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壮族创制本族字的化心理、壮汉化共生共荣的密切关系和壮族古壮字的化价值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壮族古壮丰富的化意蕴。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从以下几方面探求<西儒耳目资>一书在辞书编纂史上的贡献:首先,是书第一次将汉字用西方字母进行了拼音化处理;其次,是书对汉字部首进行了远较中国人为彻底的形式化改造;最后,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书第一次打通了中国传统的字书与韵书的界限,将二者的长处融会在一书中.当然,是书也存在着缺点,如没有释义;但这是与其作为识字课本的性质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3.
中越边境地区的壮族布傣支系与京族虽然都是使用越南喃字记录其歌谣、古籍的支系,但由于族源及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从而使得两地民间的古传民歌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存在有比较大的差异.壮族布傣歌谣完整地保留了古代越南独有的帝王文学的特质,而京族的歌谣明显地带有汉字文化圈的印记.  相似文献   

4.
简化字就字形而言不少是古已有之的,其中有一部分本有其字,后来由于其存在结构或理据上的优势被用作正字的俗体,而且被简化字所沿用,从而造成了汉字同形的现象。这部分汉字由于使用频率低、缺少文献用例,且在字书中的解释语焉不详,相关研究以及大型字书的编写只是照录古代字书而疏于甄别,因此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今以简化字的同形现象为出发点,从形音义三方面分析此类汉字的源头和演变过程,以期对全面认识简化字和完善大型字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字典词书都因其性质的差异而确立自己的编撰原则。《汉语大字典》是一部古今楷书汉字的大汇编,偏重于提高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因而提出了“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制定是在深究旧字书编写体例之后,概括地、科学地、针对实际而揭示出来的,适用于汉字形、音、义各个方面。本文拟就此原则所涉历史的继承谈谈收字和根据字书编字书的问题。 关于收字。语言文字都有其社会性,它不随个人意志面变化,否则,将失去其交际、交流思想的功用。因此,历史的继承对语言文字来说更具重要的意义。历代字典词书的编撰对  相似文献   

6.
同音字在文言文识字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借助同音关系查阅旧字书旧词书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本身不能反映具体的读音,古代又没有拼音字母这个工具,古人就利用字音间的同音关系来给字注音。其主要方法有三:  相似文献   

7.
天琴是流传在左江流域壮族傣人族群民间的一种宗教活动伴奏乐器,是壮族人民神圣的吉祥物,壮家世代的传家宝.古老神奇的全龙峒是天琴文化的发祥地.天琴,纯属手工制作,依凭自己独特的结构及弹奏方法,弹奏出天籁之音,蕴含着宗教信仰等神秘气息,极富有古壮民族的文化韵味.挖掘古壮天琴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字形演变是汉字研究的重要内容。清代雷浚的《说文外编》是一部补充《说文解字》收字的重要字书,其将所见到的经籍中的文字字形与《说文解字》所收字相对照,沟通字书收字与文献用字的关系。本文考察并分析雷氏在《说文外编》里条陈汉字字形变异的情况:隶变、讹变、形似而误以及偏旁位置与形体结构关系,分析汉字字形演变原因,有助于加深对汉字字形的理解,有助于掌握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汉字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国汉字规范的历史源远流长,从秦始皇时期的"书同文"便已开始,到唐代达到了顶峰。唐人十分注重汉字的规范,其间出现的大量字书充分印证了这点。其中,《干禄字书》《九经文字》等字书,从音、形、义等方面来规范汉字,说明了当时正字内容的广泛性和系统性。唐代正字运动不仅对当时的汉字规范和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对后世的意义和影响也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0.
许慎(约58—约147),字叔重,东汉时期汝南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他倾尽毕生精力,致力于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其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汉语文字学经典之作,使汉字的形、音、义得到规范和统一,是汉字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书之一,被誉为"千古一书""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许慎被时人和后世尊为"五经无双许叔重""字圣""字学宗师""辞书鼻祖""文化宗师",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汉字书千年,文脉永流传。  相似文献   

11.
壮民在生产生活中,以周边的事物为素材,通过对事物的观察、类分和表达,创造了“坡芽歌书”。壮民以对事物具象表达、类比呈现和分解重组等方式,实现了符号内容的表达、情感的抒发和结构的多样化,既完成了符号的审美形式,又使符号背后丰富的意蕴相伴而生。  相似文献   

12.
金龙布傣人是一个有着1700多万人口的群体,聚居于中越边境中方一侧的金龙镇。新中国成立后被识别为壮族。由于特殊的居住环境和特殊的历史背景,他们在国家认同上布傣人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但在民族、族群认同问题上则更加强调自身的族群性,因而与国家认同不相符,甚至相背离。这些差异性既与金龙的隶属更迭、布傣人的历史渊源有关,也和新的政治环境有关。本文试从与国家互动的视角对布傣人的认同意识及变迁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13.
庄子哲学及其内在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思想世界既涉及庄子其人,也涉及《庄子》其书。作为哲学家,庄子的哲学追求与他的存在方式,往往呈现内在的一致性。从《庄子》其书看,无论就内在的思想系统抑或外在的历史影响而言,《庄子》都首先呈现了整体、统一的历史品格。从哲学思想的衍化看,庄子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首先通过《庄子》一书而实现,尽管在具体篇数、篇目的划分等方面,它曾发生了某种变化,但《庄子》一书始终作为庄子的思想符号和哲学载体而内在于并影响着思想史过程。庄子的哲学沉思以道为内在指向。作为形上之域的对象,道具体表现为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它所实际涉及的,则是广义的存在与人之“在”。  相似文献   

14.
朱得之的《庄子通义》是现存明代最早的一部解庄著述,其在继承前人解庄成果的基础上,注重吸收阳明心学的思想,以心学解庄,开创了庄学的新局面.而其对《庄子》外、杂篇真伪的考论及对《庄子》、《列子》关系的辨析也对庄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初皇帝提倡无为而治以及尊宠道教,造成了宋初文学家的崇道倾向,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宋代文学家对<庄子>一书的文学旨趣心领神会,在文艺思想和文学创作上靠近庄子,从中吸取文学营养,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自先秦以来就为各个时代的人所关注。《庄子》一书绝大多数篇目写于先秦,全书竟然没有使用一个“兴”及与之相关的“比”。尽管如此,如果仔细考察庄子一书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论的影响,将会发现“兴”与庄子塑造的审美境界“游”之间存在着很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旨在揭示历代读老、解老者误读和错解《道德经》的原因。《道德经》是讲生命本体的书,思维方式的特点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不能用西方的主客二分法来解释。《道德经》的断句和分章与思维方式紧密相连,若用主客二分法进行断句和分章,结果只能是乱上加乱。庄子才是《道德经》的真正的解释者,生命有“体”有“用”,《道德经》是描绘“体”的典范,《庄子》是描绘“用”的楷模;“体用一如”,《老》《庄》一体,方可避免许多对《道德经》的误读和错解。  相似文献   

18.
苗壮先生《笔记小说史》对于笔记小说的分类有较清晰认识,考据功力扎实深厚,对每部作品的出处版本均有准确详实的论述。该书还能够将笔记小说与其他小说形式联系起来,以全面的视角关注小说史发展脉络,注意其内在互动性,还较为自觉地运用了母题研究方法,充分注意到小说文本的互文性。具有厚积薄发、举重若轻的总体特点。该书是笔记小说史同类书中值得重视的一部。  相似文献   

19.
《鹏翔无疆——(庄子)文学研究》跳出《庄子》哲学研究体系而专力探讨其文学特色、成就及其相关问题,视角独特、自成体系、广征博引而又能自圆其说,既有着雄厚的文献基础,又有成熟完善的逻辑体系,文笔挥洒恣肆,论点精辟深刻。虽然《鹏翔无疆》一书中有些观点仍待商榷,但这并不会影响此书作为“导夫先路”的开山之作的可读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下之大用”。这也就是从“存诸己”跃入“行诸人”,由内向转为外向。如果前六篇是完整的阶梯,那“应帝王”就应该是通向室内的门槛。显然,第二条线索“道化天下”虽只寓于末一篇中,但却藏在第一条线索之下,笼罩了全内篇。通篇可鉴,庄周逍遥游世的背后,劝世之心极其良苦。只是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