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史上,关于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当皇帝,一直有“斧声烛影”和“金匮之盟”两大疑案,被称为“千古之谜”。两大疑案中的关键人物宋太宗在“斧声烛影”中,有入继之野心,但并非谋害兄长的杀人凶手;在“金匮之盟”中,巧妙地删除了对自己不利的内容,但并非是无中生有的伪造者。  相似文献   

2.
宋太祖暴亡 ,给后世留下了“烛影斧声”这一千古疑案。其弟赵光义 (宋太宗 )在“烛影斧声”之后继位。六年后 (即太平兴国六年 ) ,宋太宗又首次在朝廷中正式公布了“金匮之盟” ,内容为 :太祖之母昭宪杜太后生前曾嘱咐太祖死后将帝位传给其弟光义(其实“金匮之盟”内容还另待商榷 )。其具体过程《长编》卷 2 2根据《太宗实录》和《三朝国史》记载为 :赵普主动提出“金匮之盟”一事 ,太宗根据其线索在宫中发现了金匮 ,并将其中誓书公布 ,赵普亦随之恢复相位。对于这个“金匮之盟”的真实性 ,史学界大都持否定态度 ,尤其是在张荫麟先生提出其…  相似文献   

3.
宋僧释文莹在其史料笔记《续湘山野录》中记载了宋太宗即位之事,留下"斧声烛影"之谜,南宋李焘引入所著《续资治通鉴长编》之中,遂使"斧声烛影"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悬案之一,留下了众多的疑点:太祖是否为太宗所弑?太宗即位是否合法?对此,宋代官修国史、实录均讳莫如深,历代学者对此争论不休。文章结合宋代史料,以文献为依据,从史实出发,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考证,得出宋太宗为非法即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由于宋初君主存在着“黄袍加身”与“烛影斧声”所留下的心理压力 ,所以一直难以正视武人驭兵的现实 ,故而对内“右文抑武” ,对外则将传统的“内绥外御”的边防政策调整为“守内虚外” ,致使枢密院出现了巨大的身份危机 ,即为宋代人主的成为“守文弱主”提供了机缘 ,也为终宋一代文武两个集团的矛盾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5.
谷德江 《华章》2007,(12):67-68
赵光义经过处心积虑的准备,从程德玄那里弄到毒药,在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夜晚,利用内侍王继恩用毒酒置宋太祖于死地.赵光义使用的是一种特殊毒药使宋太祖酣睡而死,又制造了宋太祖死时自己不在现场的场景,从而留下了斧声烛影的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6.
谷德江 《华章》2008,(15):41-42
赵光义经过处心积虑的准备,从程德玄那里弄到毒药,在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夜晚,利用内侍王继恩用毒酒置宋太祖于死地.赵光义使用的是一种特殊毒药使宋太祖酣睡而死,又制造了宋太祖死时自己不在现场的场景,从而留下了斧声烛影的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7.
谷德江 《华章》2007,(11):52-54
赵光义经过处心积虑的准备,从程德玄那里弄到毒药,在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夜晚,利用内侍王继恩用毒酒置宋太祖于死地.赵光义使用的是一种特殊毒药使宋太祖酣睡而死,又制造了宋太祖死时自己不在现场的场景,从而留下了斧声烛影的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8.
谷德江 《华章》2007,(3):99-99
赵光义经过处心积虑的准备,从程德玄那里弄到毒药,在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夜晚,利用内侍王继恩用毒酒置宋太祖于死地.赵光义使用的是一种特殊毒药使宋太祖酣睡而死,又制造了宋太祖死时自己不在现场的场景,从而留下了斧声烛影的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9.
谷德江 《华章》2008,(16):18-18
赵光义经过处心积虑的准备,从程德玄那里弄到毒药,在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夜晚,利用内侍王继恩用毒酒置宋太祖于死地.赵光义使用的是一种特殊毒药使宋太祖酣睡而死,又制造了宋太祖死时自己不在现场的场景,从而留下了斧声烛影的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10.
谷德江 《华章》2008,(7):33-34
赵光义经过处心积虑的准备,从程德玄那里弄到毒药,在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夜晚,利用内侍王继恩用毒酒置宋太祖于死地.赵光义使用的是一种特殊毒药使宋太祖酣睡而死,又制造了宋太祖死时自己不在现场的场景,从而留下了斧声烛影的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历史课的教学中,史料教学具有体现历史学科特色、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等重要作用。而在史料教学中也会涉及"历史悬疑"问题,文章即以宋初宫廷疑案"烛影斧声"、"金匮之盟"为例,探讨如何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处理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评薛瑞生《乐章集校注》黄炽(扬州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柳永终其一生并未给历史留下斧声烛影之谜,人们却为他争论了1000年,褒贬不一。为这样一位颇具特殊性的人物的作品作校注笺证,诚非易事,这需要勇气、胆识,更需要功力和负责精神。西北大学教授薛瑞生不畏险...  相似文献   

13.
正确理解形声字的意符,对于辨认汉字的本义有其重要作用。以《说文解字》“斤”部为例来看,“斤”象斧头之形,本义为“斫木斧”,因此,从“斤”之字多与斧或与用斧有关。 斧 《说文》云:“斫也。从斤父声。”《苟子·劝学》:“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斧”和“斤”同义并举。 斨 《说文》云:“方銎斧也。从斤片声。《诗》日:“又缺我斨。”《诗·七月》:“取彼斧斨,以伐远扬。”“斧”和“斨”同义并举。 斫 《说文》云:“击也。从斤石声。”《荀子·性恶》:“工人斫木而为器。”枚乘《七发》:“使琴挚(人名)斫斩以为琴。”  相似文献   

14.
着眼于原《水浒传》成书之前说唱文艺时期的水浒事故,以《宣和遗事》为线索,从多方面总结起来加以论述。梁山好汉落草地址变化的考察;晁盖到宋江,梁山泊首领继承;参照《杨家将演义》等书,看宋太祖传位太宗的烛影斧声之疑及九天玄女降天书;晁盖宿愿、宋江泰山还愿与太宗宿愿、其子真宗泰山封禅,有大胆影射。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45):31-32
在北宋早期,曾发生过两次皇位继承风波,一次是众所周知的"烛影斧声"宋太宗继统疑案,另一次则发生在宋真宗即位时期。首先,本文考证宋太宗即位时留下的千古谜团。在考证大量文献资料后,大胆得出宋太祖死于宋太宗的谋杀,宋太宗非法即位的结论。其次,本文以真宗继统风波为切入点,分析朝廷中各种政治势力在立储问题上展开的角力,以及宋初确立的皇位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16.
太宗即位考     
宋僧释文莹<湘山野录>(以下简称<湘录>)记载太宗即位之事,留下"斧声烛影"之谜,南宋李焘引入所著<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遂启千古之论端.太祖究竟因何而死?太宗是否有弑兄的嫌疑?太宗即位是否为合法继承?对此,宋代官修国史、实录均讳莫如深,遂使历代学者争论不休.笔者结合宋代史料,对以上问题略加考证,或有失之粗陋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7.
<正>继"大张伟、黄渤假唱事件"之后,2016年央视元宵晚会上,又出现了萨顶顶倒拿话筒却仍唱出"天籁之音"的假唱事件。这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轰动:有人怀疑萨顶顶的唱功不行,也有人认为这是导演为了求稳而耍的"小手段"。如此造假,真是让人匪夷所思。自古以来,造假现象屡见不鲜。宋太祖赵匡胤不明不白地驾崩,"斧光烛影"成了未解之谜;朱元璋夺位后就迫不及待地宣布自己  相似文献   

18.
打刀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在没打下江山前,只是一个普通人,甚至连普通人都不如--想打一把刀都得赊账。赵匡胤上场,去敲铁匠吴衍能的门。吴衍能开门问:“赵大爷做什么来了?”赵匡胤说:“打刀来了。”吴衍能暗想:这家伙三年前在我这儿打了把刀,分文没给呀。现在又来打刀,不能再让他哄了。  相似文献   

19.
斧·斤辨     
《石钟山记》一文中,斧、斤两种砍伐器具,常人较易混淆。斧,从广义上解释,是一类砍伐器具,有多种用途和形制。它经历了由石制、铜制到铁制的发展过程,广泛使用于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军事,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和兵器。从狭义上讲,斧又是专指一种金属砍木工具,与另一种斫木斧——“斤”同为斧族成员,因两者的功用相似,所以古籍中也常以斧斤并称。如《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荀子·劝学》:“林木茂而斧斤至焉。”其实,斧、斤的形制还是略有差  相似文献   

20.
从2002年以来,史学界对宋太祖赵匡胤的祖籍和祖陵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清苑说”和“涿州说”两种观点,迄今仍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根据大量的史籍记载和目前清苑县东安村出土的石像生等考证,认为赵匡胤的祖籍和祖陵均在保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