推导会话含义所起的重要作用。非语言语境中的各要素也是会话含义正确理解的因素,必须弄清它才能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语感就是语言学科所要培养的语言能力的高度综合的表现形式。是主体对作为客体的语言敏锐的直接感觉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的审美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其作用是根据语言环境理解各种各样的言语的含义。辨别优劣和按照实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语感广义上说就是主体对肓语的感染力,是读写听说的基本素养;狭义上说就是主体在长期的肓语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言语敏锐审美感知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文阅读考查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或作用 ,这种理解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理解。我们知道 ,同样的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 ,含义和作用往往是不同的 ,甚至是相反的。那么 ,如何才能正确理解词语呢 ?这就要掌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具体来说 ,就是“五结合”。一、结合上下文理解 :一个词语的含义往往要取决于上下文 ,如果只从词语本身来分析 ,是难以准确回答的 ,要准确回答 ,就要联系上下文的关系来理解。例 :( 1 994年 全国高考题 )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期而能保持 ,没有根本的变化 ,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 ,不…  相似文献   

13.
读书与思考     
读书与思考读书的本意就是念书,只要识得字,能理解“书”的含义就行了。而思考则不光要理解,还要在理解基础上生发出新东西来。现在能读书的人或许不少,可真正能思考、会思考的人肯定不多。这从有人哪怕伫立街头仰望天空就会招来一大群驻足翘首者这一生活实例就能找到...  相似文献   

14.
一、考点分析 “简明”就是“简要、明晰”。所谓“简要”就是说话不重复哕唆,用语力求简练,不说多余的话,反映了语言量的要求;“明晰”就是明白无误,让人准确理解其含义,反映了语言质的要求。简言之,表达“简明”要力求避免语言哕唆、晦涩和歧义。“简明”的基本要求是:不说多余的话并让人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15.
符号是数学中的重要语言,是人们思考、计算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数学,教师既要让学生理解符号的含义,学会利用符号思考,也要求学生能够将符号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  相似文献   

16.
揣摩语言的实质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在阅读中只有注意揣摩语言,领会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真正内涵和表达作用理解作者语言的技巧,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感。一、揣摩语言离不开语境人们称“现实的语言环境”为“内部环境”称“广义的语言环境”为“外部环境”。要彻底理解语名含义,必须把语句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反复揣摩思考。例如:《荷塘月色》开篇第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种“颇不宁静”的心情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家庭原因?不是,文章的片尾都否定了这一点。是同事或工作的原…  相似文献   

17.
王增云 《教师》2012,(27):64-64
一、语感的五个层面 语感,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觉判断或感受(《现代汉语词典》)。简言之,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悟。语感可分为五个层面:(1)意义层。就是对语言含义的理解。其中包括语言的直白含义和非直白含义。两者的区别在于语言的外显符号与它的内涵之间的直接对应性与非直接对应性,前者如“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七根火柴》),句中“积攒”的含义用的就是词的本义。后者如“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圈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小橘灯》),这里的“好”,含义是特指的、隐蔽的。意义层是语感的基础层,弄清语言的意义,是语感培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合作语言教学法的基本含义及理论依据进行分析,进而以实例谈谈在英语阅读理解、口语和写作教学中合作语言教学法的运用及体会。一、合作语言教学法的基本含义合作语言教学法是  相似文献   

19.
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语感体现了一个人的语言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租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租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吕叔湘先生指出:  相似文献   

20.
叶荣梅 《小学生》2013,(10):9-9
学习语言是为了提高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能力。我们在平时的听说读写活动中,很少考虑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但我们却能在一读一听之际,就能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把握语言文字描写的形象,蕴含的情感,分辨在具体运用中的细微差别,这正是语感在起作用。离开了语感就得字字思考,句句分析,大大削弱了语言的连贯性,也无法进行语言的正常交流。所以,培养语言能力,实际是就是培养语感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