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例1 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4.0kg、长度L=2.0m的木板,在F=8.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0=2.0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m=1.0kg的物块(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木板最右端.(g=10m/s^2)  相似文献   

2.
例1如图1,一质量为M=3kg、长L=2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  相似文献   

3.
贵刊2004年第11期刊登深圳市福田中学李春来老师的《坚持“一题多问、多变”,引导“一题多解”》一文中的“变化4”的设问和解法均有问题。原题:如图1,已知木板质量M=3kg,m=1kg,板长L=1.6m,木板与木块间μ=0.1,地面光滑,现在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10N,为了把板从m的下方抽出来,F的作用时间不得小于多少?1、题设有误:根据题设,本题中木板与木块都有唯一确定的加速度,aA=(F-μmg)/M=3m/s2,aB=μg=1m/s2,同时它们之间有唯一确定的相对运动距离L,所以,把木板从木块下抽出来只有唯一确定的时间,不存在最小的时间。2、解法有误:原解法:…  相似文献   

4.
李楷 《中学理科》2005,(10):48-49
原题:如图1,长木板ab的b端固定一挡板,木板连同挡板的质量为M=4.0kg,a、b间距离s=0.2m.木板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a端有一物块,其质量为m=1.0kg,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令小物块以初速度v=4.0m/s沿木板向前滑动,直到和挡板相碰.碰撞后,小物块恰好回到n端而不脱离木板,求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相似文献   

5.
题如图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木板A、B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间距s=2.88m.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的左端,C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给C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2/5mg的恒力F,假定木板A、B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粘连在一起.要使C最终不脱离木板,每块木板的长度至少应为多少?  相似文献   

6.
<正>例1(2013年全国理综Ⅱ卷第25题)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滑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所示.己知滑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滑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滑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滑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求:(1)滑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相似文献   

7.
一、注意物理情景的分析,选用合适的物理规律【例1】如图所示,质量M=4kg的木板AB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右端B点固定着一根轻质弹簧,弹簧自由端在C点,C到木板左端的距离L=50cm,质量为m=1kg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木板的  相似文献   

8.
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借助一题多解、全方位多渠道地考虑问题, 对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现举一例. 题目:一块足够长的木板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质量M=2 kg,木板左端有一质量m=1kg的物块,物块与木板开始都处于静止状态,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水平向右的恒力F=2 N作用在物块上,要使物块相对木块移动L=1 m,F  相似文献   

9.
题图1中,质量为m剖物块叠放在质量为2m的足够长的木板上方右侧,木板放名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与才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木板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在0~3S内F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F以mg为单位,重力加速度g=10m/s2.整个系统开始时静止.  相似文献   

10.
何崇荣 《物理教师》2011,(10):70-70
如本文图1所示,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上,木板B静止于水平面.t=0时,电动机通过水平细绳以恒力F拉木板B,使它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B=1.0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A的质量和B的质量均为2.0 kg,  相似文献   

11.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的中小学生创新思维教育活动丛书,综合能力基础训练物理(高中一年级第一册下,作者朱应春)第51页高考在线第8题:如图1所示,长L=1m,质量M=1.0kg的木板,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左端有一个质量m=1.0kg的木块(可视为质点),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20N作用于小木块,使其由静止向右运动,作用一段距离后撤去水平力F,最终小木块恰好运动到长木板的右端,已知小木块与长木板的动摩擦因数μ=0.5,g=10m/s2,求水平力F做功W为多少?解法一(运用动力学、运动学求解)分别以m和M为研究对象对它们各自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例题如图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木板A、B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间距s=2.88m。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的左端.C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  相似文献   

13.
自 2 0 0 0年以来 ,北京、安徽等省市都进行了春季招生 ,现就 2 0 0 1年春季高考物理压轴题作一简析 .题目 如图 1所示 ,A、B是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完全相同的两块长木板 .A的左端和 B图 1的右端相接触 .两板的质量皆为 M=2 .0 kg,长度皆为 L =1 .0 m.C是质量为 m=1 .0 kg的小物块 .现给它一初速度 v0 =2 .0 m/ s,使它从板 B的左端向右滑动 .已知地面是光滑的 ,而 C与板 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 μ= 0 .1 0 .求最后 A、B、C各以多大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取重力加速度 g=1 0 m/ s2 .参考解答 先假设小物块 C在木板 B上移动 x距离后 ,停在 B上 .这时 A、B、C三者的速度相等 ,设为 v,由动量守恒得mv0 =(m 2 M) v,1在此过程中 ,木板 B的位移为 s,小物块 C的位移为 s x.由功能关系得- μ mg(s x) =12 mv2 - 12 mv20 ,μ mgs=2 Mv2 / 2 ,则  - μ mgx=12 (m 2 M) v2 - 12 mv20 ,2由 1、2式 ,得x=mv20(2 M ...  相似文献   

14.
吕秋波 《物理教师》2006,27(12):24-24,26
题目:一块砖的长、宽、厚分别为20cm、10cm、5cm,其密度为1.5×103kg/m3,将它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最大压强为Pa,最小压强为Pa.(g=10N/kg)传统解法:砖块的体积V=abc=20cm×10cm×5cm=1000cm3=10-3m.砖块的质量m=ρV=1.5×103kg/m3×10-3m3=1.5kg.砖块的重量G=mg=1.5kg×10N/kg=15N.砖块对地的压力F=G=15N.砖块的面积S最大=20cm×10cm=200cm2=2×10-2m2,S最小=10cm×5cm=50cm2=5×10-3m2.砖块对地的压强p最大=S最F小=5×1150-N3m2=3000Pa,p最小=S最F大=2×1150-N2m2=750Pa.评价:上述解法思路清晰,计算无误,是一种正确的解法,但…  相似文献   

15.
徐建年 《物理教师》2009,30(12):56-56
题.(第1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5题)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长为L带薄挡板P的木板,静止在水平的地面上,设木板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因数相等,皆为肛.质量为m的人从木板的一端由静止开始相对于地面匀加速地向前走向另一端,到达另一端时便骤然抓住挡板P而停在木板上.已知人与木板间的静摩擦因数足够大,人在木板上不滑动.同:在什么条件下,最后可使木板向前方移动的距离达到最大?其值等于多少?  相似文献   

16.
题目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长为L带薄挡板P的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设木板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因数相等,皆为μo质量为m的人从木板的一端由静止开  相似文献   

17.
题如图1所示,长L=1m,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AB的左端点有一质量也为m=1kg的木块(可视为质点),现以水平力F=20N作用于C,使C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C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要使C恰好运动到AB的右端点但不掉下来,F只能做多少功?  相似文献   

18.
例如图1,长L=1m,质量m=1kg的木板A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AB的左端有一质量也为m=1kg的物块C(可视为质点).现以水平方向力F=20N作用于C,使C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C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要使C恰好运动到AB的右端点,但不掉下来,F只能做多少功?  相似文献   

19.
纪选民 《考试周刊》2008,(49):164-165
题目:一平板车质量M=100kg,停在水平路面上,车身的平板离地面的高度h=1.25m,一质量m=50kg的物块置于车的平板上,它到车尾端的距离b=1.00m,与车板间的动摩擦数μ=  相似文献   

20.
题如图1所示,质量为3m的竖直圆环A的半径为r,固定在质量为2m的木板B上,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其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挡板固定在地上,使木板B恰好不能左右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