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观的词具有独特的绘画美学特征。秦词中的画是一种由“线”的勾勒和“点”的泼洒构成的写意画,其凄清淡雅的色调美、烟水迷离的意境关以及画面的流动美,体现了秦观柔婉、幽微的词人之心。  相似文献   

2.
秦观是北宋中后期一位创作成就突出的词人,他在词中大量、成功运用了点染艺术。秦观词中点染艺术的特点是点少染多,即词中直接抒情、说理较少,而更多的是渲染、描绘。点在词中出现的位置主要有开头、过片和结尾等三个关键之处。秦观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其词具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对其婉约词风的形成以及秦观能成为宋代一位著名的婉约词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宋杰出词人秦观,在中国词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说:"秦少游<淮海集>,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他的词清丽凄婉、"和婉醇正",渗透着伤心的泪水,充满着深沉浓郁的愁绪,被后人称为"古之伤心人".  相似文献   

4.
秦观为北宋著名词人,其词在词史上的地位甚高且备受推崇.今传《淮海词》中恋情词约占半数,本文根据描写对象以及风格的不同,将《淮海词》的恋情词分为三类:清新活泼的常人恋情词、咏他人恋情之词、文人歌妓之艳词,并分析其写作特色,以求从整体上把握秦观的恋情词.  相似文献   

5.
命运多舛,身世飘零,给秦观短暂的一生增添了许多伤心愁绪,也造就其创作出许多著名的感伤诗词.秦观感伤词独特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在意境的创造上,其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景意向,章法结构方面创作了大量慢词,字法运用也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泰观感伤词作形成了词史上影响巨大的抒情范式,"为宋一代词人之冠".可以说.在词体演进的发展过程中,秦观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秦观贬谪词是词人在绍圣元年(1094)至元符三年(1100)所作,代表了秦观词作生涯的最高峰。基于文学地理学视角从文本之外的贬谪地动态分布来分析秦观贬谪词,吴越、荆楚和岭南文学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促使秦观贬谪词书写由华丽化向清淡化转变;从贬谪词文本呈现出的空间构建模型及空间特点入手分析,发现其空间书写对象以宫室建筑和水域空间为主,空间观感呈现华丽与清冷共存的特点,也反映出词人心态由对往事留恋向现实绝望转变。从空间视角对秦观贬谪词进行审视,会对地域与词风、词作本身的关系形成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秦观为北宋后期的一位婉约词人,词坛的新旧交替、词家的纷纷涌现,为秦观提供了博取各家之长特别是婉约派各家之长的可能。秦观在集婉约大成的基础上,寓身世之悲、抒真挚之情,形成独特词风,被推为“婉约之宗”。一、承继超越集大成秦词善博取,早期词风格委婉缠绵有似于柳永,《满  相似文献   

8.
秦观以其锐敏善感的独特心灵深切感受着个体生命的存在困境,并将其生命意识诉诸笔端,创作了许多动人之词。其词好用"花"意象,初期多写盛开之花,中期多写凋残零落之花,后期多写梦境、幻境之花。贯穿秦词始终的花意象中蕴涵着词人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9.
秦观是北宋后期的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他博取众家之长而自成一家,自得清新,以一种凄清婉丽的风格将婉约词推向一种极致,被推为"婉约之宗"。秦观用词这种艺术形式通过一些悲凉凄冷的意象细腻深刻而真挚地刻画了自己内心最为深切的一种诉说。从秦观的身世经历入手,了解其词的凄美哀婉,探究这种词境的写法,阐述词境由凄婉到凄厉的转变,分析秦词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词人秦观在七年的贬谪期间写有二十多首词,这些词真实记录了他在悲苦不振中走向沉沦自灭的情感演变轨迹:贬谪初期,词风凄婉,经常通过今昔对比表现失落之感;贬谪中期,词风趋向凄厉,表现了词人在险恶现实处境中的悲鸣;贬谪后期,秦观词流露出绝望之感,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借酒浇愁的词作中。从秦观贬谪词里,我们能看到北宋党争给士人带来的身心双重的痛苦,以及个人命运在时代漩涡中的沉浮。  相似文献   

11.
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是苏东坡的好友,他俩常在一起吟诗诵文,共取其乐。  相似文献   

12.
秦观(公元1049——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没有继承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而是沿袭了柳永的婉约风格,被誉为“婉约之宗”。秦观词的题材内容狭窄,情调比较低沉,但艺术成就很高,对后来的周邦彦、李清照影响较大。现概述秦观词的艺术特色如下:  相似文献   

13.
晏几道和秦观是中国词史上的两位著名词人,在北宋词坛上更是享有盛名,由于两人的作品皆以伤感著称,古人常将二者放在一起作对比研究.清人冯煦曾就此评价道:"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可谓十分中肯.论文在此基础上,从两位词人的身世遭遇、性格特征、题材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着手,对两位词人的"伤心"进行细致的审视和梳理.  相似文献   

14.
秦观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个杰出的词人,他的词以真挚的情感、唯美的意境和深幽的艺术美感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他词作的成功,取决于他对比兴手法的大量使用。秦观对比兴手法非常偏爱,而这种偏爱是由作词本身的客观原因和词人自己的主观情感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唐宋词真迹今天已很少见,古籍文献特别是唐宋文献对唐宋词真迹的记载,可视为是唐宋词真迹保存的一种方式。文献记载的唐宋词真迹,在校勘、还原、鉴赏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如李煜?临江仙?词的创作场景,黄庭坚?念奴娇?词“爱听临风笛”之“笛”、?西江月?词“杯行到手莫留残”之“莫留残”,秦观?踏莎行?词“杜鹃声里斜阳暮”之“斜阳暮”等。词人词作真迹记载,不仅可以据之考察词作初创之面貌,还可以考察词人笔迹,了解其书法水平,并进一步考察词人人品、情趣。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北宋时期的周邦彦,上承晚唐五代及宋初的传统词风,近师柳永,秦观的新声慢词,宦海沉浮,飘零辗转的命运及自身绵密细腻的情思,遂使他的长调慢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其相思怀人之词<解连环·怨怀无托>中,词人站在恋爱主体平等的立场之上,吟唱了一阕百转千回的爱情悲歌.  相似文献   

17.
周邦彦是北宋唯一的一位"集大成"词人.其之"集大成"主要表现为:师法柳永而胜于柳永;继承与超越贺铸等人取唐诗"以为诗词"的技法;吸取并发展秦观"语工而入律"的艺术优长;风格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而自成特色等.这些"大成"的具体内容,是导致周邦彦清真词成为有宋一代"正宗"词及"词之圣者"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正是因为晏几道、秦观同样都是本色的婉约词人,所以他二人经常被历代研究者相提并论。但每个词人的词作都各有特色,晏几道词作的语言较之秦观更娩华丽,他二人在词作中所呈现的风格气质也是不一样的:一个自恋,一个自哀。从这两个方面指出他们的不同之处,更有利于我们清晰地理解词人及其词作。这种同中求异的方法对于古代文学的学习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秦观是北宋后期的著名词人。在北宋的中后期词坛,秦氏是一位集婉约词大成的词人。大体而言,秦观早年的词多写春愁别怨,风格清丽婉约,未尽脱花间影响;他的后期词,多抒身世感慨,词风一变而为凄厉苍凉,沉郁顿挫,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0.
闲适诗为古诗注重精神愉悦和心灵超越的一种流派。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秦观存诗四百三十余首,"闲适诗110首、准闲适诗8首"。本文以其闲适诗为研究对象,以期领略词人秦观作为诗人出现时,其闲适诗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