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学术动向背后隐藏着“语境观念”。这种语境观念不仅仅取法于西方人文社会学科中的“语境转向”,还可以从中国古典文论中获取充裕的理论资源。梳理语境观念在中国古典文论中的知识谱系,我们发现存在四种不同的理解维度:一是将语境理解为“社会文化语境”,即直接影响文学的社会治乱、文化状况和政治秩序等;二是将语境视为“时代精神语境”,即决定文艺的民风习俗、思想精神、民众意愿、社会情绪等;三是将语境看作“地理语境”,即造成文学风格、文学体式差异的水土、气候等地理情境;四是将语境限定为“内在语境”,即让文章首尾统一为有机整体的内部关联。  相似文献   

2.
墓志铭是指墓碑上诗体或散文体的铭文。国外许多文学家的墓志铭 ,或幽默 ,或抒情 ,别有情趣。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逝世后 ,葬在故乡斯特拉特福镇的教堂附近 ,他的墓碑上刻着他临终前撰写的诗体墓志铭 :“看在耶稣的份上 ,好朋友 ,切莫挖掘这黄土下的灵魂 ;让我安息者得上帝祝福 ,动我尸骨者定遭亡灵诅咒。”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活到94岁 ,是世界文坛上少有的长寿者 ,他为自己选定的墓志铭极富幽默情趣 :“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 ,这种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英国著名诗人雪莱于1822年在海上遇难。人们为他镌刻的墓志铭引用了莎士比亚戏…  相似文献   

3.
诗乐一家,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传统。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文化。中国人最早的语言、文学、音乐,就是鲁迅所指出的原始人劳动时所发出的“杭唷杭唷”。这种“杭唷杭唷”,按我们今天的概念来说,可以称之为《举大木歌》、《抬大石歌》之类,应归属于号子乐体。这种号子,就是诗和乐的结合。由此,可以这样表述:诗乐结合,为中国文化之始。  相似文献   

4.
中国诗潮至晚唐有一番大的转折,这就是词登上了文坛,并渐进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样式一词与诗相比,有两大特征:第一,词的精神属于“歌”的世界,而不象诗那样很早就从汉、魏的“歌”中独立出来,构成一个较为复杂的文学世界。第二,在表现中国文人的精神和气质上,同与诗相比,显得更为集中化、典型化。从文化史的角度说,词是中国文人的特殊形态的“歌”。词起源于市井歌谣。早在唐代,民间艺人们就开始应乐调节奏的抑扬亢坠,填入长短句参差的歌词;这就是所谓的“倚声填词”。新的诗体——词也就应运而生了。词诞生于民间,其初创期的…  相似文献   

5.
“三峡啼猿”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意象,具有触发诗情的独特诗学价值。从生物和文化两方面可以认证“三峡啼猿”为长臂猿而非黑叶猴。猿的古典意蕴有体态巧捷、感情深挚和善于吟啸。猿声是一个源于《楚辞》而非《诗经》的重要文学意象,而且最早在《楚辞》里的三峡响起。猿声由弱渐强是在西晋至东晋之间,至六朝而猿声大作,同时兼备山水审关的冲淡平和以及人世抒情的悲伤悲悼双重审美意蕴。三峡“行者”之歌或者“渔者”之歌奠定了后世猿声的悲哀格调,赋有羁旅漂泊的孤苦、失子断肠的哀愁和穷愁失意的悲伤等心理蕴含。“三峡猿声”直到清代末年以至民国依然在三峡嘹亮响起。  相似文献   

6.
付庆芬  付用现 《寻根》2011,(1):122-127
一、宋宣奉大夫知绍兴府事来公墓志铭清来秉奎主修的《萧山来氏家谱》卷四《赠言上》,首收萧山来氏始祖来廷绍的墓志铭,即《宋宣奉大夫知绍兴府事来公墓志铭》。据该墓志铭,来廷绍,字继先。其曾祖之邵,为哲宗朝殿中侍御史,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在网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学家”。这样的话题和宣言。风暴一样地震撼在网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网络文本”、“网上文学”、“网上文字”为21世纪的人类展开的是一个无边无际充满海市蜃楼一样诱人前景的幻想之海。我们点击着各式各样大网址。漫游在网络上那各种各样的“语言”与“文学”之间。我们是那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浩瀚”这个词的真正词义。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人对历史上的“平民文学”大加赞美,是为了彻底颠覆旧的文学传统,并为现代白话文的合法性寻求历史根据;而对当下的“平民文学”进行不遗余力的批判,又是为了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在新文化人看来,这同样为建设新文学、新文化所必须。胡适等人不过是将历史上的平民文学、白话文学作为打倒贵族文学、文言文学的革命力量、革命工具来看待,一旦文言文的统治地位被颠覆,面对原生态的当下平民文学,新文化人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全盘接受。对于平民文学,胡适等人最终采取了与传统文人类似的态度:在鼓吹、倡导它的同时,雅化的进程也开始了。由于力主以西方文学为老师,现代白话文经新文化人“雅化”后呈现出明显的“欧化”倾向。这种欧化的现代“白话文”具有强烈的先锋性、革命性与精英色彩,在精神气质上与“平民文学”拉开了距离。  相似文献   

9.
耶稣打哈哈小议金译《尤利西斯》中的打油诗“耶稣逗乐歌”陆婕文学翻译难,译诗更难。诗是一门特殊艺术,语言、意境、韵律…种种特点都要照顾到,译诗不仅形似还要神似,神形兼备的要求给译诗带来了难上加难。打油诗本身属于“不登大雅之堂”的品位,但是它在《尤》书...  相似文献   

10.
“五四”狂飓的推动,崛起一位英才女性——冰心。她是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开山祖。1923年即赴美留学、游历欧洲,1946年又到日本东京大学(原帝国大学)讲学。她广纳新潮,又回归本土,浸润在世界文化的熏陶中。她的美韵之文,“美化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光泽,其精神之魁力,涌动着博爱的暖流,给人们以无尚的慰悦和心智的启发。近期我采访冰老时,聆听了她的文学卓见:每个作家走上创作之路,都有各自的因由和时代条件。我从小爱读文学的书,是我的海天相接、寂寞无伴的环境所致。“五四”那奔腾澎湃的划时代的爱国、文化革新运动,那强烈的时…  相似文献   

11.
喜歌三题     
周玉波 《寻根》2010,(4):59-63
喜歌指国人遇婚嫁、生子、建房、开业等喜庆事项时,即兴表演(唱、念均有,或创作或据流传作品)的具祝颂、祈福(包括去煞)性质的仪式歌谣,又称喜词、喜话、四言八句、大四句等。近代较早使用“喜歌”一词者为《歌谣周刊》编辑徐芳等人。往前溯,清·郭小亭《济公全传》与姜振名、郭广瑞《永庆升平前传》中均有“喜歌”一词出现。所有类别喜歌中,以婚嫁类喜歌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亦最具研究价值。本文所说喜歌,即指婚嫁喜歌。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生态批评?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文学、语言与物质环境之间关系的批评思潮。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文学批评历来关注文学作品中如何表述、再现自然和环境,“田园诗”、“地域文学”、“文学中的动植物意象”、“文学中的风景地貌”等都是我们熟悉的名目,但长期以来,这种研究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既没有统一的名号,规模和影响也非常有限,谈不上成气候。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78年,美国学者威廉·吕克特首次使用“生态批评”这一术语;1989年,美国西部文学学会倡议以“生态批评”取代之前沿用的“自然文学研究”;1991年,影响广泛的美国现代语言学会将生态批评作为年会议题;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对刘再复“红学四书”的研读,从“归位文学”、“感悟人生的方法论”等方面,对“红楼四书”的研究思想作了创造性解读.  相似文献   

14.
1992年12月17日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具有巨大影响的《歌谣周刊》创刊70周年纪念日。中国俗文学学会、北京大学中文系、北大图书馆于12月15日至17日召开了“纪念北大《歌谣周刊》创刊70周年暨俗文学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是中国俗文学运动的发源地,1918年初,刘半农、沈尹默等教授发起了征集全国近世歌  相似文献   

15.
我们这里所说的“西方”,主要指欧洲,也包括18世纪以后的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而“文化”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习俗等等。“西方”原本是一个地理概念。欧洲人从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出发,将地中海东岸一带和亚洲西部称为近东,将亚洲东部则称为远东,他们自己所处的位置自然成了西方。但是,这个概念现在巳包含了太多的历史、文化、政治的内涵。譬如,“西方”曾经一度就等于资本主义列强;而“东方”则大体上成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众多的曲艺品种由,福州评话和侃艺艺术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和浓郁的民间特色广受欢迎,经久不衰。福州评话更被誉为是我国古老曲艺艺术和说唱文学的一块化石。福州评话源于唐代的“转变”和宋代的诗赞系平话,是以说、吟、做、“花”(即噱头)、打(牌钱工夫)为手段,融文学、表演、音乐为一体的说唱艺术。在表演上夹说夹吟,以吟代唱,不歌而诵,使韵文部分明白如话,与说白浑然一体,增加了抒情性与音乐性。击节道具除通用的扇水外,更保留了传统的饶钱玉斑指、竹着,并发展了敲、逗、诉牌钱等多种打法。以压座静场,击节间奏,增…  相似文献   

17.
在贵州省遵义县新舟镇沙滩村乐安江畔,耸立着一块2米多高的石碑,碎后封上堆顶,像一座小山丘,这便是清朝光绪年间两度出任驻日钦差大臣、公使黎庶昌先生的夫人赵文娟之墓。石碑上接着“浩封钦使一品黎夫人墓”等字样。不久前,在这块石碑眼前的土中,又起出了另一块埋葬了一个世纪的石碑,上面依手迹原样按刻着著名的日本才女、汉学家藤野真子撰写的娟秀而略具正激之之风的“清国饮差大臣黎公夫人赵氏墓志铭”。由这篇寄自东流的墓志铭中,我们得以知道一位中国外交官夫人与一名日本孤女结下的母女般的深情。光绪七年(1881年),刚从西…  相似文献   

18.
“孔子,圣之时者也。”这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的确抓住了孔于思想及其人格特征的实质。本文认为,对时间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是普遍存在于孔子的思想世界中的,集中表现于天道观、“时中”、“教学”及伦理实践过程,其中包含了人生在世的时机化意蕴。天道观中的时间问题孔子是儒家的开创者,最大贡献无疑是开创了“人学”,即主要从道德生存实践领域分析和思考人的问题。这的确是事实,但也应看到孔子在以人为思考起点时,同样也思考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即“形上之天”的问题。因为在古代的思想世界里,人们往往把自然宇宙以及人本身的根据追求…  相似文献   

19.
司汤达去世后,人们遵照他的遗嘱,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了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亨利·贝尔,米兰人,写过、爱过、生活过。”亨利·贝尔是司汤达的本名,因此出现在这个墓志铭中并不令人奇怪。同时,这位多情、奋进的大作家,在59年的生命历程中也的确“写过”、“爱过”和轰轰烈烈地“生活过”,所以他对自己的生命历程所做的概括也完全是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20.
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茶制作技艺(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认证的孙丹威女士表示:“《茉莉花》的歌已是世界的歌,现在我们要让‘茉莉花茶’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的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