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实施新课程以来,由于一些教师对探究性学习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出现了华而不实的现象.其实,有效的数学探究,在其引入、开展、巩固阶段都有着起关键作用的影响因素,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准这些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  相似文献   

2.
崔玉兰 《成才之路》2012,(18):10-11
正教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罢,首先应当关注什么?《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把目标中的"两基"改成"四基",是告诉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心智潜能开发,其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形  相似文献   

3.
翻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我们就会发现"生活数学与实践思想"贯穿始终.如何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数学现实来组织其数学实践?是我们所有小学一线教师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当我们通过恰当的途径、采取合适的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将现实的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机地融合,才能促进学生在旧知识基础上对新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徐伟 《江苏教育》2007,(20):35-36
现代心理学认为,为学生创设适度、有效的学习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思考和创造的欲望。《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去创造数学;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操作、实践的机会,而现实生活中更是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如何引导学生从缤纷有趣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呢?我觉得数学“实践作业”便是其中的一种好方式。  相似文献   

7.
葛恒杉 《考试周刊》2012,(37):70-71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获得,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认为知识就是水平,知识就是能力,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造成大部分学生厌学,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现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同学们学习数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大家要做到"四化"。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评价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那么,作为在数学评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数学命题,该作出怎样的创新变革呢?笔者认为,新理念支撑下的小学数学命题,至少应体现以下"四性"。一、返璞归真,凸显"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只有放置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世界中,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过程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地证明事实,而是努力让学生有所发现,获得体验,培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12.
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教学“生活化”成为新课程改革极为重视和倡导的内容之一,数学教学“生活化”,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片面理解,忽视了“生活数学”的狭窄性和局限性,错误地将“生活数学”等同于“学校数学”,出现了片面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倾向。要克服片面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倾向,要克服“生活…  相似文献   

13.
课堂提问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反馈。"学贵有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数学课上的提问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有效活动的开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让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更有效,应该注重问题的针对性、思考性和层次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思考,有效思维,快乐探究。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突出数学的现实性和时代性,是新课程的主流,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是新时代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乔秀艳 《考试周刊》2012,(23):65-6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突出数学的现实性和时代性,是新课程的主流,把无声的数学演绎成活生生的生活文本。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是新时代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师生、生生之间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能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我们教师在这种学习方式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有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笔者在激发学生兴趣这一点上,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在这一新评价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本着评价不仅关注学生成绩,同时也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和谐发展,在试卷命题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实现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通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