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年级越高越不爱举手,甚至出现了“打死我也不举手的现象”,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不爱举手是不是年龄增长“惹得祸”?针对这个问题,我作了一个问卷调查,请学生就下面三个问题进行回答。  相似文献   

2.
教学实践中,老师经常埋怨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甚至连举手回答问题的勇气都没有。为什么?现代教育的真谛是:努力做最优秀的自己,超越自我。作为教师应该以新的教育理念,建  相似文献   

3.
正同事们在一起交流,经常说起这个问题:现在的学生上课都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也不知为什么,年级越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低。如何才能让学生不再沉默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粗浅的看法。一、减轻压力,激发兴趣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是相互联系的,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只要能注意减轻压力,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相信学生的能力留给他们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4.
一位教师在教《院子里的悄悄话》时问学生:“谁能回答,树冠指什么?”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很多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一个学生被叫起来,答道:“树冠是指树顶。”这位教师面露不悦,随即道:“不对,再请一个同学回答。”话音刚落,课堂悄然无声。原来要求发言的,绝大多数把手放下了。大家知道,课堂上,教师提问后,学生一般都处于一种较紧张的心理状态,并同时产生一种探求未知的兴趣。如果教师是以信任、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肯定学生答案中的可取之处,甚至允许其答错,  相似文献   

5.
提问,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表演化倾向较重的公开课活动中,不少教师把“课堂提问”作为实现“活跃课堂气氛”这种单纯价值取向的杀手锏而肆意滥用,热热闹闹“满堂问”、“满堂答”的庸俗化课堂教学现象日益严重。一些毫无价值的蹩脚问题漫天飞舞,一些大而不当玄如天问的问题层出不穷,搞得学生云里雾里无所适从;甚至连“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行不行”等问题也充斥着课堂,学生整齐划一的果断回答则不绝于耳。这种课堂气氛虽然热闹但教学价值不高,形式虽然好看但教学效果不佳。这样的课堂“提问”显然已经发生了异变,丧失了问答式教学的本质意义。那么,课堂提问怎样设计和运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提问应该努力达到准、精、巧的三大境界。  相似文献   

6.
刘英 《华章》2007,(Z1)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都有或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年级越高的学生越不喜爱举手回答教师的提问。大部分学生都习惯于等教师点名“要我说”,甚至干脆等学生或教师的答案。碰到这种情况,有一部分教师会把责任推给学生,埋怨学生不积极,死气沉沉。其实,笔者认为,主要责任还是在教师自身。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要我说”为“我要说”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活跃语文课堂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案例:美国代表团到中国进行教育交流,中国方面安排了一个物理特级教师上公开课。课前,老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配合,双方你问我答,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按照中国教师的观点,这是一堂成功的课,教师知识点阐述到位,师生互动融洽。可是,组织者在询问美国专家的意见时,他们不解地说:“既然教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还要上这堂课干嘛?”这个案例启示我们:课堂上需要的不只是师生间的问答仪式,需要的是把提问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中国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接连地提问,学生习惯性地举手,…  相似文献   

8.
<正> 为什么有的课堂出现“启而不发”的冷场局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忽视了成人学习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而把成人教学“少儿化”了。如有的教师总爱用这样的用语:“这个问题谁知道?谁来回答?”如果这是在中小学,当然无可非议。特别是小学生好胜心、模仿性很强,往往会全班学生“唰”地一下子都举手。但审于自尊心强,成人不肯轻易举手,甚至有时一个也不举手。遇到这种场面,老师宜用商量的口气,直接点名请某学员回答。“启而不发”的另一个原因,往往是由于教师备课时,教案的主观设想与上课的实际情况脱节,所提问题太容易,没有启发思考、训练思维的价值。如有一次,教师在板书“暴雨”的课题之后,提问学员雨大小可  相似文献   

9.
教学实践中,老师经常埋怨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甚至连举手回答问题的勇气都没有。为什么?现代教育的真谛是:努力做最优秀的自己,超越自我。作为教师应该以新的教育理念,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其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便是激发求知欲和培育创造性思维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0.
我听了一位老师的一堂自然课,讲的是第三册第十五课“大气的压力和浮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教师教得得法、学生学得灵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失为一堂自然教学改革课。现简介于后。一、提问质疑,激发兴趣。本课在“水的压力和浮力”一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大气的压力和浮力。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一开始,教师就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了水有压力,空气是不是也有压力?学生议论开了,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但都说不出理由,只好眼望老师,聚精会神地等待了。这时,教师拿出一个注射器,把一个弹簧放入注射器内,再把活塞推入,松开压在活塞上的拇指,活塞马上被弹簧推了出来。“要使活塞不被推出来,该怎么办?”教师问。“用大拇指压在上面”。全班齐  相似文献   

11.
漫谈提问     
提问,是教学过程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所谓谈话教学法,就是教师和学生用口头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若运用恰当,可以启迪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弄巧成拙,影响教学效果。下面就课堂提问谈些点滴体会。一忌不加思索,信口乱问。教师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如“是不是?”“对不对?”之类,学生往往一  相似文献   

12.
也许有不少教高段的语文老师都有这么一种感受: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较差,课堂上老师提的问题,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如此周而复始,课堂就停留在老一套老师讲,学生听。  相似文献   

13.
在现在的公开课中,有这样一种趋势,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马上让 学生在下面自由地回答。这样教师用不着点名而浪费时间,也很少担心学生回答错了,从而 出现难以调控的局面,很自然顺畅地接着上下去,给听课者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之所以出 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许多老师认为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不 会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的确,对于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来说,是有这样的好处。 但举手回答、老师点名,学生被动回答就真的不如自由回答吗?事实上,上课时让学生自由回答,表面看热热闹闹,其实只有几个“高…  相似文献   

14.
热烈的课堂气氛一直为大多数教师所追求 ,它似乎成了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标志。因此 ,课堂“冷场”是好多教师不希望发生的 ,一旦发生 ,不少教师常会感到束手无策 ,有时甚至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那么 ,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冷场” ?课堂“冷场”是不是该一概否定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 ?一、这样的“冷场”要积极提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室里寂静无声 ,同学们在静静地思索 ,要珍惜这样的时候。”的确 ,当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的时候 ,需要安静的环境、平静的心态和足够的时间。虽然 ,此时表面上课堂“冷”了 ,但只要观察一下孩子们…  相似文献   

15.
“这个问题回答得对不对?”“对。”“他回答得好不好?”“好。”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这样的一问一答,我们大都遇到过。类似的问答活跃了课堂气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一定帮助。但一堂课上,类似的问答过多,会使教学停留在浅表的层面上,含有的智慧性成分有限。  相似文献   

16.
【设计思路】运用添加因素法进行快速审题作文。使学生理解什么叫因素和什么叫添加因素法,并能灵活运用添加因素法审题、写作。【导写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交流,活跃气氛1.同学们在幼儿园的时候最喜欢干什么?(学生回答。)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首先请同学们齐声说“学生”10遍,然后齐声说“生学”10遍,速度要快、声音要响亮。在学生说完最后一个“生学”时,不给学生喘息机会立即问:老师最怕谁?学生的回答多数可能是“学生”,教师据此引导:同学们这样回答是受思维的定势的影响。2.同学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它们俩谁跑得快?注意…  相似文献   

17.
厌学 乐学 好学——快乐学习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张载说过:“学习达到快乐的地步,就会轻松以至于不能自已,因此定会长进。”可见,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究竟怎样实施教学,才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从厌学转变到乐学,再到好学呢?一、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作为教师都见过这样的学生:有的学生不愿意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厌学,不做作业,经常逃课。为什么呢?学生原本是活泼好动的,在课堂上,教师却要求学生循规蹈矩,不得随便说话,回答教师的问题要举手等;加上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学校应试教育等各方面的压力压抑了孩子活泼的天性。班级里的差生时…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课堂上举手的学生却很少。学生很被动,教师很焦急,课堂气氛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或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学生一时没找到回答问题的切入点;或者是教师提的问题太突然,学生没有必要的心理准备;或者有的学生想回答,却没有十分的把握,怕答不对会被同学们讥笑,被老师斥责等等。但有时候我们也遇到另外一种情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还没有让学生回答,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仔细听听,其中学生发表的不少见解,很独特,很有创造性。甚…  相似文献   

19.
爱问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也是如此,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多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提问。好的数学课堂是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快乐。大多教师没能做到这一点,都是要求学生把手背在后面,课本合上,然后提问,如果没有学生举手,会点名提问。甚至有的教师因为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干脆对学生罚站,或是一顿训斥,这样长此以往,学生会讨厌数学,再也不想上数学课了。试问一个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怎么能学好数学呢?所以,这就  相似文献   

20.
近日,笔者与同事闲聊时,问他们:“学生是不是教育的资源?”同事们都说是。“为什么说学生是教育的资源?”同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回答的很模糊。问完他们,自己也在想,学生到底是不是一种教育资源?一日,一位教师教学《加法应用题》一课,当他给学生讲解“树上有8只鸟,又飞来了7只,一共有多少只”时,一位学生举手,也说一个题目:“妈妈昨天买来了15个果冻,我吃完了,要妈妈今天再给我买20个果冻。”没说问题他就坐下了,老师请他再补充上问题。“妈妈一共给我买来多少果冻?”经他这么一说,其他的学生也跟着来了,也要出题目。有爸爸买鸡蛋,又买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