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忠会 《中学文科》2009,(16):48-48
叶圣陶先生在1957年11月17日给曹永德的信中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认为‘道’与‘文’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们进行思想活动,不能离开语言这个工具。就一篇文章说,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是不可分割的。”1964年1月2日叶志在答孙文才的信中说:“……由语言文字而深明其内容,具有裨于思想之提高,品德之修养。”这些论述都是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新课程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也突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教材的选编(以人教版为例)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也就为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语教学参考》2005年第5期和第8期上,人们围绕“语意识”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出现了激烈的学术争鸣。同时,在《中学语)2005年第7期上,发表了《母语教育病沉重处方投药须辨清》(以下简称《辨清》)一,该针对语教育“言语形式说”再一次进行了反驳,并以给语教育“治病”的名义。提出了语教育“言语内容、言语形式辨证关系说”。这一提法,确实避开了语教育研究“重形式”与“重内容”的角力格局。走在一条中间的道路上。这条路难道就一定符合中学语教学要求,一定走在语教学的道上吗?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它属于第三条路,但我们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也是一条中庸之道。与传统思维橼式相吻合.律律带有很程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走过了一条“由琐细到粗放”的曲折的山路。以前重语法分析,一篇文章被分析到支离破碎,弄得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被有识之士斥为“语言研究”。现在,时髦的语文教学义摇身一变,成了全武行式的“说书”,“听众”对什么感兴趣,“说书人”就投其所好,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泛语文化”,  相似文献   

4.
阅读2009年第2期的《人民教育》,看到了王春燕老师这样的观点:只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说、怎么写的形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水平。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课,不能只重内容,而轻视甚至忽视形式;恰恰相反,应当由重“内容”转变到重“形式”,由关注课文“写什么”转移到关注课文“怎么写”……我以为,语文教学的确要关注写什么,也的确要注重形式,但并非需要由重“内容”转变到重“形式”,语文教学应注重形式还是内容,我们不能刻板地做规定,应该视文本特点而定。  相似文献   

5.
不久以前,我们读到陈日亮老师的一篇文章《对语文教改若干同题的看法》,其中谈到“重理轻文”的问题,他说:“轻文的众多原因之中,难道不就首先包括着语文教学自身质量不高这一根本原因吗?”我们觉得敢于这样说的语文老师是很有胆识的。最近又听到一桩趣事:陈日亮老师授课的初二年级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纷纷向校领导反映说:“学生的兴趣都给了语文了,学数理的时间竟比以前少了。”校领导高兴地说:“语文教学在打翻身仗,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了,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我们听了,受到很大鼓舞和教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语文是工具性学科”这一观点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往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课外延伸,重应试能力、轻实际水平,导致不少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不能很好地体现。“快乐语文活动”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快乐语文活动"针对语文学习富有情趣且不受时空限制这一天然的优势,从兴趣入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让知识与能力并重,让课内与课外相融,让应试与生活结合,让学生尽情体验学习语文的…  相似文献   

7.
笔者是名小学语文教研员,有机会到一些农村小学进行教学现状调查,发现目前小学语文学生成绩考查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是“四重四轻”,即在考查内容上“重知识轻能力”;在考查题型上“重单项轻综合”;在考查形式上“重笔试轻口试”;在考查方法上“重定期轻平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受传统考查思想的影响。现就这几方面谈谈个人看法,求教于同行。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考查的目的在于检查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提高质量。”为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学生成绩考查应该做到“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高考试题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左右着中学语文教学。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个倾向是“重语轻文”,由于高考试题突出了语言考试的内容,中学语文教学便很自然地变成了单纯的语言教学,在高中阶段尤其如此。几年来,语文教学中不是轮番出现过“实虚词填空”、“病句修改”、“正误辨析”几大“海洋”吗?这几大“海洋”大有冲击正常的语文教学之势。今年的高考试题,尽管增加了一点文学常识的考查内容,形式也略有翻新,但万变不离其“语”,“文”的地位已经丧失殆尽了。可以想见,“词语解释”和“语法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承的”。这句话揭示了语文教学中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之间的本质联系。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无论是听话、说话,还是读文、写文都有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作语文形式的训练,又要讲思想教育,使二者统一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其互相促进。现行语文教材三百多篇文章,许多课文都不同地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有领略山川名胜风光、歌颂祖国  相似文献   

10.
若要说对我语文教学生涯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什么,那么可以说是语文教学前辈方仁工先生所说的:“上好一堂课就像写好一篇文章一样。”写文章无论从广义和狭义讲都是很不容易的,题材、内容、主题、语言、剪裁、提炼……还有文章不嫌千遍改,等等。其实把它与上课相类比是非常贴切的。当然上课与写文章毕竟是两回事,这容我暂且不谈。从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方老师这句话的分量,我一直在做文章,而且一直在做如何上好课这篇文章。一、“起承转合”与上课的结构“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上好一堂课也十分讲究“起承转…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语文教学,需要脚踏实地、有针对性的宏观研究。洪镇涛在《是学习语言,还是研究语言》(载《中学语文》1993年第5期)一文中,提出的“学习语言”的观点,击中了语文教学改革停滞不前的要害,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很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识误指弊击中要害洪镇涛这篇文章引人注目之处,首先是他较为全面地论述了语文教学的误区。他说:“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误在何处?“这误区,简言之,就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分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正确处理文道关系,发挥教材优势,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学要坚持“文道统一原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文道统一原则”。元朝人郝经说过:“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话精辟地阐述了“文”与“道”的对立统一关系,即道是文的内容,文是道的形式。课文就是一定的思想内容和一定的语言形式的统一体。这是从教材本身看。再从教学方面看,语文教学包括读和写两个方面的内容。学  相似文献   

13.
一任何文章都是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的统一体。思想内容包含在语文形式之中,语文形式是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的。中心思想是思想内容的集中和概括。准确地掌握住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提纲挈领地掌握住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了。  相似文献   

14.
中师与中学的语文教学虽为同宗,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本文试图从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听、说、读、写”来探求其差异。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中学语文教学较多强调听的获取和说的内容,阅读侧重于分析,写作一般以形式为中心。而中师语文教学则强调听的感悟和说的过程,阅读侧重于欣赏,写作以内容为中心。认识这些差异,对中师语文教学走出自己的路子是极其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引言如何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所应具备的“阅读能力”究竟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其评估的原则又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恐怕我们将会继续在重“读”轻“写”、重“知”轻“能”这条语文教学的“死胡同”里徘徊。理解是阅读的中心环节,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阅读能力应该体现为对读物“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理解。由于阅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阅读能力事实上为语言认读水平、语文知识水平、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领悟能力的一种综合反映,其内涵十分丰富。但针对学生的实…  相似文献   

16.
当前语文教学,大多数重课文“内容”而轻“形式”,语文课堂重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品读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人文内涵等等,极少关注作者怎么写。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就必须重“形式”,关注标点符号、词语、句子、段落、表达方式中的秘妙之处。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方向不定,有时热衷于把语文课教成纯文学课,有时却把语文课教成似政治课;十年动乱期间,几乎把语文课取消了,搞什么“政文合一”;这几年受着高考的指挥捧转,又把语文课教得太死了,太知识化了、工具化了,忽视了思想教育。 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文道统一,这是语文这门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重要特点。从一篇文章来说,构成一篇文章,有了道才有文;“文以载道”就是这个意思。清朝学者戴震曾提出把“义理、考据和辞章”这三者结合起来的说法。而在“义理、考据和辞章”这三者中,义理应当是灵魂,是统帅,因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而材料是要由观点来统率的。从语文教学的目的来说,也必  相似文献   

18.
李裕德同志相继技表了两篇文章;《语文教学所需要的逻辑》和《语文教学与多标准分类法》(分别载《中学语文教学》1991年第1期和第4期)。作者说:在“语文学(包括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章学、文学)、语文教学和教育学之类”学科中,“传统逻辑基本上不能用”,“基本上无法使用”。作者认为,“在分类标准问题上,这点体现得再明显不过了”,在这里“一次划分往往要使用两个或更多的标准”。对于李文的这些意见,笔者不敢苟同。我们知道,传统逻辑(即形式逻辑)以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为其研究对象,因而它与一切科学研究和日常思维中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语文教师的舞台.炼就与展示语文教师教学功力的方式自然就是课堂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力,要从解读文本与解读学生开始。解读文本与学生就是“走进”文本与“走进”学生。“走进”文本就是关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即关注文本“说的是什么”、“怎样说”以及“为什么这样说”等问题:“走进”学生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即关注学生“需要学的是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大单元教学强调一个“大”字,即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学不局限于一篇文章,同时也不局限于这篇文章所在的单元,甚至不局限于整本语文教材,而是将教学目光着眼于与知识点相关的所有元素。简单而言就是课内与课外有效结合,以指引学生将学习范畴有效延展,拓展学生见识,开阔学生视野,加深知识层次,以激励学生勇于探索语文,研究语文,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大单元教学要确定核心知识教学目标大单元教学强调一个“大”字,这就意味着其涉及的内容较多,广度较大,程度较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