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似水流年中,那段初为人师的日子时时漫上心头,成为我心中永远无法尘封的记忆。1993年,我师范毕业分到了离家50多里路的连润小学。8月9日凌晨,我早早地起了床,母亲给我烧了一碗面疙瘩汤,说:“孩子,吃吧,吃饱了骑车有劲,第一次上班,别去晚了。”然后,母亲给我打点好行装。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了满满一袋煎饼卷儿,车筐里放了一瓶酱豆、一瓶咸菜,算是我一周的伙食。母亲把我送到大门口,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走遍天下端着碗,只喜勤快不喜懒。现在你工作了,不比上学,上学时学校发生活费,这第一个月的工资也不知啥时候发,你就委屈…  相似文献   

2.
宗春风 《山东教育》2003,(26):59-59
物变星移,多少年过去了,初中求学的往事却时时漫上心头,成为我心中永远无法尘封的记忆。升入初中时,我分在初一(1)班,四十六名学生我排名三十七,老师和父母从不敢对我抱多大希望。忽而有一天,竟豁然开了窍,准备大干一场了。这次大的转变并非因为自己有什么鸿鹄之志,理由说出来实在不怎么大气。那时正值土地承包前夕,生产队已开始把活计分工到户。我家缺少劳力,于是,我曾被半夜三更喊起来割麦子。抱着草绳,边走边睡的滋味我尝过;三伏天钻进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锄草,孤独、恐慌、玉米叶子拉得胳膊生疼的感觉我有过……那段日子,我饱受农村劳作之…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见到《小学生数学报》,是1985年的7月初在苏州大学数学系。当时,毕业分配方案刚刚敲定,由于我被分配到江苏教育杂志社工作,我的老师刘根洪教授把杂志社赠阅的样刊——两本《江苏教育》和几份刚创刊的《小学生数学报》转送给了我。对《江苏教育》我并不陌生,它是我母亲每年订阅的杂志。我特别留意杂志封底上的地址“南京市上海路207号”,因为这是我8月15日以前必须赶去报到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孩子,是教育者永恒的话题。因为孩子,我们才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孩子,我们才穿越平凡,实现自己的价值;因为孩子,我们的天空才亮丽如新;因为孩子,我们的生活才绚丽多姿;因为孩子,我们的生命才更加精彩……[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别人接触《黑龙江教育》是从这本杂志开始的,而我接触《黑龙江教育》却是缘起当时的小学语文版编辑魏永生老师。记得那是1994年10月,魏老师向我约稿,我就写了一篇《也谈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送了过去便以为没事了,就等着发表了。谁知过了几天,魏老师来电话约我过去一趟,只见稿件上附了一页纸,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并要求再用杂志社的稿纸一笔一画地抄写下来。以后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都是这样。在一次次的接触中,我逐渐对《黑龙江教育》的这位编辑肃然起敬,这样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作者、读者这样的负责任,真的让我感动了。  相似文献   

6.
感念     
现在我仍记得起那个得肺病的孩子,那个苍白瘦弱、身体发软的小学同学。他坐在我的座位后边,那个位置使他的脚经常穿过课桌的空档踩到我。上课的时候我听得最多的不是教师讲课的声音,而是他咳嗽的声音、吐痰的声音。因为他的肺病,班里的孩子都拒绝跟他玩,拒绝跟他讲话,所以我记得他是一个人坐在那个角落里,目光散  相似文献   

7.
这是1983年的事情。年初,杨玉厚总编辑通知我,创办的《阅读》杂志(这是原来确定的刊名,以后在批准之前改名为《中学生阅读》),已经给省委宣传部侯志英部长汇报过,部里同意,让社里正式上报,并嘱我拿出具体的办刊意见。这个杂志的筹划工  相似文献   

8.
散木 《中学教育》2006,(6):46-47
散木,本名郭汾阳,山西人,史学,现为浙江大学副教授,有《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与网》、《邵飘萍传》等。其父亲郭根,1920年代就读于北京师大附中,曾为《大公报》要闻版编辑、《汇报》总编辑。[编按]  相似文献   

9.
感念师恩     
栗瑞莲 《中学教育》2004,(12):19-23
普普通通的人物,平平常常的故事,但却很美。这是一种极平凡又极神圣的人性美。读过之后你会想:教育--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的最可贵的东西是什么?什么东西才会让学生终生难忘?你还会想,做这样的老师也算是幸福的人生了。  相似文献   

10.
感念阳光     
总喜欢一个人踱步。漫步于人迹较少的地方,漫步于清静的街道,感觉无比的舒心和惬意。人少,可以想想心事,理理思绪,重要的是可以在阳光下美美地洗个日光浴。诚然,美美地享受不需要轰轰烈烈,因为,当你置身于强光下,多半选择的  相似文献   

11.
感念先生     
孙骏 《青年教师》2010,(1):64-64
知道先生去世的消息已经很晚,如今又已过了数年,但无端地总会念到他。 先生是我初中的老师,姓韩,名鸿儒。记忆中他是个不多言语的老人,中等稍瘦的身材,脸苍白而多纹,毫无笑意。听说先生早先并非如此,只因自己的3个都已上了大学的儿子相继病殁,  相似文献   

12.
感念师恩     
那一年暑假,我18岁,刚从师范毕业,分配到了我曾经度过三年初中时光的乡中学。当年在这所中学时,我的成绩不算很好,中考时勉强考上了别人不大愿上的中等师范学校。这回重回故地,摇身一变,成了和我从前的老师平起平坐的同事,心里未免惶惶然,有点胡萝卜充人参的感觉。 报到的第一天,校长问我喜欢教哪门课,我回答说自己很爱好文学,想教语文。校长说:“咱们学校只缺一位语文老师,和你一块分来的有个中文系本科的毕业生。”校长把“中文系本科”这几个字咬得特别重,我自然明白其中的意味,后来,校长安排我带劳动技术课。 安排完工作,我到后勤去要求安排生活——也就是要一间宿舍。后勤  相似文献   

13.
14.
感念恩师     
教师节在不经意中悄然来临,在这一天收到学生的祝福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儿.将心比心,我也总会将祝福送给当年谆谆教导和关怀过我的老师.当然发送的第一条短信肯定是给大学里的郭老师——是他引导我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郭老师当时教我们《基础写作》,写得一手漂亮得体的粉笔字,授课的严谨和一丝不苟也是出了名的.  相似文献   

15.
感念先祖     
记得童年时,我家的堂屋里是供着先人的灵牌的,每当逢年过节,比如除夕、父母亲的生日、中秋夜,我们兄弟姐妹都要在父母带领下,向先人们跪拜、叩头、献祭。那时我还未上学,也不识字,不懂得辈分的排序,更不理解这里面的宗教的、伦理的奥秘,但隐隐觉得一种神秘,一种对时间的畏惧,一种生命传递的深奥秩序。我常常望着排列整齐的先人们,想象着,倘若他们真的能活过来,从他们的姓名里走出来,忽然站在我们面前,他们会说些什么。不等我上学读书,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大地,也毁掉了被指责为"封建遗物"的先人灵牌。先人们从此失踪了,彻底退出了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永生感念     
"是谁让我们来到这儿,进行这无休止的生命之行?" "我们生在物质的缺憾里,不必探究,来往何处去。" "何为世事万物,永生的又是何物?"  相似文献   

17.
感念故乡     
单际平 《山东教育》2006,(7):122-122
桃花开,杏花落,不冷不热真好过。“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家乡”——高密市柏城镇店子村。  相似文献   

18.
感念老师     
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飞而去。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只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根幼小的嫩黄苗芽。我把这根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抑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  相似文献   

19.
莫言 《高中生》2008,(1):57-57
让我终生难忘的老师是位体育老师,虽然他只教过我们半个学期体育,但他在我处境艰难的时候,为我说过话,这个老师名叫王召聪。  相似文献   

20.
感念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