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泉州晚报社通过制度化管理,旗下媒体共享24小时新闻热线96339新闻线索,报纸借力网络、手机报、手机客户端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线上线下互动,打造全媒体团队,报网由“互动”走向“融合”,媒体运作朝全媒体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8,(2)
“看报是高招”文/魏剑平秦中随笔据《人民日报》报道,江苏省江阴市三毛集团总经理会议拍板,花6万元为员工订阅50多种报纸、杂志。三毛集团为何不吝巨资订阅如此多的报刊呢?集团董事长周建平的一番话启人心智。他说,这些年的实践经告诉我们,“看报是高招。报纸信...  相似文献   

3.
晚报的优势是什么?这本来是个十分明确的问题,但是这几年随着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这个本来十分明确的问题变得似乎模糊起来了。比如说,晚报与日报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时间优势,能够出今日新闻,这是日报无论如何所不能比拟的。但是近年来,“晚报早出”现象,似乎使人们对这一“优势”产生了困惑。今天,晚报的优势到底是什么,已成了人们特别是晚报工作人员极为关注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晚报的特色定位,同时也关系到晚报的生存和发展。时间优势不能丢 我们认为,“晚报早出”的现象是报业竞争的结果,有的晚报和日报一块…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看报看题”的读者不少.据了解,除有的读者因时间紧,无暇详看内容外,不少读者看报看题,是为了寻找自己需要的新闻.这就要问办报人:我们的报纸,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需要?我在报社工作多年,办报辛苦是次要的,最苦恼的是,一张报纸摆在读者面前,只看题的人不少,详看内容的人不多.这主要是读者需要的东西不多.也就是说,我们的劳动成果,没有完全得到社会承认,怎么叫人不苦恼呢?最近,我做了点调查,从了解读者的需要,回到分析报道的内容,大约有三种类型内容的稿件,读者只是看看题目,有的甚至连题也不愿看.一类是所报道的内容,读者不所想、不所需,有的甚至与读者的需要相悖.新闻事实与读者的需要相吻合,新闻才有价值;如果新闻事实好,但读者不需要,就是无价值的新闻.因此,记者不但要调查研究选择好的新闻事实,还要研究读  相似文献   

5.
晚报受众以都市居民为主。因此具有广大的读者群,而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农村报道,住往成为各晚报的附属品或配角,被忽略。《承德晚报》在操作中除着力做好城市报道这道菜与其他报纸抗衡外,将视角伸向农村,抓一些鲜活的东西,把农村报道做成正菜,活跃了报纸,开拓了市场。 没有农村报道的晚报是不完整的。 承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而如今不只是城市变化日新月异,也不只城市中人注重信息的摄取,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传递农村信  相似文献   

6.
全国晚报第七届年会最近在上海召开,气氛非常欢欣和热闹。有人讲,晚报在“史无前例”时碰到“扫帚星”,“丧门神”,交上了恶运,尽管那时全国晚报还不多,但也不分青红皂白,统统“斩尽杀绝”,一律停刊、关门,来一个彻底消灭,彻底舒服。那知这样做,“四人帮”之流是“舒服”了,人民可并不舒服,老是那么几个样板戏,老是单调地那抄来转去的社论,报纸版面虽是容易控制了,但读者却感到无新闻可看,无声音可听,总是感到缺了什么,这怎么会舒服? 怪不得“四人帮”一被粉碎,赛如炸掉一块压在全国人民身上的大石头,一旦舒过气来,便急求更多的文化精神食粮。报纸刊物逐步萌发出来了,一些被强制停办的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晚报的编辑工作实践中,我们经常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题目,就是晚报标题的特色是什么?晚报与日报,在内容、编排、风格和读者对象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而,标题也应随之有所变化。晚报的“点睛之笔”究竟有些什么特色呢?通过学习、比较、实践,偶有所得,录以成篇。短而醒目标题,力求简短,这是日报、晚报的共同要求;但晚报尤其如此。 1989年教师节前夕,江苏省教委发布了一则消息,日报、晚报都采用了。南京两家日报的标题分别是:  相似文献   

8.
看报的启示     
去年六月份,我无意中得到一张河南农民报.其中《大家都来珍惜土地》专栏对我启示很大。我想,我乡有不少开荒造田的典型事例,自己为什么没想到呢!现在不妨采写几篇关于这方面的稿子往上投投看。说干就干,第二天我听说本乡沟杨村建新房烧砖没毁一分田、而且又开垦了不少良田一事,就骑车去采访。采访归来,连夜写了《建房烧砖不毁田,开垦荒丘造良田》一稿,送到县广播站,当天就播了。这篇稿子的采用,对我鼓励很大,我又连续写了《门刘村平荒造田》一稿寄往河南农民报.不久,便刊登了.看了一张报纸,收获竟如此之大,是我料想不到的。从此以后,我就注重看报,从报  相似文献   

9.
笔者感到,一些晚报的“晚”,不是“晚间”的“晚”,却是“晚到”的“晚”。这些晚报登载的往往是一些迟到的消息。我到图书馆翻了近一个月的许多地方的晚报,发现在为数众多的晚报中,仅有少数几家晚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的头版头  相似文献   

10.
当《北京晚报》、《羊城晚报》复刊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份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报纸——《鲁迅晚报》。抗战胜利以后,国统区的北方人民有幸看到了我党办的北平《解放》三日刊。但,这张报纸当时在平津的书店和报摊上很难看到,只能通过卖报的小贩,在僻街小巷里偶然买到。我记得很清楚,我便是在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从报童的手中买过这报。他还悄悄地卖给我一份也是在北平出版的《鲁迅晚报》。深夜在灯下读这些报纸,内心很不平静,因为这是唯一能真正替人民  相似文献   

11.
“双休日”中的晚报董彩兰伴随着“双休日”的实施,晚报如何抓住良机,施“惠”于读者,使其将读晚报视为双休日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享受?如何使双休日的晚报在读者手中不是因为“没得看”才看你,而是因为不看晚报就像缺点什么似的那么重要而不可替代?我以为,有这样几...  相似文献   

12.
王凌 《新闻采编》2006,(3):31-32
报纸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从读者的需求看,希望能在报纸上读到的是完全不同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上的那些信息,他们对报纸信誉的要求是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实惠的,并能为自己指点迷津,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也就是报纸的价值。在新闻价值要  相似文献   

13.
刘志辉 《记者摇篮》2008,(12):56-57
晚报时事新闻的稿源绝大部分来自新华社、某些时事新闻的专业网站,以及其他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虽然这些稿件均已是成型的作品,但作为一名晚报的时事编辑,应当结合晚报的特点,将这些“成品”视为“材料”,根据版面、版性的需要,巧妙而适当地进行加工,这样不仅富有创意、吸引读者眼球,而且也会在媒体的竞争中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4.
打开5月6日南方某有影响的晚报的“娱乐世界”专刊,看后生出这样的感觉:这家晚报文太“软”。 这个版面共有5篇文字稿,其中3篇稿件属于“软”稿,一篇名《胡慧中流产》,一篇日《卡梅隆婚姻之船撞上冰山》,一篇称《韦唯又有喜了》。 我佩服这家晚报的新闻敏感性,密切关注娱乐界的新闻人物。不过,关注这些新闻人物的什么值得商量。依笔者之见,对演艺界的新闻人物,应当报道的是他们的艺术活动、艺术  相似文献   

15.
年前在上海举行的1992年全国晚报会议(全称是“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七次年会暨全国晚报第十次经验交流会”)给人们留下一个强烈的印象,这就是:迅速繁荣起来的我国晚报事业,已成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支劲旅;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晚报向日报老大哥提出了挑战。在这次全国晚报会上,不时听到新闻界同行们谈论“晚报热”或“晚报现象”。晚报事业的发展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恐怕在我们的新闻史上还是从未有过的。这也充分表明,晚报的迅速崛起,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注目。所谓的晚报现象,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繁荣,对新闻改革,乃至新闻事业如何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都带来了许多新的  相似文献   

16.
“晚报的成功”上海最早的晚报,是《字林沪报》(字林报中文版)所办的《夜报》。因缺少销路,不久停刊。之后,又陆续出版过以下晚报(报名后括号内注明创刊或起讫时间):《上海晚报》(1898)、《晚钟报》(1912)、《上海夜报》(1924)、《中国晚报》(1921—1928,创办人沈卓吾)、《东南晚报》(1924)、《江南夜报》(1924)、《申江晚报》(1925)、《东南夜报》(1926)、《中南晚报》(1925—1927,经理蒋裕泉,主笔高尔松、高尔柏)、《上海晚报》(1926—1928)、《江南晚报》(1927,  相似文献   

17.
报社转型为企业是报业体制的一大改革和创新,根据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报社不再有“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糊形态,除了公益性报社作为事业单位保留外,意识形态属性不强的报社都必须转制为企业。  相似文献   

18.
今日《生活与修养》,“新世纪致读者“一文中写道:“读书看报本是一种快事,修身养性亦非苦行,愿读者都能在轻松愉悦中有新收获。“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本期《生活与修养》专栏的面孔有了变化。除继续编好原来受读者欢迎的各专栏外,还增加了“看新闻说修养“等贴近读者的新专栏,漫画也登上了大雅之堂。我想,读者品赏这样的“拼盘“,可能是“一种快事“。报纸与文件不同。文件是指令性的,不管你愿不愿看,都必须看,而且必须按此落实。报纸是指导性的,读者可看可不看;喜欢的看,不喜欢的不看。你在版面上老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人家花钱订报还要挨批,谁还想看这张报、谁还想订这张报呢﹖读者把阅读军报当作“快事“之时,就是军报成为读者名副其实的良师益友之日。全社同志应当把这当作新世纪努力的方向。(2001年1月2日) 让读者把看报当作“一种快事”@张宗银  相似文献   

19.
去年岁末,在“新民晚报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报社总编辑丁法章谈到了当前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他认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硬件上去了,软件亟待强化;版面增加了,质量亟待改进;经济发展了,机构亟待完善;队伍扩大了,素质亟待提高(见《新闻知识1998年第2期)。以上问题和矛盾不仅出现于晚报的的龙头老大身上,在我国报界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归纳起来,打一个比方,就是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还没怎么理顺。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这就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合适的安排。具体到当前我国的报…  相似文献   

20.
可以预见,报社转制后,假以时日,现在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报纸变“凤凰“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