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语言哲学与科学主义思潮的关系比较复杂。它的两大分支——人工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与科学主义的关系不尽相同。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人工语言学派,是科学主义思潮在本世纪的典型表现,而以牛津学派为主要代表的日常语言学派并不直接归属于科学主义,有时甚至反对科学主义。近二十年来,这两大分支出现了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倾向,“哲学逻辑”便是这种渗透和融合的表现和结果。  相似文献   

2.
科学主义本是当代西方主要哲学思潮之一,这种哲学思潮对历史的反思便构成了当代西方科学主义历史哲学。当代西方科学主义历史哲学是与人本主义历史哲学相抗衡的一种理论体系。它主张把一切社会历史现象都放在“实证科学”的殿堂上加以审视。科学主义历史哲学与人本主义历史哲学既有抗衡的一面,又有交融的一面,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现在还有日益增强的趋势,但它们之间的区别依然显而易见。本文拟以当代西方科学主义历史哲学两大学派为中心,概略评述当代西方科学主义历史哲学的由来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主客观问题是关系到心理学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如何以客观无私的方法去解构带有主观性的心灵,是心理学家们面临的难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形成了心理学中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奉行的符合论真理观的科学主义心理学和奉行相对主义真理观的后现代心理学.基于普特南内在实在论哲学的立场上,分析了两种真理观的内涵、表现及其是非功过,并重点阐释了普特南哲学对于心理知识观重构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弗雷格对意义的研究从具有神秘色彩的"思想"最终转到了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上,创立了语言哲学的人工语言学派,从而开创了反对心理主义的研究进路。与之相反,塞尔认为意向性是连接语言和心灵的桥梁,语言的意向性派生于心灵的意向性,因此,对语言的研究必然要依赖于对心灵的研究,进而构建了意向性语言哲学理论。塞尔的这一研究进路必将使其理论陷入主观性的困境,解决的途径只能是结合语境,回归到弗雷格的语言哲学路径,形成语境—意向性分析进路。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常认为西方现代哲学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潮,即人文主义思潮和唯科学主义思潮。而科学哲学则完全表征了唯科学主义思潮。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正确。当代著名美国哲学家M·W·瓦托夫斯基指出:“科学哲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  相似文献   

6.
论后黑格尔时代西方哲学的价值论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军 《天中学刊》2004,19(1):52-56
西方哲学在黑格尔之后出现了危机,一是哲学自身的危机,二是科学对哲学的挑战,唯科学主义的盛行。传统哲学和唯科学主义在本质上都坚持价值实体主义。消除危机的努力导致了哲学的两种对立的走向:否定哲学的合法性,取消哲学;捍卫哲学的合法性,主张哲学独立于自然科学。黑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总体上呈现出价值论转向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科学主义问题在哲学和社会科学内的争论很多。本文从科学哲学的理论发展中提出了科学主义问题提出的根源,在中国科学主义问题争论在从研究科学文化学者和科技工作者的双方的角度,来看这场哲学和科学关于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的争论。  相似文献   

8.
科学主义问题在哲学和社会科学内的争论很多。本文从科学哲学的理论发展中提出了科学主义问题提出的根源,在中国科学主义问题争论在从研究科学文化学者和科技工作者的双方的角度,来看这场哲学和科学关于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的争论。  相似文献   

9.
理查德·罗蒂立足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文化自由主义、相对主义和后哲学文化论,建立的协同性实用主义,批判分析哲学、现象学、传统的认识论、反映论、符合论和真理观,肯定解释学的功能与教化作用,否定客观性、绝对性、永恒性和不变性,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实在论,主张解构形而上学,创立无冕哲学,提倡工具主义、约定主义、实用主义、多元主义,以及心灵与社会的协同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被称为是现代哲学的一场“哥白尼式”革命。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主要体现于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哲学思潮的发展中,它们以各自不同的轨迹开始并完成了这一转向。两大思潮的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转向语言学,以意义理论为核心,强调了语言的本体论地位。这种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虽然有不科学的方面,但它为哲学研究开拓了新的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之后西方哲学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哲学自身因其内在逻辑的发展而对传统的思维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西方哲学发展到黑格尔之后,自身就要求出现新的转型。二是哲学受到了以经验科学为代表的外力的挑战,唯科学主义盛行。这一危机的根源在于传统哲学和唯科学主义都具有价值实体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12.
从课程的理论基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三个维度,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对各种课程观的发展及其对化学新课程的影响进行了剖析,论述了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理论支撑.在哲学部分,着重分析了科学素养的哲学根基是科学主义,并体现了人文主义对科学主义的纠颇;在心理学部分,着重为科学探究进行追根溯源;在社会学部分,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指出化学新课程改革的两个难点:不平衡的国情和传统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吉丽君 《考试周刊》2011,(20):24-25
语言的意义问题一直是语言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考察语言哲学的大致演进历程可以看出,不同的语言哲学家们对它所采取的研究角度、方法,以及所得的结论都各有特点。本文简要回顾了语言哲学家们尤其是传统语义学家们对语言的意义问题所进行的一些研究,并重点围绕约翰·塞尔的意向性—意义理论进行论述,阐述了塞尔通过分析心灵哲学—语言哲学这一研究进路以阐释意向性在语言意义的产生过程中的机制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一、人本主义哲学 无论在西方或中国哲学界,都没有统一的人本主义哲学概念。目前我国哲学界谈论的人本主义,大多是指现代西方哲学中与所谓科学主义思潮相并立(而非对立)的一种思潮。 国外哲学界一些人士将现代西方哲学划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现代西方哲学大部分流派,都在反对以心物作为出发点的基础主义、本质主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的运动选材研究重视科学主义选材而轻视经验智慧选材,而在选材实践中经验智慧选材屡屡被证明比科学主义选材理论更有效.为了弄清楚两种研究模式对运动选材的价值和效用,本文从两种模式的认识论路线、哲学本体上进行相深入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对于运动选材而言,经验智慧型的预测理论是一种完备的理论,而科学主义选材预测理论是一种不完备的理论,故经验智慧选材比科学主义选材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主义是对自然科学的推崇极致和顶礼膜拜,是一种绝对化的世界观。科学主义的语言观注重语言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却忽视或排斥了语言的主观性。科学主义的翻译研究注重语言转换规律的探究,却忽视或排斥了翻译活动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罗蒂对传统认识论哲学的批判与“治疗”,经历了从语言学转向到心灵之镜破碎的过程。他曾一度热衷于分析哲学,但很快就背叛了它。罗蒂认为知识是没有基础的,既没有确定的“语言”基础,也没有笛卡尔式的“心灵实体”基础,认识不过是信念与欲望之网的重新编织活动。传统哲学是一种“镜式”哲学,“基础主义”是其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超越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教育走向科学人文主义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作为两种对立的立场、视角和方法长期支配着人们的思维,以至在许多领域中都形成了截然对立的两大阵营,如教育领域中的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本主义教育。科学主义哲学与人本主义哲学及其教育观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我们必须结合今天的时代特点及其需要,认真审视这些思潮,超越其局限性。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强调二者融合与统一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潮,教育也开始走向了科学人文主义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学哲学从一开始就是现代性的话语,带有浓重的科学主义色彩,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科学主义弊病的逐渐暴露,科学主义开始成为批判的对象,然而后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各种探索尝试仍然共享着现代性的叙事策略,科学哲学的进一步发展要彻底超越现代性,必须要从科学实践的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语言哲学包括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存在论—解释学两个传统的语言哲学理论。语言哲学、教育哲学、语言教学的发展与融会必将产生语言教育哲学这门新的边缘学科。分析哲学理论、现象学—存在论—解释学哲学传统中的哲学理念对语言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言教学,尤其是母语教育必须引进当代哲学理论改造原有的教学理念,重新认识原有的方法。构建语言教育哲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