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剧本(戏剧文学)中,有两种语言。一是作家的“舞台指示”,它是一种说明性的语言(有的也兼有一定的叙述性、描写性),是作家为了把剧本搬上舞台而写的一些文字材料,是剧本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是人物的语言,即剧中人物的台词(包括对话、独白和旁白),它是剧本的主要部分。由于“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  相似文献   

2.
诗歌被认为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语言是诗人的梦呓或独白,特别强调情感性;诗歌语言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的含藏性和音乐性.  相似文献   

3.
李先秀 《考试周刊》2010,(33):28-29
"文辞华丽"是《西厢记》的语言艺术特色,这种语言特色是形成剧本"花间美人"风格的重要依据。《西厢记》剧作者的成功之处是吸收了唐诗宋词的精美语言,使剧作语言更富于文采性。这部剧作的文采性,还表现在其包含有丰富的修辞技巧,因而剧作的语言修饰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诗自古重抒情,而词在表情方面更有其独擅之处,特别是唐宋词尤善表达委婉细腻的柔情。情感的表达与语言语言形式的运用有着相当直接的关系,而语言是体现情感表达的可感形式。因此,词中的语言完全可以被看作是情感符号。分析唐宋词的情感符号可以得出情感符号的趋同性、差异性及组合性三个特征。情感符号的这三个特征也分别反映了语言形式的同一性、多样性及发展性。  相似文献   

5.
戏剧独白是一种被大众所接受的十分重要的文学传统方法。它在各种文体中的应用显示出了它很多的优越性。它是莎士比亚表达内心情感、想法和心情的一种极好的艺术表达方式。戏剧独白没有用一些抽象的术语,而是用一些具体的形象和准确的符号来达到《麦克白》中戏剧独白的最高点。独白的戏剧化,在这里体现的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6.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Saussure(1916)提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以来,国内外一些语言学家先后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从象似性的角度对任意性提出了质疑,甚至认为象似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本文简要评介了Saussure的观点以及外界的批评,指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一种客观实在,我们不能用语言符号的其他特征去否定任意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数是科学的语言,符号是表达语言的工具。数学符号在不断演变发展中逐渐形成统一的数学符号语言。本文结合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的特点,归纳总结出数学符号语言的独特之处,并类比汉语的读法,探究数学运算符号和关系符号的读法,发现其汉语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语言符号的理据性与任意性的关系问题是语言学的根本问题之一,延伸到了语言符号的各个方面,不仅表现在句法层面,也表现在词汇层面。在词汇层面里又涉及派生词和单纯语言符号。而对于语言符号的理据性的争论焦点最终集中到了单纯语言符号上。该文以马秉义教授提出的原始语根假说理论来分析解释单纯语言符号的理据性的由来,由此说明语言符号的本质是理据性的。  相似文献   

9.
剧本翻译应考虑文本的口语性(超语言和动态性)、时间因素(节奏、速度、长度、即时接受度)、经济性(以非口语符号替代口语符号的可能性)等因素,同时也应考虑导演、演员和观众等其他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译剧在舞台上体现出完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当我开始这个话题的时候,立刻陷入一个深渊——我表达的你也懂,可是我的表达你没有,这就是语言最妙不可言的可爱之处,也是语言最居心叵测的阳谋——作为表达实体的内容在宇宙时空的存在,由语言来承担的部分确乎存在巴别塔效应;也由此,人类难以集结自身的正能量从而企及天堂。然而,一个人的角色,总是首先由他的语言(词语性符号与非词语性符号  相似文献   

11.
皮尔斯与索绪尔符号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尔斯和索绪尔分别为现代西方符号学中哲学传统和语言学传统两个源流的开创者.本文在比较他们的符号基本理论的同时,一方面透过皮尔斯的符号观分析其语言观,另一方面则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看其一般符号观.本文认为,索绪尔二元的符号观忽视了符号与外部的交际价值,而皮尔斯的符号观则弥补了其不足,强调符号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认知和交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的宾白以“传事”为重点,注重以线性结构来转换时空串联全剧,同时又有强烈的叙述欲望,致使宾白溢出角色溢出剧情。这些特点都是叙事学的传承,是叙事学残留在元杂剧中的烙印。元杂剧的宾白不仅构筑了整体的故事框架,而且在细微处反复强化渲染情节线索,不仅为人物的抒情设置了宏观背景,而且营造了戏剧情境。元杂剧宾白中的内心独白又具有自我对话的性质,形成复调叙事的独特韵味,也更有艺术真实性。元杂剧宾白的非动作性、开放性正与西方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封闭性、严肃性形成了显而易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印第安女作家厄德里克的代表作《爱药》深刻反映了处于文化夹缝中的印第安人的真实生活状态。作品以英语书写,却传递了与西方文明迥然异质的印第安部落文化和意识。从克里斯蒂娃解析符号学关于符号、象征的概念入手,分析《爱药》独特的话语体系,对其表现为混乱、空缺、魔幻的异质性特征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上述特点体现了话语中符号与象征秩序之间的冲撞与对抗。被压抑的民族记忆、被抹杀的历史作为符号进入殖民者的话语系统,构筑了《爱药》话语的多元空间,同时赋予了话语颠覆性和革命性的力量,使得借用殖民者的语言来表征被殖民者的文化、身份、意识和世界观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但同时语言在某种情况下又具有相对可论证性。本文将以语言任意性原则作为基准,通过对索绪尔提出的语言不变性和可变性理论的阐述进一步说明语言的相对可论证性这一原则,同时在相对可论证性的视角下来分析英语食物名称符号的形成过程,从而探析其背后隐含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analyses of videos from language immersion classrooms in Colombia and the US, we examine how teachers manage the tension between how much attention to give to mathematics and to languag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research that regards mathematics and language as inseparabl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eaching episodes fall along a continuum from mathematically intense to linguistically intense, with some balanced episodes in the middle of the continuum. Balanced episodes exhibited semiotic juxtaposition where multiple semiotic resources were used simultaneously. We discuss implications that the intentional use of semiotic juxtaposition may have for language immersion mathematics learners.  相似文献   

16.
“心灵独语”是《寒夜》主人公汪文宣诉说自己独有感受、发泄自己心中哀怨的“无声的语言”,这种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最能在动态的情感运动中一步一步地深化作品的思想主题。这里通过对《寒夜》主人公汪文宣心灵独语的深入分析,阐释形成这些心灵独语的深层次原因及由此演绎出的悲剧主题,从而领悟作家对知识分子和民族命运关注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7.
洛克的语言哲学和文字理论,从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中展开了认识论的研究和阐释,提出并论述了实体本质、名义本质;简单观念、复杂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研究了名称问题以及语言、文字的能、所意义与功能结构,为当代媒介问题与符号学的研究,提供了认识论的参照。  相似文献   

18.
在外语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多种模态共同产生意义。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可看作是符号设计活动,教师作为意义调解者利用各种模态的符号资源和外语学习者一起进行设计和再设计,完成意义建构。由于外语学习者的记忆系统和认知结构的影响,各种模态的不同配合使用会产生不同的认知负荷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因而在外语学习的意义建构中,教学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莫言在《檀香刑》的叙述中采取的是民间"狂欢节"的叙述方式,说书人的叙述语气,以及让人物刚开始出场时都采取的是戏剧中"独白"的方式介绍自己,语言铿锵,节奏明快。借助狂欢节叙述的方式,读者将欣赏到这样叙述的诸多好处:广场化、杂语化、粗俗性等等,而人物的爱憎就是在呼喊和嬉笑怒骂里得到了体现。另外在人物塑造中,莫言采用了加冕和脱冕的方式,其目的是起到民间的戏剧效果。眉娘就是狂欢化叙述的产物,是小说狂欢理论的典型写照。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权威主义文化在学校场域较为普遍.在师生关系视野下,分析教师权威主义文化的言语表现及其文化生成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教师权威主义文化对师生关系的负面影响,即:教师权威主义文化拉大师生社会距离、阻碍师生"自我披露"、引发师生关系异化.师生关系视野下的教师权威主义文化探析将有助于教师反思和重建教师文化,改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