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为民是北京市一名普通的反扒民警。自从成为一名反扒警察后,他已经成功抓获了近200名小偷;但是,没有一个小偷因为被他抓获而打击报复他。也许没有人会相信,他抓进监狱的小偷会感激他。张为民是怎么做到的呢?每抓到一名扒手,张为民总是会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如果是因为家里有困难才走上犯罪道路,张为民会或多或少地提供帮助,甚至会对有的人进行长期帮助。  相似文献   

2.
3.
人文主义教育曾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罗马盛行,文艺复兴时期又再度崛起。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重视人文精神,尊重个性发展,已成为各国教育的主流,同时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人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注重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响亮地提出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论断,结束了长期以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模糊认识,找回了曾经失落的语文教学本位。在以往…  相似文献   

4.
鲁明 《教书育人》2012,(29):14-15
环视当下的德育,由于人格环境的苍白、功利意识的喧嚣以及教育观念的陈旧,德育的翅膀愈加沉重,德育的理想愈加迷惘。蓦然回首,德育已离我们渐行渐远。一、渴望回归到原点学校要迎接市现代示范学校评审验收,照例,学校要把几个有名的调皮大王安排回家。我来到教室把小雷叫到外面告诉他"明天学校里有重要领导来,你就在家里复习不要来学校了。""老师,又让我回去,我不想回家,上次班里抽考也让我回家,爸爸打了我一  相似文献   

5.
许多时候,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我们总是把学生当作无知、被动的受体,只是在接受教师指令的工具、载体,无视、弱化学生个性特征的现象,随处可见。其实,学生都是一个个极具灵性,充满活力的生动的人,他们处处表现出纯真、浪漫、自由、幻想的人性特征。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呵护学生的内心情感,积极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思想教育,这是体现人性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处处闪耀出人性思想的光辉。那么,学生需要…  相似文献   

6.
许多时候,我们把学生看作是无知无能的被动的受体,看作是只能接受教师指令的工具,无视、弱化学生的个性特征与主观能动性。其实学生都是一个个极具个性的充满活力的人!教育要呵护学生的内心情感学生的情感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恰恰说明了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顺应这样的变化,不能用旧有的框架与模式来面对今日的学生。教师应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解读学生的内心,呵护学生的情感。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曾用“交换日记”的形式(教师给学生的生活日记加上长长的批语,发给学生,并为学生保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摆脱烦恼,走向美…  相似文献   

7.
丁子香 《考试周刊》2012,(94):181-181
课堂教学,这一教育杏坛的百花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绽放出眩目的光彩。而新课堂教学中倡导的人性关爱,从时代的高度,向老师提出全新的要求,则是其中的最亮点。  相似文献   

8.
一位作家在国外参观一所小学,当时正值冬天,天空中飘舞着雪花。学校里的每个孩子都穿着冬衣,戴着帽子。令人奇怪的是,在操场旁边一个撒尿的小孩子雕塑也戴上了毛线帽,并披着一件夹克,看起来非常滑稽。问及校长:“为什么连雕塑都穿衣服,难道它也怕冷吗?”校长郑重其事地回答:“对!在儿童的眼中,雕塑也是怕冷的。为了给孩子爱的教育,并使他们从幼年就培养出同情心和爱心,所以我们为雕像穿上寒衣。您想,儿童连一个石像都不忍心让它受冻,如果看到真人,还会不伸出援助之手吗?”听到这则故事,我们为这所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细致入微所感动,更为德育教育中闪烁出的人性光芒而激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义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强化与训练,更要通过各种手段、载体、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从容自信地面对学习、面对生活;健全人格、提升修养,促进学生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思想、会思考、能甄别的学习者的全面发展,使语文课堂闪现人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因为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社会公民素养的核心。而中学是学生思想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的思想观念由原先的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变,学生独立的人格素养逐渐形成。因此,面对这个关键环节,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执行者和研究者,我们应该注重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并关注渗透的价值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人性为本的内涵人性为本是人本思想的一个延伸。人本思想强调的是人的发展,而人性为本强调的是做人思想工作的立足点和切入点。人性按我的理解应有两方面:一是人的本性,二是人的个性。所谓人的本性也就是人的自然属性,它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具有普遍性。所谓人的个性是指人在一定的成长环境及教育方式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个体的标志及原因。所谓以人性为本的原则也就是指在日常学生思想工作中,分析了解学生行为表现中的本性因素并给予尊重,把它作为思想教育的切入点,以求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2.
郑芳 《考试周刊》2010,(14):231-231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形成。班级作为一个群体,具有群体的一股特征,即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感情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但班级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且个性差异很大。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和新时期生命化教育的特点,我在班级管理上进行了大胆探索,总结出了以下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3.
张跃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7,3(7):160-160,F0003
一谈到德育,人们往往会想到报告会、讨论会、校会、班会以及政治课教学,这是狭义的理解。其实,道德教育的天地广阔得很。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尊重教育”的前提下,加强基础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创设宽松平等的师生关系,架设沟通的桥梁,使德育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人性教育与大学德育之间在理论目标、内容特征、教育效果等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重视人性教育有助于优化大学德育效能、促进大学德育的创新。以人性教育的视角看,创新大学德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激发道德追求,感受至善之美;关注价值体认,提升生命意义;培养民族情感,展现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15.
“我亲爱的孩子们!今天,你们要和母校告别了,而我们教师今天也更上一层楼。我们每个教师一生中能登上的这种楼层并不那么多,也许能上三十至五十层。对我来讲,今晚就意味着登到第三十二层楼了。”  相似文献   

16.
许多时候,我们把学生看做是无知无能的被动的受体,看做是只能接受教师指令的工具,无视、弱化学生的个性特征与主观能动性。其实学生都是一个个极具个性的充满活力的人!一、教育要呵护学生的内心情感学生的情感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恰恰说明了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顺应这样的变化,不能用旧有的框架与模式来面对今日的学生。教师应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解读学生的内心,呵护学生的情感。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曾用“交换日记”的形式(教师给学生的生活日记加上长长的批语,发给学生,并为学生保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类优秀的文化和人文精神,通过教师的艺术创造激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崇高理想的向往,对神秘世界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走进人类文化精华的圣地。创新教育崇尚以人为本,是一种充满人文精神、洋溢着创造激情的新型教育理念。语文学科恰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着人文思想的光辉,它与学生的人文熏陶和创造品格的形成密切相关。研究者认为,人的创造型个性品格多数是后天形成的。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只要加以精心培育,他们的创造个性品格,犹如一棵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但一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又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丢了,进而学生对语文课彻底失去兴趣,学生的学习过程当然就无幸福快乐可言。因而,语文教学中的人性关怀只有真正落到实处,我们的教育才有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学生遣词造句、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的工具.在当下鼓励和倡导自由表达的浓郁氛围下,学生作文变得个性十足、精彩纷呈.但在这可喜的进步之中,也隐藏着一些令人忧心的现象.对于那些令人忧心的现象我们应当彻底摒除,让学生作文展现心灵之美,闪耀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20.
鲜血、哭泣、废墟、死亡.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悲伤与绝望像凶狠的鞭子抽在灾区人民的身上.也抽在了我们心上。我们眼含泪水,捋起袖子等待在献血场.我们迅速排队走向了捐款箱,我们紧急集结狂奔在去往灾区的路上……灾区!灾区!一切都似乎转变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