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课程知识观的核心要素,从课程知识选择、课程知识组织和课程知识呈现三个维度梳理了柏拉图、夸美纽斯、斯宾塞、杜威、布鲁纳和多尔课程理论内在所反映的课程知识观,并以知识观视角解析了课程知识观演进特征,提出了课程知识选择从普遍真理到存疑情境、课程知识类别从等级层次到多样分类、课程知识编排从普适确定到开放建构,以及课程知识呈现从抽象绝对到多元描述等趋势,以期助力大学课程内容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2.
大学应用转型改革旨在适应与引领知识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一种知识创造多样化价值即 知识创价的知识秩序。微观课程实施需要形成集体化知识创价行动来促进这种知识秩序的构建。传统大 学课程实施主体之间行为倾向的差异是导致课程知识价值创造失衡或缺失的重要原因,需要通过主体观 念、主体间关系、知识组织机制、知识行动方式等方面的重建促进集体化知识创价行动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特殊教育不可因强调“社会教育”模式的重要性而否认传统的“医教结合”模式,也不可因强调“医教结合”模式而否认“社会教育”模式.特殊教育一方面应正视特殊儿童的残疾事实,关注残疾的病理学根源、行为特点以及矫正补偿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从社会人的角度出发,满足特殊儿童回归主流社会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4.
大学课程知识选择活动主要在国家层次的大学课程政策、大学层次的课程设计以及课堂层次的教学活动三个层面展开。正是通过贯穿于大学课程全过程各层次之间的知识选择活动,从而将隐匿于知识背后的价值显现化、过程化、教育化和经验化,使外在于受教育者的客观知识逐渐演化成为个体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并与个体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融为一体,从而完成知识价值增值、减值或保值的演变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过程揭示了大学课程与教学活动及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大学是知识密集型的组织,它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资源,而大学隐性知识又是这丰富的知识资源中最为重要、最具价值的部分,它是创新的原动力,又是构成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本文通过论述隐性知识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关联,提出基于隐性知识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两种知识观及对高师教育实践课程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论中存在两种知识观:理论性知识观和实践性知识观,它们从深层观念上对高师教育实践课程产生潜在而强大的不同影响.理论性知识观藐视通过实践而获得的所谓"经验",剥夺其作为知识存在的权利,必然导致高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弱化.实践性知识观不仅尊重理论性知识的实践价值,而且强调实践性知识对于实践的重要性与依赖性及其在理论性知识实现实践价值中的中介作用,因而能够有力地促进高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彰显.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信息社会的到来,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正逐渐发生改变,知识选择范围和对象已由"教育知识"向"教育资源"转变,知识选择主体越来越呈现出由"教育者选择"向"学习者选择"发展,知识选择价值取向呈现出由"优胜劣汰"的精英价值取向朝"机会均等"的个性发展价值取向发展,知识选择模式则呈现出由强调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服务"模式向强调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事业"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社会学中的知识与课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社会学需要这样一种理论,它将知识问题重新纳入课程的争论之中,而不否认知识的社会和历史本质。现有的教育社会学,无论是建立在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基础之上,都没能为可供选择的课程提供基础。本文提出了“社会现实主义”的知识与课理论,这种关于知识而不仅仅是关于认知者的社会理论,既承认课程知识的社会历史本质,也承认它们超越其特殊社会起源的客观性,并将课程知识的客观性置于社会网络以及社会组织的公共规则和惯例之中。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是一个"关系共同体",甚至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依凭经验考察、历史总结和理性推理可知,高深知识是走进高等教育的入口,是理解高等教育的一把钥匙,高等教育功能或价值则依凭高深知识而释放:高深知识既是高等教育孕生的必要条件,又是判定高等教育特殊性的根本所在,也是高等教育、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形成超循环关系的链条;大学学科是高深知识不断分化与综合的产物;大学课程是专门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高深知识。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大学竞争的知识逻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两大竞争的逻辑——政治逻辑与市场逻辑,而对其中任何一种逻辑的偏好都会影响大学的正常发展。化解这一困境的关键是要关注大学竞争的内在逻辑——知识逻辑,强调大学在立足社会资源的基础上,在追求自身独特价值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知识生产、传播、运用体系及保证这一体系有效运转的组织结构程序与价值观念,是大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现场教学模式是公共管理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改革创新。公共管理类课程现场教学强调教师、学生与公共管理实践者"三元"教学主体在教学现场的平等对话,其理论基础契合了知识生产模式现代转型的新趋势。通过制定现场教学计划、选择教学现场、组织教学活动、反馈教学效果四大步骤,现场教学搭建了一个新的知识网络,有利于提升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绩效。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知识观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现代知识观基础上的理性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内容以知识为中心,脱离现实生活世界,知识的完整统一性被破坏,其价值中立的课程属性使其很少关心社会,这种课程观导致现代课程出现种种弊端。建立在后现代知识观基础上的后现代课程观,对之进行了彻底地摧毁,其所强调的课程“理解性、情境性、创造性、综合性、价值性”等观点,对今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教育关涉"人"的培养,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强调在对大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时,应渗透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塑造独立人格、提升道德品性以及培育公共精神。本文以国外大学教育为例,从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等方面反思和借鉴其合理内容,为我国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启发;通过经验借鉴和理念阐述,挖掘其对课程思政教育有启示的内涵和方式,从而促进培养全面发展之人才。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课程知识供应制度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知识的合法化作为一个过程,须有课程知识的供应制度作保障。作为课程知识“合法化”的内在机制和操作体系,课程知识供应制度控制着课程知识的选择、组织、分配和解释,影响着学习者的个体精神自由。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课程知识供应制度仍是“国家主导型”的,而且政治意识形态和“技术意识形态”对课程知识的供应形成强有力的控制。这种相对僵化的课程知识供应制度正面临着社会结构转型、信息化发展的严峻挑战,急待在市民社会、公共领域的视域下进行调整。其方向和着力点是:消除一元化意识形态的强行干预,突显公共领域的平等协商;打破国家主导的权力格局,实现多元权力主体共契。  相似文献   

15.
知识建构领域研究者认为知识建构不仅包括个体的知识获得,更强调共同学习者的知识细化、知识创新和知识发展,并提出知识建构中关于观念、社区和手段的十二条原则。为了对混合式灵活课程( HyFlex)中在线学习的知识建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小组根据知识建构的基本观点和原则,建立了在线学习对话分类表,从观念改进、公共知识发展和资源应用三个维度对在线对话过程和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四门课程每次教学的视频记录、文本聊天记录和语音对话记录,本研究根据对话发出方、接收方和对话类型形成对话交互矩阵,然后结合对话矩阵及内容分析,形成在线知识建构过程中质性资料的量化统计数据、内容分析数据和社会网络分析参数等。基于这些数据对观念改进、公共知识发展和资源应用三个维度分析的结果显示,在线学习成员能积极主动地承担公共知识建构的集体责任,用“回答问题”及“反馈和评论”方式促进社区的知识发展;彼此间平等对话,呈现开放均衡的交互形态,相互依存地进行学习;开展的对话平等而有效,所有成员在其中发展自身的观点,实现了知识创新;积极分享资源,并建议和分享应用的经验和方法,促进了实践中建构性地利用资源。可见,创新、相互依存和公平参与在本研究中所分析的在线知识建构中得以实现,并成为其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朱斌  张丽  张永刚 《考试周刊》2012,(48):162-162
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因而专业知识体系的建立,不仅仅依靠学生自身学习的努力,也需要教师本身构筑较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强化专业知识内在的联系点,从而促进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强化,而不是各项知识相互脱节。药学知识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专业核心课程《药理学》,本门课程在整个知识体系建立中,都是不可替代的。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药学课程体系建设、教师的专业知识构筑、强化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点、设立特殊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出发,阐述如何让学生建立药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中医药国际传播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日语与医学交叉融合过程中,中医类院校大学公共日语课程思政要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核心地位,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大学公共日语课程思政改革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教师应积极提高个人政治觉悟,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努力拓展医学人文教育的渗透作用,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过程性评价等教学环节实现中医类院校大学公共日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知识价值变革下的大学课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尤其是对什么样的知识是最有教育价值的认识是我们建构课程的基础。本文在研究知识价值观变革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大学课程的发展历程,并根据新的知识价值观———后现代知识价值观,提出了对大学课程建设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只有吸收哲学的深刻变革才可能有实质性的创新。中外认识论变革的一个根本点不仅强调生活世界是知识的最终来源,而且主张现实的知识就在生活世界中。生活认识论对当前大学课程改革具有两点根本的启示:学校中课程改革的着力点不是强调"实践",而只有走出"学校"才有课程改革的真正"实践"。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意识信念的知识集合。从知识认知的向度看,其内含三个基础性的角色:公共知识层面、私人知识层面和高等教育层面。同时,这种角色定位还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稳定性和教育参与者的认知合理性等因素。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一直将方法路径的多样化纳入课程建设的关键内容,以致无法充分显示高等教育的知识意义及阻止价值信仰分化与虚无的可能。在此情况下,厘定知识传播的本位价值才能合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理念与知识责任的伦理统一,实现课程教学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