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组织理论包括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论"、哈肯的"协同论"以及托姆等人创立的突变论等.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地质学、社会学、生态学等领域,成为超越自身的新兴交叉学科,为人类理解和把握复杂的自然与社会现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支持.自组织这一概念英文为self-organization,指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系统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水平组织向高水平组织的演化过程.在<确定性的终结>一书中,普利高津接受比希歇尔对自组织的观点:"自然界中的组织不应也不能通过中央管理得以维持,秩序只有通过自组织才能维持.自组织系统能够适应普遍的环境."①(P23)比希歇尔指出自组织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其演化的动力不是来自外部的简单控制,而是在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按照某种规则而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自动地进行组织协调.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主办学的实践起于古代私人开办的私学,但现代意义上的自主办学观念,实际起自于西方近代大学的办学实践,而真正给中小学以一定办学自主权的潮流,则源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这一行动在西方国家一般就被称作校本管理。中国内地学校自主办学的实践由  相似文献   

3.
动态性标语广泛存在于我国学校之中。根据内容,学校动态性标语可以分为学校形象、社会公益、政策宣传、警示提醒、商业广告等几类。调查发现,这些标语与"学校"直接相关的不多,真正体现"教育"价值的更少。应从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遵循学校育人逻辑、发挥全体师生的积极性等方面,改进与完善学校标语。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主办学的实践起于古代私人开办的私学,但现代意义上的自主办学观念,实际起自于西方近代大学的办学实践,而真正给中小学以一定办学自主权的潮流,则源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这一行动在西方国家一般就被称作校本管理。中国内地学校自主办学的实践由1985年以“两权分离”为指导思想的教育改革开始,主要表现为办学的自主方式、空间拓展途径和办学模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学校治理的伦理意蕴是建构基于“善治”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的“好教育”。作为基层教育治理的学校治理,其根本目的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学校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和任务在于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建设自主的学校;同时,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完善学校协商民主决策机制,建设民主的学校;实现系统开放,建设开放的学校。  相似文献   

6.
校园欺凌的本质是校园内学生与学生之间不良的交往行为。交往制度的异化、交往价值观的扭曲、交往对象的“物化”、不对等的社会交往背景等造成了学生交往的无效,引起了校园欺凌的发生;而校园欺凌的治理应回到学生交往行为上,让两者的交往走向合理化。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承担起校园欺凌治理的主要责任,发挥政策制度、育人环境的作用,挖掘和展示对等交往的“资本”,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导向良性的交往价值观,创设平等交往的氛围,促成学生交往的正常、有效,达到防治校园欺凌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东北育才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以构建学生生命场域为核心追求,逐步建立起富有育才特色的现代学校治理模式。学校创新治理体系,从集团运作方式、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监控体系等领域入手,建立教育集团治理的基本框架;从课程建设、教学改进、教师发展等角度,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激活家长能量,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支持体系,营造良好治理生态。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以东、中、西部地区7个省份510所中小学校的2100名教师为调研对象,从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维度揭示了中小学教师学校文化满意度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此次调查从学校到家庭、从校长到家长、从教师到学生、从学校德育内容、方法、途径到家庭教育的手段、方法要求,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人格胸襟到学生的品行养成、人生观、价值观等39项内容。采用问卷、座谈、汇报等形式,调查获得了大量一手材料。调查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端及误区。  相似文献   

10.
课程治理机制作为课程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点,是多元主体共治学校课程的程序保障,是课程活动实现协同运作的整体框架,更是课程政策转化为育人实践的关键中介。文章从主体构成、活动要素以及目标指向三个维度界定了中小学课程治理机制的内涵,理清了其功能定位,并引入流程再造理论,从“课程共研—课程共建—课程共管—课程共评”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小学课程治理机制重构,提出了建立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决策机制,建立统筹多方课程资源的课程研发机制,建立落地学校课程规划的课程实施机制以及建立指向学校课程改进的课程评价机制,最后结合中小学课程治理的创新实践案例,对学校课程治理机制重构的实践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重庆市239所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薄弱,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足,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落后等问题,建议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与督导,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和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增加经费投入,推进心理咨询室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动,学校治理现代化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为衡量中小学治理现代化的程度,基于概念辨析、文献综述及政策分析,提出一个综合性框架,从自主办学、多元共治、依法治校、监督问责、效率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等五维度进行分析。在未来,要在实践中深入推动治理现代化,中小学要加强治理主体的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学校治理的体制机制,以测评驱动学校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北京市中小学择校情况的大规模调查,该文分析了择校现状、择校原因以及择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调查发现,多数北京市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教师对择校是持赞同态度的,他们认为择校可以满足家长、学生的愿望,有利于充分利用、开发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交纳择校费和根据孩子的特长进行择校是北京市中小学生主要的择校途径;教育经费不足是收取择校费的主要原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在我国实行以分择校为主体、以交纳定额择校费为补充的择校制度是效率与公平兼顾、解决教育供需矛盾的现实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A0):172-173
我国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涉及的范围最大、人数最多、地域最广。本文从四个方面出发:首先,界定学校文化的概念,特别是中小学文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学校文化策划的重要性;其次,解析学校进行文化策划的必要性;再次,对如何策划学校文化提出建议;最后,挖掘资源,开发中小学文化策划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是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关键环节,它对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各利益主体观念、目标与行为的冲突导致教师参与治理意识薄弱、参与能力不足及参与机会缺失等问题。以利益相关者理论推进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核心在于各方利益主体为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提供条件,赋予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权力,如此才能解决教师参与学校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旨在缩小教育发展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然而,在该政策推进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未从当地发展实际出发,盲目撤点并校,致使大批乡村中小学生过早进入寄宿制学校生活,并引发中小学生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王宁宁 《教育科学》2007,23(4):18-23
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成为研究学校内部管理的新视点.为什么要研究公立中小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 对公立中小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已经有哪些成果? 今后应该从哪些方面完善对公立中小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 通过梳理已经发表的文献,以期对此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中小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校价值追求的一种重要体现.当前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文化的内涵,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问题及策略等几个方面.今后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要强调学校文化建设的柔性需求,坚持传统与个性的学校特色文化,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学校文化建设途径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学校特色创建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热点,而且渐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以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江苏省S市部分学校特色创建中的主要环节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出学校特色创建的发展现状,并对学校特色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持续流动以及教育质量提升的需求下,编外教师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本研究通过对苏北快速城镇化地区X市全员教师开展调研,发现公办中小学编外教师队伍特点如下:小学聘用编外教师规模过大;整体队伍结构偏年轻化和女性化;教师基本素质呈差异化特点;经济待遇差,薪资满意度低;有职业进取心,流动意愿较强。治理这些问题,需要加大编制使用效益,控制学校聘用编外教师比例;优化编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学段、区域间配置均衡;统一编外教师队伍管理,重视选拔优秀编外教师;实施农村编外教师激励制度,提升职业吸引力;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落实同工同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