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挫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也称心理承受力。它主要是指一个人对于心理挫折的忍耐、承受能力。即一个人在遭受挫折时使自己的心理及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生活、学习中的不顺心之事在所难免,如学习压力、同伴中的竞争、各种失败等等。如果处理不当或调适不力,这些“不如意”轻则引发不良情绪,重则演化为心理障碍甚至不良的反常行为,导致严重后果。无数事实表明,对挫折的承受力是一个人避免或减少痛苦,适应人生与社会,获得幸福与成功的基本能力。而抗挫能力的获得除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外,也需要外界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2.
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令人担忧。认识挫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是当代青少年学生必备的素质。健康的心理是抗挫折的重要基础,各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各类学校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应主动担负起责任,采取积极措施,开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校要经常组织各项有益的活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家庭应全力配合学校与社会完成这项任务。  相似文献   

3.
高职学生作为国内大学生的一类特殊的群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承受了来自社会更多的压力.很多学生缺乏必要的挫折承受能力,遇到问题就出现了消极、逃避等现象,有的甚至用极端的方式解脱自己.造成高职学生抗挫折能力差的原因很多,本文从主观及客观两个角度分析引起挫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顺境中生长的青少年,一 遇到挫折,心理难于承受,抗挫能力差。当前,向青少年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时,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抗挫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抗挫能力呢? 抗挫能力也称挫折容忍力或耐挫能力。它是指个人遭到挫折时免于心理失常的能力。即遇到挫折时经得起打击,坚持目标,继续努力,而不致萎靡不振,丧失前进信心。抗挫能力是保持与外界实现良好的适应及心理健康的标志。抗挫能力可以通过学习、锻炼、教育去获得和提高。具有抗挫能力的人一定是一个具有坚强个性品质,健全人格和顽强生存能力的人。青少年克服心理挫折,培养抗挫能力,应包括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是其在学习、生活甚至于日后的工作过程中的一种必备的能力,抗挫折教育正是为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设置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挫折中尽快恢复,勇于面对挫折。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阶段,人们对于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重视,也有很多家长和学校故意为学生创造一些挫折。据教育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中小学生都在焦虑、自卑、嫉妒等方面存在着心理上的障碍,有的程度较深,表现的较为明显,已经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有的则程度较浅,不太容易看出来,则被家长和老师忽略了。笔者是一名体育教师,分析  相似文献   

6.
谈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及其心理辅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所以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挫折能力可分为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抓好心理辅导工作,其方法有疏导法、转移法、矫正法和演练法。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呵护关怀中长大,没有经受过多少挫折,缺乏抗挫的心理承受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遇到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大大小小的挫折,尤其是六年级学生,此时他们正面临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每个班级都充满了紧张的学习气氛,大考小考一场场,令许多学生的心理敏感而脆弱,自信心不强,家长们为了孩子能上一所好的中学费尽心思,无形中又增加了孩子的压力。所以本堂课主要是针对六年级学生设计的融心理辅导和德育一体的校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提高抗挫能力,获得精神的提升、唤醒、激励和鼓舞。本课也适合五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8.
吕淑华  王晶 《文教资料》2009,(21):196-197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社会和学校环境发生变化,学习、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但是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降低了,抗挫折能力也很差.现在的大学生中,因家境贫困、恋爱受挫、学习成绩不佳等各种原因而出现心理障碍现象屡见不鲜.挫折的普遍性及大学生心理的脆弱性决定了培养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本文从大学生遭遇的挫折的引发原因和表现入手,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如何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从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繁荣时期,教育产业发展规模日益壮大,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挫折承受能力越来越低,高校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也相应下降,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就会表现出对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方面压力的种种不适状况.民办高校大学生抗压力会逐渐受到考验,民办高校大学必须尽快开展抗压力与挫折教育,以便于尽快实现教育转型,加强教学发展能力,提升学生全方位素质,改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苏南地区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感、就业等方面均承受很大压力,出现受挫心理。须了解职业学校学生受挫折现状,分析学生产生挫折心理原因,采用相应措施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1.
给学生一个支点培养心理承受能力辽河油田于楼第一小学张荣欣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忽视挫折教育,学生抗挫折能力很差,他们一遇到成绩下降、竞赛失利、升学落榜...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期,是身心发生巨变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心理出现重要的转折,独立性与成人感显著发展,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各种需要。但由于他们个性发展尚不稳定,受认识、情感、意志发展等各方面的制约。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承受挫折能力普遍稚嫩。一旦自尊、交往、“自我实观”等多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挫折。受挫强度轻者,情绪波动,影响学习、生活;受挫强度相对重者,影响身心健康,自卑、失望,甚至走上绝路。笔者试图就中学生承受挫折的表观、原因进行一番分析,就培养学生承受能力的方法作一些探讨,推论出具有一般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学生承受挫折能力差怎么办?砀山县孟庆轩,王公权近期来,新闻媒介相继报道有些中小学生经不起学习或生活的失败挫折打击,情绪低落,甚至丧失信心,走向绝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关键是因为学生耐挫能力差,缺乏意志磨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家长、学校环境的影响和...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呵护关怀中长大,没有经受过多少挫折,缺乏抗挫的心理承受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遇到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大大小小的挫折,尤其是六年级学生,此时他们正面临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每个班级都充满了紧张的学习气氛  相似文献   

15.
中职生英语学习动机与教学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许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理想抱负,对学习和就业产生困惑和迷惘。学生年龄心理特征不稳定,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差,缺乏动力、自信心和竞争意识。经常处于失败的心理体验下,从而导致不良的自我意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有必要对他们的学习动机进行研究,为职校英语教学提供有意义的指导,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促进教与学的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16.
现今的中学生,一方面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另一方面则心理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稍遇挫折就会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几年来,结合教学,笔者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钱素林 《成才之路》2013,(26):34-3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各种人才的需求量日趋增加,所以我国的基础阶段教育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发展。初中属于学生求学生涯一个重要的阶段,其承载着基础理论的认知和价值观的形成,由于初中时期属于青春期的叛逆时期,情绪和心态都不稳定,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难缺少应有的承受能力,心理各种承受能力较差。初中的体育教学重点应将"健康第一"放在首要位置,老师日常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本文将阐述挫折教育的内容和意义,分析学生出现挫折心理的因素,然后研究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一、挫折的含义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许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理想抱负,对学习和就业产生困惑和迷惘.学生年龄心理特征不稳定,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差,缺乏动力、自信心和竞争意识.经常处于失败的心理体验下,从而导致不良的自我意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有必要对他们的学习动机进行研究,为职校英语教学提供有意义的指导,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促进教与学的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19.
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特殊群体,面临着各方面严峻考验,对学生承受挫折能力要求更为迫切。通过对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加强高职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提升其自我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积极面对各种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新生入学后,部分学生由于对高校学习和生活环境适应能力差,出现了认知失调、情感受挫,甚至形成学习障碍。作者根据目前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开展对心理挫折的预防、挫折心理的帮教和心理挫折的咨询,帮助并指导他们进行自我调节,尽快摆脱挫折心理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